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7千字
字数
2018-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明清小说评点: 阅读审美经验与文学社会意义
内容简介
明清小说评点的兴盛标志着小说阅读的自觉,小说阅读与传统经史的阅读不同,小说本身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小说阅读在本质上可称之为是一种审美活动。本书对明清小说评点的研究围绕阅读审美经验展开,认为对阅读审美经验的探讨构成了明清小说评点中最具有核心意义和价值的理论。评点者在对文本的阅读过程中,以阅读审美经验为核心,一方面从读者的角度分析了阅读过程中审美经验的生成机制,并试图建立一种理想的阅读范式;另一方面则探讨了文本与读者审美经验的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小说艺术理论的构建。明清小说评点在肯定读者求“乐”欲求的同时,也注意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和规范。因此,小说评点最终的理论诉求,是要实现对审美经验的超越。明清小说评点既重视审美经验,又强调文学的社会意义;这不但体现了评点者敏锐的审美判断力,也显现出评点者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今天的文学批评在借鉴明清小说评点的遗产时,不在于学其“形”,而在于学其“神”,即以阅读审美经验作为批评的基点,提倡批评之“美”,并在此基础上,恢复与大众读者的关联性,更好地发挥文学批评在社会文化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目录
- 目录
- 引言
- 一、研究对象、方法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与分析
- 三、本书的思路和框架
- 第一章 阅读的自觉:阅读美学的理论起点
- 第一节 阅读和导读
- 一、评点与阅读
- 二、评点与导读
- 第二节 文本意识的自觉
- 一、文学性:评点的对象
- 二、细读:评点的方法
- 三、形式:评点的重心
- 四、对话:评点的旨归
- 第三节 读者精神的兴起
- 一、读者的阅读审美经验
- 二、作为“知音”的读者
- 三、“评”与“改”
- 四、对话“接受美学”
- 第二章 阅读之“乐”:阅读美学的生成语境
- 第一节 通俗文学的繁荣
- 一、明清小说的出版和传播
- 二、明清小说的读者群体
- 第二节 娱乐精神的勃兴
- 一、末世的绝望与逃遁
- 二、心学理论与文人性情
- 三、市民文化与享乐心态
- 第三节 阅读即审美
- 一、阅读之“乐”
- 二、小说话语权的确立
- 第三章 阅读范式的构建:审美经验的主体维度
- 第一节 理想的读者
- 第二节 阅读过程:读者的时间维度
- 一、评点者与意想中的读者
- 二、阅读进行式与阅读完成式
- 三、一气读之与阅读的间断
- 四、一次性阅读与反复细读
- 第三节 阅读方法:读者的空间维度
- 一、阅读环境与审美经验
- 二、阅读方式与审美经验
- 第四章 小说理论的探讨:审美经验的文本维度
- 第一节 文本叙述与阅读快感
- 一、叙述结构与阅读快感
- 二、叙述节奏与阅读快感
- 三、叙述视角与阅读快感
- 第二节 人物形象理论与阅读快感
- 一、人物之“美”
- 二、人物认同的模式
- 三、人物与环境
- 第三节 小说语言与阅读快感
- 一、叙述语言
- 二、人物语言
- 三、特殊语言
- 第五章 审美经验的超越:明清小说评点的理论诉求
- 第一节 从求“乐”到求“知”
- 第二节 审美趣味的净化:美与道德
- 一、“逐奇”与“尚实”
- 二、仁:至德要道
- 三、“情”与“淫”
- 四、“暴力”与“侠”
- 五、审美化的道德
- 第三节 小说审美与意识形态
- 结论 明清小说评点的当代启示
- 一、小说评点的形式特征
- 二、小说评点的当代意义
- 三、小说评点的当代命运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