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著名近代史专家金冲及、胡绳武学术研究代表作,历时三十年完成,辛亥革命历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内容简介

4卷本《辛亥革命史稿》是金冲及与胡绳武两位先生学术研究的代表作,也是辛亥历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全书分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中国同盟会》《1911年的大起义》《革命的成功与失败》4大卷。以写实的笔法再现了那场波澜壮阔的改变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轨迹的革命,是今人和后人正确理解辛亥历史一份不可多得的历史著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卷一
  • (一)风暴的由来
  • 一、祖国在危急中
  • 二、卖国、腐朽的清朝政府
  • 三、如火如荼的下层群众反抗斗争
  • 四、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兴起
  • 五、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出现
  • (二)一种新的政治力量的出现
  • 六、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
  • 七、兴中会的成立
  • 八、1895年的广州起义
  • 九、戊戌变法和它带来的思想解放
  • 十、《清议报》的创办
  • 十一、兴中会同改良派合作的试探
  • 十二、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
  • 十三、改良派策划的自立军事件
  • 十四、革命派发动的惠州起义
  • (三)山雨欲来风满楼
  • 十五、留日学生中酝酿的新变动
  • 十六、《国民报》
  • 十七、章太炎和反满思想
  • 十八、改良派的新姿态
  • 十九、1902年的留日学生界
  • 二十、大明顺天国事件
  • 二十一、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留日学生刊物
  • 二十二、留日学生中爱国运动的高涨
  • 二十三、上海地区爱国运动的兴起
  • (四)暴风雨的袭来
  • 二十四、沙俄对东北的军事占领
  • 二十五、留日学生中的拒俄事件
  • 二十六、邹容的《革命军》和章太炎的《驳康有为书》
  • 二十七、《苏报》案
  • 二十八、拒俄事件和《苏报》案后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 二十九、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 三十、孙中山和梁启超在1903年
  • (五)革命力量的集结
  • 三十一、1904年的历史特点
  • 三十二、华兴会和黄兴
  • 三十三、湖北的科学补习所
  • 三十四、光复会和浙江志士的活动
  • 三十五、其他革命团体的成立
  • 三十六、1905年的反美爱国运动
  • 三十七、孙中山在欧美的活动
  • 三十八、同盟会成立的酝酿和准备
  • 后记
  • 卷二
  • (一)新阵势
  • 一、1905年后形势的变化
  • 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 三、武装起义的准备
  • 四、从《二十世纪之支那》到《民报》
  • 五、反对“取缔规则”的斗争
  • 六、吴樾暗杀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
  • 七、《民报》与《新民丛报》的大论战
  • 八、同盟会内地分会的纷纷建立
  • 九、《复报》、《洞庭波》和《云南》的创办
  • 十、《民报》创刊周年纪念
  • (二)大搏斗
  • 十一、一声春雷的萍浏醴起义
  • 十二、孙中山领导的钦廉潮惠起义
  • 十三、黎锡麟和安庆起义
  • 十四、秋瑾
  • 十五、同盟会的内部分歧和共进会的成立
  • 十六、章太炎与后期《民报》
  • 十七、早期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 十八、《河南》、《四川》、《夏声》等刊物的出版
  • 十九、收回路矿运动的逐步高涨
  • 二十、清政府的“预备立宪”
  • 二十一、政闻社和预备立宪公会
  • 二十二、从镇南关起义到河口起义
  • (三)大动荡
  • 二十三、清朝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重大变动
  • 二十四、安庆新军起义
  • 二十五、广州、上海革命活动的重新兴起
  • 二十六、同盟会本部的涣散和光复会的重建
  • 二十七、各省谘议局的成立
  • 二十八、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 二十九、席卷全国的下层群众的自发反抗斗争
  • 三十、三次请愿速开国会运动
  • 三十一、广州新军起义
  • 三十二、可歌可泣的广州“三·二九”起义
  • 卷三
  • (一)导火线
  • 一、铁路干线国有政策的宣布
  • 二、四川同两湖保路风潮的比较
  • 三、四川保路运动的兴起过程
  • 四、同盟会发动的同志军起义
  • (二)首义
  • 五、武汉成为首义地区的客观条件
  • 六、文学社和共进会
  • 七、同盟会中部总会
  • 八、起义前夕的准备
  • 九、武昌起义的爆发
  • 十、湖北军政府的建立及其内部斗争
  • 十一、起义向武汉周围地区扩展
  • 十二、汉口和汉阳的保卫战
  • (三)四起响应
  • 十三、首起响应的湖南
  • 十四、陕西、山西、云南、江西的新军起义
  • 十五、东南各省的相继独立
  • 十六、西南华南各省的光复
  • 十七、江浙联军攻克南京
  • 十八、仍在清朝统治下的几个省
  • 十九、独立各省局势的鸟瞰
  • (四)对峙
  • 二十、帝国主义列强的“中立”
  • 二十一、袁世凯的东山再起
  • 二十二、南北议和的开始
  • 二十三、南京临时政府的筹建
  • 卷四
  • (一)“革命时代之政府”
  • 一、孙中山的归国与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 二、临时政府的立法建制和除旧布新
  • 三、各政治团体雨后春笋般地兴起
  • 四、振兴实业的热潮
  • 五、社会风尚的演变
  • (二)在困境中为巩固共和而奋斗
  • 六、严重的财政困难
  • 七、北伐、议和、清帝退位与袁世凯窃权
  • 八、定教之争
  • 九、参议院风波
  • 十、唐绍仪内阁的组成与临时政府的北迁
  • (三)民初政争
  • 十一、三种政治力量
  • 十二、同盟会改组为公开政党与共和党的成立
  • 十三、南京留守府的建置与撤销
  • 十四、唐内阁的垮台与同盟会的政党内阁主张
  • 十五、陆征祥组阁风潮
  • 十六、孙、黄应邀北上与张、方事件的发生
  • 十七、孙、黄北上与调和“南北冲突”
  • 十八、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 十九、梁启超的归国
  • 二十、沙俄侵华引起的轩然大波
  • 二十一、“军民分治”之争与江西民政长事件
  • (四)国会选举与二次革命
  • 二十二、国会组织法与国会议员的选举
  • 二十三、环绕着召开国会与制定宪法的斗争
  • 二十四、宋教仁案的发生
  • 二十五、反对善后借款风潮
  • 二十六、国会的召开与进步党的成立
  • 二十七、袁世凯加紧备战与二次革命发动的迟缓
  • 二十八、二次革命及其结局
  • 二十九、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 附录一 在清末民初历史与社会问题中艰辛探索——访胡绳武教授
  • 附录二 贯通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学研究——访金冲及研究员
  • 后记
  • 重印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是一家以工具书出版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8月的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称现名。主要出版各类综合性辞典、语文辞典、专科辞典、方志、年鉴等,以及各类学术与大众读物。编辑出版辞书学专业期刊《辞书研究》,以及时尚住房装潢类杂志《家居主张》。《辞海》是上海辞书出版社标志性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