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关于焦虑的百科全书式专著,探讨恐惧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和成因。

内容简介

本书是段先生的经典之作,深度探索了恐惧的空间以及这些景观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以及历史的长河中发生变化。在一系列跨越地域、时间和文化的文章中,段义孚探讨了恐惧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和成因:他描述了流行病以及超自然幻象所造成的恐惧,乡村和城市中的暴力和恐惧,对干旱、洪水、饥荒和疾病的恐惧,以及恐惧景观形成后灌输给民众的方式。

本书中,段义孚回顾历史,以发现我们刻在基因中的恐惧哪些是普遍的,哪些是特殊的。 他强调,人类的恐惧是一种常态,它促使我们划出所谓“安全区”,但恐惧同时也是好奇心、成长和冒险背后的基本动力。本书指导读者了解恐惧的形成机制,探索恐惧的发展历程;并借此引导读者正视焦虑、读懂人性、理解世界。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文版导言
  • 致谢
  • 第一章 导言
  • 第二章 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的恐惧
  • 第三章 未定型的孩子
  • 第四章 没有恐惧的社会
  • 第五章 对自然的恐惧:伟大的猎手与拓荒的农民
  • 第六章 自然灾害与饥荒
  • 第七章 中世纪的恐惧
  • 第八章 对疾病的恐惧
  • 第九章 对人性的恐惧:女巫
  • 第十章 对人性的恐惧:鬼
  • 第十一章 乡村的暴力与恐惧
  • 第十二章 城市里的恐惧
  • 第十三章 公开羞辱和行刑
  • 第十四章 流放和监禁
  • 第十五章 开放的圆圈
  • 第十六章 过去和现在的恐惧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原来恐惧是不可或缺的

    这本《恐惧景观》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但其所探讨的人们对于恐惧的心理图层的描绘与建构解构,却是很值得玩味。若是行文结构性能再调整一下,妥妥的就是五星好书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逃避各种自身不想看见的现实,而保持内心的理想的状态。年幼的小孩子,因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害怕黑夜,害怕黑夜中的魅动邪恶的身影,此时为了逃避这种内心的恐惧,他们会 “潜入并躲在被子里”,用被子紧紧裹住自己,幻想自己逃离了魔鬼的监视。青少年虽因年纪的增长,不再害怕这虚幻世界的产物,但是却仍然有逃避的欲望 —— 升学的压力、家庭的负担、社会的责任,是他们产生理想幻想的源头。成年人脱离魔幻进入现实世界之后,难道就不会有对生活产生丝毫的幻想吗?他们依旧也会有逃离的想法,由城市搬入城郊是一种逃离,由大城市搬入小城市是一种逃离,城市的快速的步调、紧张的生活方式、快速的消费模式,是他们想要逃离现存生活而打开另外一种生活的大门的钥匙。逃避无处不在,它伴随着我们的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人生的旅程。它让我们在紧张的生活之外,幻想了一片理想而有生机的天地,在此种美好的幻想下,而不丧失对生活未来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激情。这种逃避从某种程度来看,是有意义的。正如作者段义孚所言的那样,许多文化都是在逃避自然的威胁和不确定性的过程中产生出来。作者自己也不否认现实,在其笔下也提到了另外一种人 —— 接受现实的人。这种接受现实的人是接受自己的地位的人。这种人没有过高的人生理想,甘于落入平凡与普通的陷阱之中,接受他们作为被统治者的从属地位。这种看清现实的人,无力为自己的命运反抗,被统治者所宣扬的 “理想社会” 麻痹,甚至于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认为自己就该处于这样的一个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他们已经丧失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完完全全的成为上层统治者的附庸。在书中,他以印度贱民的例子,生动地展现了这一情形。“贱民们对解放运动非常怨恨,甚至是无比感慨 —— 对别人要引导他们离开自己的‘合法的地位’而无比愤慨。” 麻木的灵魂,思考的堕落,既定的现实惨状,早已在他们思想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即对现存生活状态的适应,对自身地位的认同。逃避现实与现实本身本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逃避现实也就是我们想要进入的理想状态,可以以理想来解释。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就是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碰撞下得以前行。作者拿 “进食” 体现了这一观点。进食本身是一种动物性的行为,为了让进食的行为 “去动物化”,不让进食这一行为显得如此的野蛮,于是便有了用餐礼仪的诞生。这让进食这一行为带上了文明的色彩,不显得那么的粗鲁。同时,在这一基础上,进食行为也逐渐演变催生出吃饭的社交礼仪,同时,在另外一种分支上,烹饪文化得以发展。这就是 “进食” 的粗鲁性的现实与渴望将 “进食” 去动物化的碰撞下所催生出来的饮食文化。正是对于现实社会现状的不满,对现实的逃避,对理想的向往,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每一种文明的催生与发展,都不离开人类对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就拿社会发展阶段来说,人类社会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早期的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再由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最后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每一次的变革都是人们对于现存的社会的不满,想要进入理想社会而做出的努力。在悲惨现状的鼓动下,与美好理想的感召下,人们才会拿起手中的武器,打破现实的藩篱。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每个人的灵魂中也有三种品质:理性、激情与欲望。在欲望与激情的刺激下,以及理性的辅佐之下,才使理想能够以一种人们所希望的那种状态下实现。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