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讲述明代财政税收的通俗读物。

内容简介

作者通过相关史料,以明代十七帝为节点,全景式地展现了整个明代由税收财政引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变迁的全貌。

书中勾画了统治者性格和偏好等复杂因素与赋役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理,推导出税收演进和王朝兴衰具有密切相关性和高度一致性,揭示了一个以传统的农业生产力为基础的政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没见过这样写的税史
  • 第一章 大国丰歉:谁的田园谁的歌
  • 第一节 朱元璋是个精算师
  • 第二节 我是宗主我怕谁?
  • 第三节 一帖两册:人间正道耕与读
  • 第四节 哥赏的不是土地,是税基
  • 第五节 地主家真的有余粮
  • 第六节 赋改预备势:金花银和均田均粮
  • 第七节 赋改进行时:从周干、周忱到张居正
  • 第八节 见证奇怪:羊毛出在猪身上
  • 第九节 大明皇朝是穷死的
  • 第十节 咱是皇族,能不能靠点谱儿?
  • 第十一节 太监、言官、党争:误国不分先后
  • 第十二节 历史周期律和税收周期律
  • 第二章 大国征纳:谁的篮子谁的菜
  • 第一节 盐课和盐专卖:一桌霸王餐
  • 第二节 茶课和茶专卖:买尽青山当画屏
  • 第三节 关市之征:因地设税,靠山吃山
  • 第四节 关市之征:从简而轻到苛而乱
  • 第五节 关市之征:天朝上邦的涉外税收
  • 第六节 杂色:渔课和渔贡
  • 第七节 杂色:香税、酒醋课和契税
  • 第八节 管理收入:赃罚银里的天理人心和恩怨情仇
  • 第九节 管理收入:捐纳及奖劝事例
  • 第十节 管理收入—僧道度牒费:谁的奶酪?
  • 第十一节 管理收入—桩朋银:索赔的手法和艺术
  • 第十二节 四类八瓣:明朝财政收入的基本结构
  • 第三章 大国盛衰:谁的平坦谁的弯
  • 第一节 “开骂”是一种工作模式
  • 第二节 民变:狗血剧情和无耻嘴脸
  • 第三节 喋血:谁的失败,谁的成功?
  • 第四节 骂太监,还是骂皇帝?
  • 第五节 《四箴疏》和聚敛图
  • 第六节 摇摆中的矿税
  • 第七节 万历想自己养鸡
  • 第八节 乱拳打不死老师傅
  • 第九节 做思想工作,我们曾经很专业
  • 第十节 谁也不服输,谁也别想赢
  • 第十一节 熊孩子是怎样练成的
  • 第十二节 民无能名曰神:神!
  • 第四章 大国安危:谁的长剑谁的犁
  • 第一节 舞弯刀还是荷木犁,这是个问题
  • 第二节 明时明月明时关
  • 第三节 军屯:种出来的剑犁关系
  • 第四节 京军专列原来是“过山车”
  • 第五节 迁都和募兵:一件大事和另一件大事
  • 第六节 卫所逃亡:三十六计走为上
  • 第七节 勾军:一瓢舀进漏桶的远水
  • 第八节 当杀人成为一种职业
  • 第九节 “花钱买和平”有时只是一厢情愿
  • 第十节 龙见和六渊:天灾款款走来
  • 第十一节 三饷加派:最后的晚餐
  • 第十二节 开启群殴模式
  • 第五章 大国源流:谁的仓廪谁的米
  • 第一节 奢靡莫过帝王家
  • 第二节 建设+破坏:第一建筑商的一体两面
  • 第三节 卑微的高贵,虚幻的奢靡
  • 第四节 宗藩支出:好大一棵树
  • 第五节 爵禄和官俸:列位大人,开饭喽!
  • 第六节 军费支出:从“丰产田”到“无底洞”
  • 第七节 教育支出:百年大计不差事儿
  • 第八节 教育支出:百年大计不差钱儿
  • 第九节 水利建设—农田水利支出:为命脉买单
  • 第十节 水利建设—治黄治运:干正事,我们是认真的
  • 第十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有情义有担当
  • 第十二节 社会保障支出:尊高年和念勋劳
  • 第六章 大国高下:谁的青春谁的梦
  • 第一节 朱元璋:视国如家
  • 第二节 方孝孺:无惭名教
  • 第三节 夏原吉:古之遗爱
  • 第四节 周忱:南圻治赋
  • 第五节 况钟:三知苏州
  • 第六节 刘定之:首事建白
  • 第七节 丘濬:当代通儒
  • 第八节 桂萼:特立独行
  • 第九节 海瑞:第一奇人
  • 第十节 张学颜:国储躬耕
  • 第十一节 申时行:调和阴阳
  • 第十二节 李自成:成败赋税
  • 明朝十六帝大事记
  • 明朝税收大事记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说明”进行时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天津人民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地方人民出版社之一。1950年5月,中共天津市委决定将解放前由地下党和进步知识分子创办的知识书店与读者书店合并,并称知识书店,从事图书销售和编辑出版工作。1952年9月,知识书店更名为天津通俗出版社,1956年3月,天津通俗出版社正式更名为天津人民出版社。多年来,天津人民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文化知识、传承历史文明,出版了大量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