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侦探小说般的语言学科普,发掘被遗忘的传统记忆,趣味方言里隐藏着更本真的中国。

内容简介

《南腔北调:方言里的中国》: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南腔北调”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维系了各民族的历史记忆。本书将大众熟悉的31个趣味话题分成八大版块,解读其内在的语言学原理;又从每一个话题延展开来,阐明同一话题在不同方言的流变,铺陈出一幅幅民族历史文化的画卷。读者在收获语言学知识的同时,更能从各自方言的角度找到共鸣,在方言里发现不一样的中国。

《中国话》:本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分别深入探讨了中国的饮食、数字、动物、称谓、地名等方面的文化。一方面,作者从纵向的时间维度,分析语言的发展、演变;另一方面,又从横向的空间维度,探讨不同语言之间的传播、交流。作者借由语言,探索中国人的历史与文化记忆,为我们描绘出一条清晰的、不同民族间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交流轨迹。

《东言西语:在语言中重新发现中国》:日常语言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方言维系了民族的历史记忆,政治语言决定了国家的现实意识。本书是一部打破个人思维模式,追寻民族失落历史,探求家国意识逻辑的挑战读者智识边界之书。

郑子宁以共时的现代汉语方言为经,横观汉语方言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现实全景,发散式阐明了凝聚于其中的文化偏见;以历时的古代汉语嬗变为纬,纵览中国语言与传统的历史面貌,系统性揭示了遮蔽于其下的文化记忆。由此,郑子宁用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化门槛与难度极高、向来被目为“绝学”的方言学与历史语言学为近50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把汉语普通话、拼音、方言、古汉语、姓名、称谓、外语习得等几乎所有语言与文化的核心问题融会贯通,用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连贯逻辑,为我们在语言中找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目录

