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手入门可转债投资,全面掌握高手技巧"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13章专题内容,从基础入门、知识储备、可转债解构、可转债估值、投资准备、可转债打新、交易规则、看盘技巧、转股方法、低买技巧、套利方法、T+0交易和基金投资等角度,帮助大家从新手成长为投资高手。书中还包括60个纯高手干货技巧,对可转债打新方法、看盘技巧、套利方法和基金投资的实用技巧进行全面地解读,并配合具体的投资案例和操作步骤进行剖析,帮助大家快速玩转可转债投资,轻松实现财富自由!本书适合投资新手快速入门可转债投资,也适合对可转债投资感兴趣的人群全面地了解可转债的投资技巧,还可作为证券、投资等公司用于培训、指导客户使用的教材。

目录

  • 封面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前言
  • 目录
  • 第1章 入门:认识可转债
  • 1.1 可转债的定义
  • 1.2 可转债的属性
  • 1.3 可转债的投资风险
  • 1.4 可转债的发行条件
  • 1.5 可转债的发展与展望
  • 1.6 可转债的历史业绩
  • 1.7 查看可转债的相关资料
  • 第2章 储备:掌握投资知识
  • 2.1 可转债投资的常用术语
  • 2.2 可转债的投资优势
  • 2.3 可转债的获利方式
  • 2.4 可转债的投资派别
  • 2.5 可转债收益的影响因素
  • 第3章 进阶:解构可转债
  • 3.1 可转债的基本要素
  • 3.2 可转债的转股要素
  • 3.3 可转债的回售条款
  • 3.4 可转债的强赎条款
  • 3.5 可转债的下修条款
  • 3.6 可转债的其他条款
  • 第4章 估值:选好可转债
  • 4.1 可转债的纯债价值分析
  • 4.2 可转债的转股价值分析
  • 4.3 影响可转债价格的其他要素
  • 4.4 可转债估值的4个要点
  • 第5章 准备:投资必要事项
  • 5.1 可转债开户的基本流程
  • 5.2 可转债的网络开户方法
  • 5.3 可转债的手机开户方法
  • 5.4 可转债软件的下载与使用
  • 第6章 打新:可转债申购
  • 6.1 什么是可转债打新
  • 6.2 为什么要进行转债打新
  • 6.3 可转债打新的主要流程
  • 6.4 可转债打新的规则
  • 6.5 可转债打新的常见问题
  • 第7章 交易:可转债规则
  • 7.1 可转债的交易规则
  • 7.2 可转债的交易流程
  • 7.3 可转债的交易要点
  • 7.4 可转债的投机交易
  • 7.5 可转债的波段交易
  • 第8章 看盘:可转债分析
  • 8.1 可转债盘面分析
  • 8.2 K线图看盘技巧
  • 8.3 分时图看盘技巧
  • 8.4 均线分析看盘技巧
  • 8.5 指标分析看盘技巧
  • 第9章 转股:转换成股票
  • 9.1 什么是转股套利
  • 9.2 转股的主要风险
  • 9.3 转股的工具使用
  • 9.4 转股的注意事项
  • 9.5 通过输入代码转股
  • 9.6 通过转股功能转股
  • 9.7 撤销可转债转股报单
  • 第10章 低买:控制投资风险
  • 10.1 可转债底线价值投资
  • 10.2 可转债的绝对低价
  • 10.3 可转债的相对低价
  • 10.4 可转债的底线投资策略
  • 10.5 可转债的双低投资策略
  • 第11章 套利:可转债获利
  • 11.1 可转债的常见套利策略
  • 11.2 可转债的日常套利技巧
  • 11.3 可转债回售套利策略
  • 11.4 可转债强赎套利策略
  • 11.5 可转债下修套利策略
  • 第12章 高阶:可转债T+0交易
  • 12.1 T+0交易的优势
  • 12.2 T+0交易的基本条件
  • 12.3 T+0交易的操作选择
  • 12.4 顺向T+0交易
  • 12.5 逆向T+0交易
  • 第13章 求稳:可转债基金投资
  • 13.1 可转债基金的基本操作
  • 13.2 可转债基金的投资对象
  • 13.3 可转债基金的类型
  • 13.4 影响可转债基金收益的因素
  • 13.5 可转债基金的风险来源
  • 13.6 可转债基金的配置原则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