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2千字
字数
2022-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研究从宏观上系统展现“莎士比亚”内涵的意义流变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关系,探索转型期中国对西学的文化选择立场。
内容简介
本著作对近现代中国思想视域下的莎士比亚即莎剧的译介、演出及经典化传播进行挖掘,旨在探寻莎士比亚与近现代转型时期中国政治、思想的深度互动,讨论西方文化对近现代中国的民族叙述和个人话语的作用力以及莎士比亚作为外来思想资源如何在中国扎根并服务于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的命题。
本著作从符号学与传播学角度对近现代中国思想视域下的莎士比亚在近现代中国的影响与中国对莎士比亚的接受进行考察,从早期莎剧在中国的译介、演出、文学史书写及课程设置、中国学人的文化选择等方面探寻莎士比亚与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深度互动,通过挖掘西方文化与近现代中国民族叙述和个人话语的关联、通过对莎剧与中国戏剧现代转型之间的细微洞察,深入分析莎士比亚戏剧作为外来思想资源在中国如何萌芽、扎根、影响的过程。
从百年来莎士比亚在中国的研究回眸论起,对早期莎剧译介与现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早期莎剧演出与现代思想的兴发、早期莎论莎评与现代中国思想界的文化倾向、莎士比亚与现代中国思想转型、莎士比亚与个体艺术创造的思想之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论证,紧扣莎剧与中国社会的思想、政治、文化之内在关联,又能较全面地对莎剧译介、演出、研究等方面进行互识互证地分析。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百年来莎士比亚在中国的研究回眸
- 一、发现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在现代中国的传播影响线路
- 二、莎士比亚在当代中国的传播影响
- 三、莎士比亚在中国接受与研究的特点和意义
- 四、思想视域下的莎士比亚
- 第一章 早期莎剧译介与现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
- 第一节 林译莎剧与种族的归属情感
- 一、“不辨菽麦”的林译?
- 二、林纾的译介策略
- 三、林纾“著、译”之关怀
- 第二节 莎士比亚与梁启超的民族归属意识
- 一、莎士比亚与诗界革命
- 二、Shakespeare译名与异域想象
- 第三节 “一等国”荣辱与早期莎剧译介
- 一、民族尊严与译莎动机
- 二、翻译之“达意”“传神”的争论
- 三、胡译——怪装来华的莎翁
- 第四节 早期英国文学史著作与莎翁传的异域想象
- 一、王靖的《英国文学史》话语策略
- 二、欧阳兰的文学史话语策略
- 三、柳无忌和林惠元的文学史话语策略
- 四、话语策略的超越与转型
- 第二章 早期莎剧演出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兴发
- 第一节 败给娜拉的哈姆雷特
- 一、为什么要选易卜生?
- 二、新人的较量
- 三、个人主义的胜出与“人”的发现
- 四、被取消性别的娜拉
- 第二节 无法自救的“个人”
- 一、“立人”与“自立”
- 二、历史选择中的莎士比亚
- 第三节 《罗密欧与朱丽叶》早期的演出与中国话剧的现代之路
- 一、从《铸情》到《罗米欧与朱丽叶》
- 二、水土不服还是大放异彩?
- 三、挑战世界名剧还是借莎翁之名?
- 第四节 《威尼斯商人》的早期演出与现代中国思想的启蒙
- 一、法律视角——肉券的通俗化
- 二、鲍西亚视角——新女性的召唤
- 三、夏洛克视角——阶级与民族的共鸣
- 第三章 早期莎论莎评与现代中国思想界的文化倾向
- 第一节 钱穆的中西文化想象
- 一、钱穆的矛盾态度
- 二、莎士比亚的符号化
- 第二节 鲁迅与莎士比亚的交集
- 一、早期作品中作为经典的莎翁
- 二、归国后对莎士比亚的疏离
- 三、鲁迅对莎士比亚的关注
- 第三节 胡适的莎士比亚观
- 一、“异邦人”初识莎剧
- 二、有文学无思想的“莎士比亚”
- 第四章 莎士比亚与现代中国思想转型
- 第一节 莎士比亚与白话文运动
- 一、白话文运动中的莎士比亚
- 二、拥有民族情怀的世界主义者
- 第二节 莎士比亚符码与中国政治意识的展开
- 第三节 表现人性的莎士比亚
- 第四节 反映人民思想的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
- 第五节 吕荧的译莎之美
- 第五章 莎士比亚与个体艺术创造的思想之缘
- 第一节 废名的“莎士比亚之桥”
- 一、废名的创作实践与莎剧
- 二、废名的创作心理学与莎士比亚
- 三、废名莎士比亚观的变化
- 第二节 “燃灯者之灯” ——周辅成的莎士比亚观
- 一、风格与人格的建成与展开
- 二、人性的内蕴与生长
- 三、中西“人与自然”的甄别
- 结语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