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民天文科普教科书,向中国天文学致敬之作。

内容简介

天文学是个古老的基础学科,古人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为认知的标准,观测星空更是人类迈出认识世界的重要一步。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就重视“观象授时”等天文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中国古代的天文成就曾处于世界高峰,亦对之后全球的天文学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法国天体物理学家让-马克·博奈-比多的这本著作,通过回顾中国天文学历史及其科学贡献向中国天文学致敬。他带我们穿越回一个又一个朝代,踏上了中国天文4000年发展之旅。

现代天文通过探测、定位和准确的记录这些瞬间的宇宙现象,可以更好地解释我们的宇宙,就像汉代的天文学家在2000多年前所做的那样。下一次仰望星空时,我们不仅看到的是闪烁的星光,更是古人的的智慧积累。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序言
  • 第1章 夏朝:基本宇宙观形成
  • 千年文明的方位
  • 共工神话:宇宙的起源
  • 天命:中国古代官方首要科学
  • 第2章 甲骨天文
  • 商朝的“图书馆”
  • 书写天空:造字的科学
  • 古代的纪时:六十甲子
  • 第3章 彗星帛书
  • 马王堆汉墓的古彗星图
  • 世界上最早的彗星图
  • 两千年的彗星观测
  • 早于欧洲600年的彗星观测
  • 哈雷彗星轨道推算的最早记录
  • 彗尾朝向的认识
  • 《春秋》日食典
  • 第4章 天官之书
  • 焚书之祸
  • 既是史学家,也是天文学家
  • 《历书》:定义传统节气
  • 《天官书》:划分恒星
  • 第5章 时间的主人
  • 智慧之光
  • 宇宙论
  • 盖天说
  • 浑天说
  • 宣夜说
  • 天文思想
  • 太阳黑子
  • 第6章 敦煌星图
  • 莫高窟的宝藏
  • 已知现存的最古老的全天星图
  • 星图谜团
  • 中国的天宫
  • 中国的二十八宿
  • 北极点的进动
  • 中国的古代星图
  • 第7章 唐朝子午测量
  • 庞大的帝国
  • 圭表测影
  • 一行的子午测量
  • 早期的“科学革命”
  • 第8章 宋朝的客星
  • 1054年7月4日的“客星”
  • 寻找“客星”
  • 古代天象记录
  • 欧洲和超新星
  • 苏颂的天文钟
  • 第9章 元朝的天文台
  • 新的王朝
  • 四丈高表
  • 郭守敬的简仪
  • 大汗的科学宫
  • 有限的接触和交流
  • 第10章 日食的天意
  • 耶稣会的交食预报
  • “历狱”的灾难
  • 日食和地震
  • 北京古观象台
  • 耶稣会的误解
  • 第11章 当代中国的望远镜
  • 艰难的重建
  • 见证人类首次登月
  • 郭守敬望远镜
  • “玉兔号”的挑战
  • 中国的航天规划
  • 第12章 中国与欧洲的误解
  • 错失了四次良机
  • 中国是近代科学的先驱
  • 现代观测天文学的奠基者
  • 李约瑟难题
  • 两个世界互补的愿景
  • 译后记
  • 附录 古代星图及文字说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