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0千字
字数
2014-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辑主题是中外比较文学研究。
内容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比较文学研究具有优良的传统,王佐良、周珏良等学者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先驱。北外也是国内最早进行比较文学教学和研究的高等院校之一。为了更好地推动比较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我社拟在十二五期间(2011——2015)计划出版北外比较文学论集5辑,每年1辑。
本辑含20篇论文,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跨文化理论研究;翻译研究;汉学史研究。这些论文都是北外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
目录
- 版权信息
- 跨文化理论研究
- 中国文化外译的译者主体应是国外汉学家
- 一、西方汉学的历史证明西方专业汉学家在中国典籍翻译史中的地位
- 二、从语言学和跨文化角度也可看出中国文化翻译的主体是汉学家
- 分析后现代文化理论流行的缘由
- 一、传统文学批评
- 二、理论转向
- 三、后现代理论的兴起
- 四、反思“后”理论
- 五、后现代知识生产与资本全球化
- 六、中国学界“后”理论的引进
- “中国中心观”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
- 一、引言:关于理论的旅行
- 二、“中国中心观”的名与实
- 三、“中国中心观”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
- 四、理论继续旅行:柯文对中国学者的回应
- 五、余论:对“中国中心观”的几点思考
- 参考文献
- 从白晋与马若瑟师生关系看耶稣会索隐派在华之盛衰
- 一、导言
- 二、白晋与马若瑟师生关系初探
- 三、结语
- Contact and Conflict
- Part One:The British's and Lord Macartney's prior knowledge about China
- Part Two:China and Emperor Qianlong's Prior Knowledge about Britain
- Part Three:Contact and Conflict:What Role Do Prior Knowledge and Translators Play?
- 跨文化的想象与构建
- 一、文化异妆的叙事策略
- 二、一家三代人——文化异妆叙事下的中国再现
- 三、京剧、葬礼和女尸——文化异妆叙事下的城镇习俗
- 四、结语:跨文化的再现政治
- 参考文献
- 对形象学理论的两点思考:以赛珍珠的《大地》为例
- 一
- 二
- 翻译研究
- 阿列克谢耶夫的《司空图〈诗品〉译注与研究》
- 一、阿列克谢耶夫其人
- 二、阿列克谢耶夫与司空图《诗品》
- 三、《司空图〈诗品〉译注与翻译》一书的构成及影响
- 四、余论
- 16世纪“四书”拉丁译文手稿新探
- 一、明末清初来华耶稣会士的人文教育背景及其西译“四书”的动机
- 二、一份16世纪的 “四书”拉丁文手稿(约1591—1593)
- 三、结语
- 但丁《神曲》汉译考察
- 一、但丁Comedia及其在我国的翻译
- 二、《神曲》汉译文考察
- 参考文献
- 教化与启蒙
- 一
- 二
- 三
- 四
- 马礼逊圣经翻译的文本分析:以《希伯来书》十一章为例
- 一、对比文本的选取
- 二、文本的对比分析
- (三)词汇
- 三、结论
- 参考文献
- 《名公书判清明集》英译本简析
- 一、译本底本
- 二、译本整体情况
- 三、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 汉学史研究
- 波塞维诺(ANTONIO POSSEVINO)《丛书选编》(1593)中的中国
- 一、欧洲历史上的《丛书选编》
- 二、《丛书选编》里关于中国部分的主要材料来源
- 三、中国的地理
- 四、儒家经典最早的翻译
- 五、给中国人的教理问答
- 六、罗明坚——欧洲第一位汉学家——生不逢时
- 梵蒂冈图书馆藏汉籍版本价值初探
- 一、收藏版本丰富
- 二、珍本善本众多
- 久保天随和他的中国文学史
- 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历史邂逅
- 一、中方的剧目选择和宣传准备
- 二、苏方的接待和文化界对京剧的讨论
- 三、西方戏剧家对中国京剧的接受和借鉴
- 从美国留学生看民国北京的学术地位
- 略论海外毛泽东研究的历史分期与主要观点
- 一、海外毛泽东研究的历史分期
- 二、海外毛泽东研究的主要观点
- 三、简要结论
- 文明的圣地
- 一、约翰·贝尔笔下的中国形象及其成因分析
- 二、“文明的圣地”中国形象的文化反思
- 三、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