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7千字
字数
2023-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在新的科技周期中直面挑战议题,让创新发生,为未来赢取主动权。
内容简介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历史窗口期,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的高速迭代给各国带来了共同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能否应对时代风浪、引领时代潮流?这场乎中华民族命运,须得摒弃幻想、自立自强,既加强与世界前沿的产学研合作,厚植前瞻性基础研究,催生颠覆性创新成果,又在战略策源、院所发展、期刊建议、科技奖励、成果转化等方面搭建众多的载体和平台,丝毫松懈不得。
在此背景下,本书试图通过对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创新战略和路径进行比较研究,找到占领科技创新高地的密钥和法宝,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提供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科技创新 纵贯人类发展史的“野蛮人”
- 全球格局的主导力量
- 全球格局实质:“科技——资源”秩序
- 无限与有限的战争
- 终局:科技秩序必然主导资源秩序
- 洞察周期:科技的链式进步
- 康波背后的规律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撬动机械的杠杆
- 电能引领下的技术爆炸
- 新秩序的肇始
- 核能:危险的跃迁
- 太阳能:无尽的可能
- 生物质能:未来的应用探索
- 氢能:潜在的“终极能源”
- 第二章 要素之争 人才、资本和数据
- 创新的经济学逻辑
- 供给侧视角下的经济增长
- 生产要素是基础性、先导性资源
- 创新之要,唯在得人
- 相伴而生:科学中心与人才中心
- 创新人才的基因:人人都可以成为创新者
- 专有土壤:寻找创新人才的基因
- 严峻问题: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大而不强”
- 如何破解?
- 资本的力量
- 资本的不可或缺性
- 我国已经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 空间:如何让资本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 数据红海
- 细数“数”历史
- 数据:新型生产要素新在哪儿?
- 本土先发优势
- 可预期的乘数效应
- 第三章 机制探索 主体与动力
- “创新即天职”——高校与科研院所
- 大学的创新基因
- 科研院所的使命与期待
- 研究之路——人才培养与应用
- 现实:如何打通科研堵点
- “不创新即死”——企业
- “公司是最伟大的发明”
- “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支持”
- 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价值几何
- 内部孵化与面向市场
- “让创新发生”——创新的动力机制
- 从新熊彼特理论读懂创新是如何被推动的
- 以开放式创新反熵增
- “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区域集群
- 第四章 转化 怎么看,怎么办
- 打破枷锁
- 从新制度经济学说起
- 《拜杜法案》的诞生
- 科研成果的信息共享
- 成果转化的顶层设计
- 开设专门机构加强管理
- 建设创新生态圈
- 加强科技成果的信息共享
- 再看评价机制
- 国际视野:科技成果走向市场
- 日本模式——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 以色列模式——Yeda、Yissum和磁石计划
- 美国模式——SBIR计划
- 科技成果转化的“卡脖子”问题
- “陈果多而成果少”
- 桎梏在哪里
- 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 第五章 必由之路 伟大复兴和创新驱动的双向奔赴
- 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 能量突破:可控核聚变
- 物质突破:把目光转向宇宙
- 信息突破:量子通信
- 打造强大的创新要素工场
- 充分发挥人才引领驱动作用
- 让资本为科技创新紧密护航
- 迎接科技创新的数据时代
-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 搭建创新策源地
- 多出“从0到1”的原始创新
- 降低“风险焦虑”
- 如何分饼决定了饼做多大
- 结语 未来已来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