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景式呈现玛雅文明3000年历史的权威巨作。破解世界第五大文明国度的起源、鼎盛、湮灭之谜。

内容简介

本书为美国知名考古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教授罗伯特·J.沙雷尔和学者洛·P.特拉克斯勒合著的玛雅文明史研究巨著。作者抛弃了出版于1950年代的学者西尔韦纳斯·莫利《玛雅三千年》(英文版)的传统版块讲解式写法,结合本世纪最新的玛雅遗址的考古成果和玛雅文字的破译成就,以玛雅王国各个发展时期的历史为时间轴线,系统地讲述了从公元前文明的起源到16世纪西班牙殖民结束的玛雅近3000年恢宏历史。

本书全景式呈现了被誉为“森林王国”的玛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王国之都,如蒂卡尔、科潘、奇琴伊察等的贵族政权、平民生活、社会制度、生存环境、生产技术、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成就,特别是对玛雅王国的文字书写、天文历法、神庙建筑、雕塑绘画、宗教祭祀、原始农业、内外贸易、部族战争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进而在从根本上解答了这个伟大的世界第五大文明的神秘起源,以及其由盛转衰、最终走向失落湮灭的核心原因。

本书独家引进翻译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最新修订第6版,该版本为迄今为止关于玛雅历史的最新和最权威的版本,也是有史以来研究玛雅文明起源和发展最彻底和最精辟的版本。出版后曾获得《人类学研究杂志》《美洲》《殖民时期拉丁美洲历史评论》等多部权威学刊的书评推荐和多位美国玛雅史研究学者的高度赞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玛雅史(上)
  • 前言
  • 致谢
  • 关于姓名、正字法与发音的说明
  • 引言
  • 欧洲人的发现与征服
  • 玛雅遗产的命运
  • 玛雅文明的意义
  • 外国统治和玛雅遗产的重生
  • 对玛雅遗产的破坏
  • 第一章 玛雅文明的环境
  • 玛雅地区的自然和文化分区
  • 太平洋沿岸平原
  • 高地
  • 低地
  • 生态多样性的结果
  • 第二章 考古学与玛雅文明
  • 重构历史
  • 不断改变的玛雅历史观
  • 历史社会模式
  • 复杂社会和文明发展
  • 文明的演变
  • 了解玛雅文明的演变
  • 玛雅经济
  • 玛雅社会和政治制度
  • 玛雅意识形态与宗教
  • 古玛雅世界
  • 贵族和平民阶层对古玛雅的看法
  • 年表
  • 第三章 玛雅的历史和文明
  • 玛雅的时间和历史
  • 数字
  • 历法
  • 测量时间循环
  • 记录时间循环
  • 玛雅历史资料
  • 玛雅纪事
  • 古代文字体系
  • 前哥伦布时代的玛雅文本
  • 古代玛雅文字
  • 破译的里程碑
  • 为理解古玛雅而做出的贡献
  • 历史和玛雅文明
  • 第四章 玛雅文明的起源
  • 前哥伦布时代发展年表
  • 古朴期:高地和海岸文化传统的起源
  • 前古典期早期:农业、战争和复杂社会的证据
  • 墨西哥湾沿岸在前古典期的发展
  • 墨西哥高地在前古典期的发展
  • 古朴期和前古典期文明发展小结
  • 中美洲文明的进化模式
  • 第五章 前古典期中期玛雅文明的兴起
  • 复杂社会的出现
  • 复杂社会的标志
  • 前古典期的太平洋平原地区
  • 前古典期中期的商品和纪念碑
  • 前古典期中期的高地
  • 前古典期中期的低地
  • 前古典期中期的社区
  • 低地复杂社会的崛起
  • 前古典期中期低地的进一步发展
  • 结语:前古典期中期的先驱——玛雅文明
  • 第六章 前古典期晚期玛雅国家起源
  • 前古典期晚期玛雅文明与文字传统
  • 前古典期晚期的地峡聚落
  • 前古典期晚期的玛雅南部
  • 前古典期高地与低地之间的交流
  • 前古典期晚期的玛雅低地