  • 南腔北调:方言里的中国
  • 版权信息
  • 清浊 字母的前世今生
  • 要想强国,先学吴语?
  • 吴语中的浊音如何追溯到古代的中国字母?
  • 陕西人把“稻子”念作“讨子”是怎么回事?
  • 卷舌音 最具争议的卷舌音
  • 北方话的卷舌音是其他语言带来的吗?
  • 把“小公主”说成“小公举”是怎么回事?
  • 南京式卷舌音是怎么影响到云南、宁夏等地的?
  • 腭化 “鞋子”“孩子”与“上街”“上该”
  • 四川人为什么把“鞋子”说成“hai子”?
  • 天津的“双港”要读成“双jiang”吗?
  • 陕西瓦窑堡、吴堡的“堡”为什么读“bǔ”?
  • 张各庄、李各庄的“各”是怎么回事?
  • 北方说的“来qiě了”是什么意思?
  • 声调 老外说汉语最大的障碍
  • 是不是记住12431,就可以普通话转河南话了?
  • 广东话的声调为什么比普通话多出一倍?
  • “六安”为什么会念作“lù安”?
  • 尖团 梨园人念念不忘的一条铁律
  • 你说话“新”“欣”不同音吗?
  • 太原人语多不正?
  • 福建话为什么把“枝”说成“ki”?
  • 鼻音 只要说汉语,就前后鼻音不分
  • 南方人说话前后鼻音不分?
  • 前后鼻音不分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 山西人爱吃的“擦尖”真是“尖”吗?
  • 上海人为什么把“生煎包”念作“双肩包”?
  • n、l不分是南方人的说话特征吗?
  • 上海人为什么自称“上海宁”?
  • 轻唇化 “胡建”“扶兰”与“一蚊”钱
  • “hú建”人为什么发不出f这个音?
  • 广东话的“一蚊”钱与“Ip Man”有什么关系?
  • 元音 各方言都搭乘过的“列车”
  • 广东人为什么把“鸡”说成“gai”?
  • “胭脂”其实是错别字?
  • 唐朝的“矩州”怎么变成了现在的“贵州”?
  • “远上寒山石径xiá”的读法有没有道理?
  • 湖北人、云南人为什么把“去”说成“ke”?
  • 为什么这么多人把“疫情”说成“yu情”?
  • 中国话
  • 版权信息
  • 序一 语言中的历史
  • 序二
  • 最初的华夏农民
  • 稻农的出现
  • 从东非到太平洋—种稻者的扩张
  • 环绕青藏高原的稻谷
  • 回到华南
  • 籼米和粳米
  • 籼米之路—从东南亚到中国
  • 东亚的外来户—麦
  • 青藏高原边缘的稷农
  • 稷为何物?
  • 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太平洋上的稷
  • 十二生肖与中国数字
  • 中原的天干地支
  • 印度东北的十二地支
  • 中国数字的输出
  • 2和7的神秘联系
  • 中国话里的其他进制
  • “万”之谜
  • 回到干支
  • 可汗墓碑上的生肖
  • 十二生肖抓小偷
  • 东南亚的生肖
  • 中国人的伴侣动物
  • 中国最重要的牲畜
  • 汉语的“猪”从何而来?
  • 彘之路
  • “鸡”的南方起源
  • 雒鸣湘西
  • 东亚共通的“鹅”
  • 老虎与野马
  • 楚国的老虎
  • 新疆虎湖
  • 东进之马
  • 西方来客
  • 数学天才莱布尼茨的语言学研究
  • 中国的大熔炉
  • 传承千年的神剑?
  • 不氧化的金
  • 银铜和钱
  • 冶炼技术的诞生
  • 从冶铁学生到炼铁老师
  • 中国人的七大姑和八大姨
  • 自远古传来的“爸妈”
  • “爷”是祖父还是父亲
  • “爹”从何方来?
  • 称呼亲戚背后的逻辑
  • “女郎”为娘
  • 永不变的“舅舅”
  • 论资排辈的重要性
  • 中国人用过的衔头
  • 中国之外的“伯”
  • “后”—最早的尊贵头衔
  • “汗”与“可汗”
  • 贬值的“单于”
  • 文艺和不文艺的中国地名
  • 熊在苍山跳
  • 离不开“勐”的壮侗人
  • 山东的壮语地名
  • 中国城市在外语中的称呼
  • 敦煌、敦薨与吐鲁番
  • 妙香国和郁金地
  • 中国的江河
  • 甜蜜茶点
  • 舶来的甜蜜
  • 饮杯chay/te
  • “茶”之源
  • 饮茶吃果
  • 附录
  • 本书标音说明
  • 推荐书目
  • 东言西语
  • 版权信息
  • 前言 如果你穿越到了古代,要怎么做才能听懂古人说的话
  • 普通话与拼音
  • 差点成为普通话的,是你没见过的老国音
  • 从南系官话到普通话:国语是如何统一的
  • 历史上的普通话
  • 混乱的清朝标准语
  • 国语的确定
  • 汉字能简化为拼音文字吗
  • 汉语拼音为什么和英语读音对不上号
  • 滦平人说普通话比北京人更标准
  • 普通话都是怎样来的
  • 越说越走偏的基础方言
  • 普通话说得比北京人好很难吗
  • 到底中国哪里的普通话最标准
  • “台湾腔”是怎么出现的
