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8.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673千字
字数
2019-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把周金涛先生的重要报告和研究成果完全按照发表时间的先后排列,以方便读者以更全面更精细地把握周先生独特的思维体系和它的发展历程。
内容简介
书中的内容几乎覆盖了包括股票、商品、美元、黄金以及房地产等在内的所有大类资产类别。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未来是否可以预测
- 序二 寻找宏观对冲的终南捷径
- 序三 人生小周期与世间大周期
- 上册
- 第一章 走向成熟(2005—2009年)
- 1 工业深化中的消费转折——内生增长、结构升级和诱导效应(2015年8月4日)
- 2 繁荣的起点——2006年证券市场的趋势及机会(2005年10月21日)
- 3 房地产价格周期是增长型而非古典型(2006年9月12日)
- 4 增长的收敛——繁荣后期的经济景象(2007年3月22日)
- 5 美国经济与中国牛市繁荣机制(2007年4月25日)
- 6 国际化博弈——从升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中演绎2008(2007年11月22日)
- 7 PPI演绎利润轮动——资源约束下的行业资产配置(2008年7月2日)
- 8 “ V”的右侧延展——从刚性需求释放到寻找潜在的增长点(2009年3月24日)
- 9 过渡期的必然性与复杂性——基于通货膨胀预期的情景分析(2009年6月7日)
- 第二章 站在周期的大拐点(2010年)
- 1 大拐点、新起点与两个转换(2010年6月18日)
- 2 泡沫还是复苏(2010年10月18日)
- 3 站在周期的大拐点——2010年第二季度投资策略报告策略篇(2010年4月15日)
- 4 大拐点后的经济景象——滞胀、二次去库存与新体系(2010年5月28日)
- 5 配置——从周期复辟到中游维新(2010年12月10日)
- 第三章 周期复辟(2011年)
- 1 谋定而后动(2011年7月25日)
- 2 站队时刻(2011年8月15日)
- 3 周期复辟——从产能利用到成本适应(2011年3月1日)
- 4 周期力量——周期演进与结构恶化的博弈(2011年7月13日)
- 5 必然与偶然——增长中枢下移的研究(2011年12月22日)
- 第四章 周期的救赎(2012年)
- 1 周期的救赎——看逻辑还是看博弈(2012年1月20日)
- 2 从尤可期到超预期(2012年4月13日)
- 3 周期之轮(1):定位(2012年1月1日)
- 4 周期之轮(2):动力(2011年12月22日)
- 5 周期的救赎(2011年12月22日)
- 6 周期之始——价格体系的重塑(2012年6月11日)
- 7 周期转换机制重启可期(2012年7月16日)
- 8 反弹或复苏——逃不脱的周期规律(2012年11年13日)
- 9 中国的房地产周期——穿越2012(2012年8月27日)
- 10 从工业增加值看未来优势行业(2012年9月18日)
- 11 共生博弈的此消彼长——2013年年度投资策略之框架篇(2012年12月26日)
- 下册
- 第五章 站在未来(2013年)
- 1 去产能还是去库存——2013年核心资产的几点思考(2013年1月8日)
- 2 趋势即信仰——关于下半年的思考(2013年6月19日)
- 3 逆袭——关于地产和上游的布局意义(2013年7月5日)
- 4 穿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巴西教训与经验的分析(2013年8月14日)
- 5 转型期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研究(2013年9月4日)
- 6 “新生代”群体的消费习惯趋势(2013年11月12日)
- 第六章 宿命与反抗(2015年)
- 1 2016年:为资源而战(2015年11月30日)
- 2 历史上两轮美元牛市行情的成因与影响(2015年1月9日)
- 3 第三轮美元牛市行情大势已成——全球经济再陷低迷,美元牛市格局浮现(2015年1月12日)
- 4 宿命与反抗——未来三年全球周期和大类资产配置(2015年9月25日)
- 5 中国经济即将触底——以产能周期和库存周期的逻辑(2015年11月3日)
- 第七章 周期真实义(2016年)
- 1 2016年:论资源的持久战(2016年1月6日)
- 2 过程与系统——周期真实义之一(2016年3月14日)
- 3 周期即人性——周期真实义之二(2016年4月15日)
- 4 周期需要更淡定——周期真实义之三(2016年5月13日)
- 5 再轮回与再平衡——2016年全球周期和大类资产配置框架(2016年1月5日)
- 6 反抗低点已现,宿命滞胀复来——继续为资源而战(2016年3月7日)
- 7 弱需求下的价格修复——商品主升段的逻辑及节奏(2016年7月29日)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