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农业经济学的角度,明确与饮食相关的社会结构,探讨社会问题,寻求健康可持续的饮食生活。

内容简介

大家平时不甚在意的“饮食”问题,其实与人口增加、贫困、贫富差距、城市化、气候变化、SDGs等课题息息相关。只是,“饮食”这一行为过于平常,再加上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日益复杂化的社会中,很多人都忽视了它与社会、与地球的各种联系。

本书以前沿的研究方向和信息为研究基础,利用经济学的框架来解读因“饮食”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并带领读者探寻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饮食”与“经济学”有何关联?
  • 第一部分 连接地球与餐桌的感觉
  • 第一章 “饮食”与“食品生产”
  • 为何“饮食”具有特殊性?
  • 饮食需求的量化
  • “食品生产”也具有特殊性
  • 看看餐桌的另一端吧
  • 为何我们不能真正理解“食品生产”?
  • 第二章 食品市场连接整个社会
  • 何谓食品市场?
  • 市场带给我们便宜又美味的食物
  • 假如日本可以自给自足
  • 发展中国家与国际市场的密切关系
  • 分工是市场发展的产物
  • 在分工中消失的东西
  • 第三章 食品市场的局限性
  • 效率与公平不可兼得?
  • 食品市场能力不足的三种类型
  • 什么是最理想的“饮食”?
  • 第二部分 饥饿者与浪费者
  • 第四章 无法回避的自然法则
  • 食品价格不稳定
  • 农业可以带来稳定收入吗?
  • 农作物非一日之功
  • 气候变化与食品的复杂关系
  • 国际食品市场日益重要
  • 第五章 即使市场是高效的
  • 营养不良人数与肥胖人数均呈增长趋势
  • 食品供给存在地区差异
  • 贫穷国家的肥胖人群也呈增长趋势
  • 营养不良人数与肥胖人数不能同时减少吗?
  • “食品损失”包含鱼骨吗?
  • 被丢弃的日本食品
  • 世界食品损失的类型
  • 控制食品浪费是为了谁?
  • 为何不能消除食品浪费?
  • 第六章 归因于市场失灵
  • “食品安全性与食品伪装”的难题
  • 食品伪装仍在继续
  • 为何屡禁不止?
  • “肉食与环境”问题的根源
  • 空气与水免费的困局
  • 过量食肉是因为肉太便宜了?
  • 日本的食肉情况
  • 第七章 难以摆脱的政治意见
  • 过度保护本国农业引发的混乱
  • 非常时期出口管制的正当化
  • 出口管制对日本的影响
  • 第八章 人性的难
  • “饮食”中易产生偏见?
  • 营养不良应该再少些
  • 决定孩子生死的思维定式
  • 追悔莫及的肥胖与环境
  • 对食品安全性的过度反应(Overreaction)
  • 错误估计自己的影响力
  • “食品生产”中也存在偏见
  • 为什么好方案不被采纳?
  • 不使用肥料的荒唐事
  • 人性缺陷尚存
  • 第三部分 挑战未来
  • 第九章 直面自然法则
  • 长期保存和产地接力
  • 基因组编辑的可能性
  • 用植物和细胞制作肉类
  • 昆虫食品的选项
  • 第十章 立足于食品市场的局限性
  • 相对价格是关键
  • 改善环境比改善健康更有效
  • 是获取还是需要?
  • 给食品标签划重点
  •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目标
  • 通过数字化转型保障安全·安心·可持续发展?
  • 第十一章 考虑“人性”因素
  • 推动“饮食”发展
  • 塑造“先思考再选择”的情景
  • 塑造“可以下意识地做出更佳选择”的情景
  • 推动“食品生产”的发展
  • 切忌期望过高
  • 第四部分 想象未来
  • 第十二章 未来的“饮食”
  • 什么是“健康可持续的饮食生活”?
  • 必要的变化和成本是多少?
  • 平衡的对策很重要
  • 从未来视角去思考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3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泛泛之谈

    日本人写宏观的都不好,他们适合细节的研究,所有宏观的论述就开始啰嗦或不知所云。日本传统上就是个资源贫瘠的海岛之地,在日本半年就可以吃遍各种本地食品,在营养过剩的现代,日本饮食习惯反而成为健康饮食习惯,只是当前日本的核排和社会基础设施的老化,也让日本食品卫生神话开始崩塌,大部分日本人不知道市场上太多食品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换个日本包装。日本因为农会和食品行业工会的垄断,使得食品昂贵,中国人都知道日本西瓜贵,这个起码不太影响生活,但如果看每粒大蒜 20 元就会让中国人破防,可看到日本胖子不多还是挺羡慕的。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本书从食物生产与消费角度解释了很多经济学概念的原理与现实运作。可以在读另外一些经济学专业书籍时当作补充材料去读这本书。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协直属的出版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以编辑出版各学科不同层次的科普图书、科技专著和科普期刊为主要任务,是中国出版科普图书历史最长 、品种最多、规模大的出版社。旨在向读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