  • 那社会上层的口音为什么就这么怪呢
  • 为什么台北“国语”会导致台湾腔变“娘”
  • “抗日神剧”里,日军说话为什么总是那么怪
  • 日军还真是这么说话的
  • “我想给你点颜色看看”
  • 何谓“克里奥尔语现象”
  • 真有可以作为军事密码的语言吗
  • 中国历史上的“黑话”,与电视剧中的可不一样
  • 害人更害己的替换式隐语
  • 中国式“黑话”的巅峰
  • 双语儿童梦怎样实现
  • 中国学校能否教出双语儿童
  • 中国父母可能教出奇怪的“克里奥尔语”
  • 为什么有那么多说得出来,却写不出来的字
  • 方言与古汉语
  • 为什么“姑苏”“无锡”含义难解
  • 上海话是怎么取得江南地区的霸主地位的
  • 无锡人钱穆为什么一辈子说苏州话
  • 不平衡的“苏锡常”
  • 无锡话为何弱势
  • 粤语真的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吗
  • 从侗台南越到华夏广东
  • 南蛮鴂舌还是中原正音
  • 粤语是否是古汉语标本
  • 为何唯独粤语能与普通话分庭抗礼
  • 粤语白话文如何书写
  • 香港粤语文化是如何在内地传播的
  • “蓝瘦,香菇”真的是南宁口音吗
  • 福建话不是中原古汉语孑遗
  • 福建人不是古代中原人后裔
  • 福建话分布区域为何如此广泛
  • 福建话与中原古音并不相同
  • “尴尬”读 gāngà 才是错的
  • 古老的“尴尬”
  • 何时用“尴尬”
  • 吴音的影响
  • 卷舌音是受胡人影响产生的吗
  • 南方不一定不卷,北方不一定卷
  • 退缩中的卷舌音
  • 古已有之的卷舌音
  • 现代不同方言卷舌字不同的原因
  • 北京话是满人从东北带过来的吗
  • 皇帝如何与不同方言区的官员对话
  • 语言与文化
  • 古诗怎么读才科学
  • 辅助记忆的手段
  • 韵乐同存
  • 不古的古风
  • 羊年是山羊年还是绵羊年: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
  • 南传山羊派
  • 北传绵羊派
  • 中国人站在哪边
  • 沐猴而冠的只能是矮小的母猴
  • “马骝”是什么东西
  • 猴也是个外来词?
  • 沐猴而冠的都是母猴
  • 猿和猴是什么关系
  • 为什么南方多江,北方多河
  • 江:一个非汉语的外来词
  • 河:语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南北通名之争,河是如何胜过江的
  • 为何南方人嗜甜,北方人嗜咸
  • 人们喜欢吃糖只是因为他们有闲钱
  • 南方人是怎么变得爱吃甜食的
  • 卤煮以前竟然是甜的
  • 招商银行和云南人的怪姓祖先
  • 怪姓贵族
  • 独步南中,卓尔不群
  • 西域唢呐是怎么被定性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
  • 没有 X,中国古人是怎么解方程式的
  • 真实的χριστός
  • 未知的 X
  • 未知数在中国
  • 悼念常州吟诵代表传承人周有光先生:衰微中的常州吟诵
  • 消失在走廊两侧的世界
  • 姓名与称谓
  • 为什么 uncle 和 cousin 就可以把七大姑八大姨通通代表了
  • 中国姓氏势力分布地图
  • 中国姓氏地图
  • 何为奠基者效应
  • 攀附地方豪族自动改姓
  • 李王张刘陈为什么称霸中国姓氏
  • 规模庞大的中国大姓
  • 绝嗣的阴影
  • 汉字规范抑制姓氏分化
  • 怎么从生辰八字算出不同的命
  • 怎样避免起一个烂大街的名字
  • 单名和双名,哪个更俗
  • 将来会出现哪些烂大街俗名
  • 俗名不需要担心
  • 如何起个与时俱进的英文名
  • 毫无道理的英文名
  • 英文名中的中国特色
  • 异域与新知
  • 一个单词的发音,判定人的生死
  • 源于《圣经》的恐怖传统——示播列
  • 朝鲜人、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舌头
  • 中国历史上的示播列
  • 钱是怎么从牛变成纸的
  • 马的世界史
  • 美洲的马是欧洲人带来的
  • 见证原始印欧人扩张历程的马
  • 中国的马从哪来?
  • 古往今来的君主都有哪些称呼
  • “王中之王”是专有称号
  • 草原霸主为什么从单于变成了可汗
  • 国王曾经是个坏称呼
  • 欧洲王位凭什么传男不传女
  • 萨利克法和百年战争
  • 英国为何会有这么多女王
  • 哪种继承法最诡异
  • 从野鸡到凤凰:法语的“黑历史”
  • 为什么北欧国家国旗那么像
  • 化学元素的命名,一场权力的游戏
  • 口音阶级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