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字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2千字
字数
2013-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内第一部朗诵史方面的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对于1949年以来的朗诵人物、朗诵文本、朗诵背景、朗诵观念、朗诵现象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初步建构起中国当代朗诵史的框架。
本书是研究当代朗诵艺术史、当代朗诵文化史的基础性成果,也为读者深入理解中国当代史、中国当代文化史、中国当代艺术史等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更为读者深刻体味中国社会变迁打开了一扇窗口。
本书适合作为播音主持、中文、新闻传媒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通识类选修课教材。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什么是朗诵
- 一、诵
- 1.中国古代“诵”的含义
- 2.中国传统教育中“诵”的演变
- 二、从诵到朗诵
- 1.“朗诵”的出现
- 2.从诵到朗诵的历史性转变
- 3.作为现代中国朗诵背景的外国朗诵
- 三、朗诵及其相关的概念
- 1.广义的朗诵和狭义的朗诵
- 2.朗诵和朗读
- 3.朗诵和吟诵(吟读)
- 4.朗诵和台词
- 5.朗诵和旧戏的念词、念白
- 6.朗诵和背诵
- 7.朗诵和演讲
- 8.朗诵和朗诵剧
- 四、作为文化形态的朗诵
- 1.作为“表达与传播”的朗诵
- 2.作为“口头表演”的朗诵
- 五、初步结论
- 第一章1949-1966年朗诵发展史
- 一、1949-1952年的朗诵
- 1.“时间开始了”
- 2.抗美援朝时期的朗诵
- 3.柯仲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朗诵
- 4.苏俄文本的朗诵
- 二、1953-1957年的朗诵
- 1.话剧朗诵的高峰与话剧朗诵流派的确立
- 2.学生朗诵
- 3.1955年武汉、天津、沈阳的朗诵活动
- 4.文学朗诵唱片的出版
- 5.1956年《朗诵艺术》、《文学作品的朗诵》的出版
- 6.《放声歌唱》的朗诵
- 三、1958-1962年的朗诵
- 1.电影《王子复仇记》配音在朗诵史上的地位
- 2.新中国最早的电视朗诵
- 3.“大跃进”民歌朗诵
- 4.官方的朗诵声音
- 5.舒绣文的朗诵
- 6.朗读朗诵出版物
- 四、1963-1966年的朗诵
- 1.主流朗诵
- 2.非主流的朗诵声音
- 3.北京市业余朗诵研究小组的成立
- 4.大学朗诵
- 5.《诗刊》社的朗诵会
- 6.《东方红》中的朗诵
- 7.基层朗诵热潮
- 五、本章小结
- 第二章1966-1976年朗诵发展史
- 一、官方朗诵
- 1.夏青与政论朗诵
- 2.官方朗诵出版物
- 3.纪录片的解说和朗诵
- 4.《理想之歌》
- 5.朗诵1976
- 二、红卫兵朗诵
- 1.红卫兵诗歌朗诵
- 2.红卫兵文艺宣传节目和红卫兵戏剧中的朗诵
- 三、毛泽东文本的全民朗诵
- 1.非官方朗诵
- 2.官方朗诵:以广播朗诵为例
- 四、地下朗诵
- 五、本章小结
- 第三章1976-2009年朗诵发展史
- 一、1976-1980年朗诵发展史:释放的心声
- 1.1976年天安门诗歌运动
- 2.粉碎“四人帮”后的朗诵:庆祝、痛斥与怀念
- 3.反思与呐喊:真理之声
- 4.《诗刊》社的朗诵会
- 5.一个特殊的朗诵群体:艺术考生
- 6.对“过火”朗诵的批评
- 二、1981-1989年朗诵发展史:当代朗诵的高潮
- 1.职业朗诵的出现
- 2.武汉:正统朗诵的缩影
- 3.《风流歌》的朗诵
- 4.1982-1984年《诗刊》的朗诵会
- 5.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朗诵
- 6.电影《青春万岁》中的朗诵
- 7.1980年代的大学朗诵
- 8.北京电视台《中秋诗会》、《元旦诗会》、《时代的歌》
- 9.1986年北京市朗诵研究会的成立
- 10.朗诵1986
- 11.地方的广播朗诵
- 12.艺术考生的朗诵
- 13.1980年代朗诵出版物
- 14.1980年代朗诵的高潮与退潮
- 三、1990-2000年朗诵发展史:当代朗诵的转折
- 1.1990年代中前期的朗诵
- 2.汪国真、海子文本的朗诵
- 3.1990年代后期的朗诵
- 4.艺术考生的朗诵
- 5.1999年《中国广播朗诵艺术世纪经典》的出版
- 6.大学朗诵
- 四、2001-2009年朗诵发展史:当代朗诵的加速发展
- 1.中国千古名篇音乐朗诵会
- 2.“中国名家诗文精品欣赏系列”的出版
- 3.2002年几个代表性朗诵会
- 4.历届珠江诗歌节
- 5.2003年互联网和现场首次结合的朗诵演出
- 6.朗诵2004
- 7.朗诵2005
- 8.朗诵2006
- 9.朗诵2007
- 10.朗诵2008
- 11.汶川地震朗诵潮:空前高峰
- 12.朗诵2009
- 13.网络朗诵:全民盛宴
- 14.反朗诵的声音
- 第四章当代广播电视朗诵
- 一、广播朗诵:曾经的辉煌
- 1.广播朗诵的含义
- 2.新中国成立前广播朗诵简况
- 3.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朗诵
- 4.广播朗诵的特点和地位
- 二、电视朗诵:多媒体视听艺术
- 1.电视朗诵的开端及其发展简况
- 2.电视诗会
- 3.电视朗诵与固定合作者:以韩静霆为例
- 第五章1996年以来的朗诵比赛
- 一、中央电视台首届朗诵艺术大赛
- 二、“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
- 1.第一届至第六届(1997-2002年)
- 2.第七届至第十一届(2004-2009)
- 三、“臧克家杯”首都朗诵艺术大赛
- 四、“殷之光杯”朗诵艺术大赛
- 五、“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
- 1.2007年“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
- 2.2008年“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
- 3.2009年“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
- 4.2010年“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
- 六、“夏青杯”朗诵大赛
- 1.2010年首届“夏青杯”朗诵大赛
- 2.2011年第二届“夏青杯”朗诵大赛
- 七、朗诵比赛评价
- 第六章重点朗诵地域
- 一、上海
- 1.《邓小平之歌》的朗诵
- 2.上海朗诵的“好年景”
- 3.梁波罗和赵静的朗诵实践
- 二、武汉
- 1.1990年代的学校朗诵
- 2.武汉朗诵艺术团
- 3.历届湖北省高校普通话大赛
- 4.一位播音指导与朗诵
- 三、深圳
- 四、沈阳
- 五、台湾
- 六、香港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