  • 前古典期晚期的统治模式
  • 前古典期北部低地的发展
  • 前古典期晚期的玛雅低地文明
  • 前古典终结期的衰落
  • 结语:重构前古典期的玛雅
  • 第七章 古典期早期玛雅国家的扩张
  • 古典期早期和玛雅文明的起源
  • 古典期的南部玛雅地区
  • 低地的古典期转型
  • 玛雅低地国家的扩张
  • 古典期低地的竞争和战争
  • 古典期早期的玛雅低地
  • 古典期早期蒂卡尔的崛起(约公元100年—约公元378年)
  • 中部低地相邻的中心(约公元328年—约公元416年)
  • 低地的外来者(公元378年—公元456年)
  • 向东南地区扩张(公元406年—公元437年)
  • 考古学、历史和科潘王朝建立时期(约公元400年—约公元470年)
  • 基里瓜建国者
  • 卡拉克穆尔王朝的崛起(公元435年—公元561年)
  • 卡拉克穆尔-卡拉科尔联盟
  • 蒂卡尔的繁荣与祸患(公元458年—公元562年)
  • 蒂卡尔的战败(公元562年)
  • 结语:古典期早期的玛雅低地国家
  • 玛雅史(下)
  • 第八章 古典期晚期
  • 卡拉克穆尔的崛起(公元562年—公元695年)
  • 蒂卡尔的复兴(公元682年—公元768年)
  • 派特克斯巴吞王国的兴衰(公元682年—公元802年)
  • 卡拉克穆尔王朝的终结(公元695年—公元909年)
  • 卡拉科尔的复兴和衰落(公元798年—公元859年)
  • 蒂卡尔王朝的结束(公元768年—公元869年)
  • 乌苏马辛塔政权的扩张
  • 西部政体的扩张
  • 东南部政权的扩张
  • 结语:古典期晚期低地国家的发展
  • 第九章 古典终结期的变革
  • 古典期核心地带的衰落
  • 古典期玛雅城邦的衰落
  • 论古典期玛雅城邦的终结
  • 关于古典期玛雅城邦衰落的一种假设
  • 古典期飞地的存续与复兴
  • 古典终结期的转变
  • 过渡地区的传统
  • 北部低地政体的崛起
  • 尤卡坦西北部政体
  • 尤卡坦东北部政权
  • 奇琴伊察之崛起
  • 奇琴伊察的经济
  • 伊察
  • 对库库尔坎的崇拜
  • 玛雅南部地区的变化
  • 结语:古典终结期的巅峰与过渡
  • 第十章 后古典期的重组与复兴
  • 奇琴伊察的衰落
  • 玛雅潘的崛起
  • 玛雅潘城邦
  • 玛雅潘衰落与小国崛起
  • 尤卡坦半岛东海岸
  • 中部低地地区的经济复兴
  • 后古典期的玛雅南部地区
  • 结语:后古典期的重组与复兴
  • 综述:关于玛雅文明的视角变化
  • 第十一章 古玛雅经济
  • 政治经济学
  • 社会经济
  • 征调劳动力
  • 古玛雅的生业模式
  • 重构生业模式
  • 商品生产
  • 商品分配
  • 贸易的重要性
  • 长途贸易的时空模式
  • 第十二章 玛雅社会组织
  • 社会风貌还原
  • 前哥伦布时代的玛雅社会
  • 婚姻和家庭
  • 古代玛雅家庭
  • 玛雅低地地区的聚落
  • 社会阶层
  • 住宅群落和继嗣群
  • 住宅群落和房屋模型
  • 重构政治版图
  • 圣主和权力等级
  • 玛雅政体
  • 兴盛与衰落的周期
  • 国家组织模型
  • 政治权力的基础
  • 第十三章 玛雅意识形态与宗教
  • 玛雅世界观
  • 玛雅意识形态的起源
  • 外来者带来的转变
  • 宇宙观
  • 玛雅诸神
  • 宗教仪式与典礼
  • 古典期的王室宗教仪式
  • 后古典期和西班牙征服时期的宗教仪式
  • 玛雅文明的意识形态基础
  • 后记:对玛雅的征服
  • 第一次接触,1502年至1525年
  • 征服时期,1524年至1697年
  • 佩德罗·德·阿尔瓦拉多对南方玛雅人的征服,1524年至1527年
  • 蒙特霍对尤卡坦的征服,1527年至1546年
  • 独立的伊察,1525年至1696年
  • 对伊察的征服,1696年至1697年
  • 附录:玛雅长纪历日期对照表
  • 格里高利历与卡盾及半卡盾结束日期的对应关系
  • 书目文献汇总
  • 参考文献
  • 插图来源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科技断层的难解之谜

    《玛雅史》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首先第一章介绍了玛雅文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物产、在地球上所处的独特位置。大多数的研究结果都认为危地马拉高地是玛雅人的原始家园,这是推断的过程也不容易,是考古学家通过重构原始玛雅人的词汇推断出来的,玛雅地区是地球上最多样化的环境之一。在并不大的区域内,包括了崎岖的山脉、广阔的平原、农业的发达源自于厚重的冲击土和火山土地区、在高海拔地区天气凉爽,低海拔地区则炎热,海拔的高差从 200-3000 米,落差很大。世界 4 大饮料之一的可可,就盛产于玛雅,他们把可可加工成起泡饮料,加入了肉桂和辣椒、蜂蜜和香料,公元前 600 多年玛雅人就开始享用这种饮料了。与中国人一样,玛雅人对于玉器也非常痴迷,书中详细地对比了与中国的软玉所不同的玛雅硬玉,他们居然是利用骨头、硬木、细碎石和水来切割玉器的,很独特。与枯燥的历史陈述不同,这本《玛雅史》非常具有可读性,在每个章节里,都穿插了 “专栏”,“专栏” 是类似于豆腐块一样大小的科普小版块,将一些有趣的辅助性的知识点,详细解读,全书一共有上百个 “专栏”。比如:可可、玉器、玛雅语的结构、陶器、纪念碑、球场、危地马拉的拉布兰卡、神话中的托兰城、火耕田的假说、后古典期高地地区的玛雅社会。。。这些细节知识点都在专栏里详细地进行了解说。第二章重点阐述了考古学与玛雅文明之间的关系。在这章节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对于玛雅文明的考古发现过程,也能在过程中感受考古学本身的进步,正如书中所说,我们对玛雅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玛雅文明,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来了解所有人类社会演变中的固有复杂进程,在这一点上,玛雅文明的考古成为了人们探究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范本。而对于玛雅的历史观也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书中详细讲述了基于玛雅历史考古而衍生出的各种争论,从文化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考古学、女性主义考古学、人类考古学、后过程考古学,不同的考古流派在这片古老文明的大地上竞相开放出学术之花,为我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玛雅古文明提供了更多角度的观点。虽然玛雅有灿烂丰富的艺术和雄伟壮观的建筑,但他们居然几千年的文明史都停留在石器时代,直至灭亡他们都没有发明车轮和金属工具,讓人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情况下修建大型金字塔建筑群的。这都给电影文学艺术创作者和我们大众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关于古代玛雅的知识来源于百余年来的考古学研究,通过东墨西哥、伯利兹、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以及萨尔瓦多等地的遗址挖掘,人们发现了玛雅文明的相关记载。考古学研究的结果也有赖于其他学科,特别是历史学的强有力的支持。绝大多数象形文字材料,过去被认为只是零星图表和文字的载体,现在被铭文学家破解,被认为其中蕴含丰富的信息,举凡历任玛雅国王和王后依靠何种超自然力量获取权力,如何结盟,如何征战,以及胜负结果如何,皆不难从中找到答案。随着民族史以及相关资料和文献的延伸和拓展,对玛雅文明研究也愈加深入。前哥伦布时代玛雅典籍不乏传世之作,自西班牙统治时期起更有大量文书档案留存于世。其中部分是玛雅土著的记载,如源自玛雅高地的 “圣书”《波波尔・乌》(Popol Vuh),最早用基切语书写,后由欧洲人转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厚厚的两册,有关玛雅文明比较系统比较学术的一本书,读起来不是那么畅快淋漓,完全没有对 “失落文明” 的身份有相应的浪漫想象,不过对有关玛雅文明的具体信息有个初步的认识:地理位置,大概在今天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一带,玛雅文明距今约 3000 年,大概跨越了 2500 年,从公元前 1000 年到 1500 年,现在仍有玛雅人生活在这一带,约 300 万。玛雅文明采用 20 进制,历法上 20 金(天)为 1 乌纳,18 乌纳为 1 盾(360 天,差不多一年),20 盾为 1 卡盾,接下去都是 20 倍 20 倍递进,学术上用 5 位来表示,从 0.0.0.0.0(公元前 3114 年 8 月 14 日)开始。还有哈布历将一年 365 天分为 19 个月,18 个乌纳加上一个为期 5 天的尾月瓦耶伯。有意思的是玛雅文字,外行人看上去完全是一幅画,不是我们印象中那种象形文字,而是非常精致的一张图,就像冰箱贴。在玛雅文明中,东方代表出生和生命,西方代表死亡和阴间,北方代表天空和超自然领域,南方代表地球和人类。西班牙征服从 1502 年开始,一直持续到 1697 年。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是浙江省唯一以出版文学艺术书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建社17年来,出版各类图书140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