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1995—2017,从高密一中到北京十一学校,跨越20年的自我对话,一位中国校长的思想成长史——看李希贵第一本著作这样迭代。

内容简介

《教育艺术随想录》是李希贵校长的第一本著作,2017年,李校长在原有每篇文章后面撰写了长短不一的续篇。这些大都是李校长与十一学校同事们的最新探索,有对20年前的修正,也有完善与拓展。许多内容极具实操性,悉心感受李校长20年的教育探索,一定会从中得到莫大启发。

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长培训与阅读,也适合其他教育管理者阅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写在前面
  • 前言 教育价值论
  • 第一辑 靠机制创造公平
  • 职务、责任、利益
  • 从教师职务中分离出来
  • 创造一个选择的机制
  • 在制约中提高素质
  • 培养“导师”
  • 立足本职建功业
  • 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 明确工作外延
  • 有效地控制全局
  • 从“不许干什么”到“应该干什么”
  • 从“要我怎么办”到“我要怎么办”
  • 发挥惩戒的警醒作用
  • 善意的警示
  • 发挥社会的监督、指导作用
  • 少开会的一个办法
  • 避免拖延
  • 共架金色桥梁
  • 亲其师与信其道
  • 叩开学生的心扉
  • 尽快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 学生在我心中
  • 开一条服务热线
  • 尽最大可能帮助学生
  • “马上解决”带来“立即纠正”
  • 运用杠杆
  • 第二辑 在老师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 学生心灵的避风港
  • 重症心理问题的学生
  • 自我反省与自我教育
  • 锻造后进生的意志品格
  • 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 正视早恋现象
  • 捕捉最佳教育时机
  • 超越自我与战胜自我
  • 引导学生改变不良习惯
  • 搬掉女生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 第三辑 教育,最终给学生留下什么
  •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 无“礼”寸步难行,有“礼”走遍天下
  • 丰富学生人生营养(一)
  • 丰富学生人生营养(二)
  • 把握现在,赢得未来
  • 和平幸福与艰苦卓绝
  • 让学生体验成功(一)
  • 让学生体验成功(二)
  • 培养自信
  • 为学生树立校园明星
  • 让学生接近成功
  • 给学生反思的机会
  • 学生以此为荣
  • 创设第二语言交际环境
  • 引进时代活水
  • 拓宽视野,锻炼思维
  • 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 保证学生阅读的基本量
  • 让“软”的变“硬”
  • 让学生学会创造
  • 学会探究
  • 打破思维定式,重新认识自我
  • 培养协作精神,开拓学习新途径
  • 无声的良师益友
  • 分解学习难度
  • 设置“认知停靠点”
  • 变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
  • 教学生学会学习
  • 让学生迅速适应新环境
  • 让考试更趋科学、合理
  • 狠抓教学落实
  • 第四辑 让学生学会把握自己
  • 认识和完善自我
  • 真实地认识自我和规范自我
  • 明确好学生标准
  • 引导学生走出迷津
  • 让学生把握自己
  • 帮他们适应未来的大学生活
  • 第五辑 让每个学生都获奖
  •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说“我行”
  • 构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机制
  • 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
  • 为“个性”寻找机遇
  • 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
  • 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
  • 让德育评价更公正、合理
  • 承认差异,尊重需要
  • 淡化名次效应
  • 对将来负责,为未来奠基
  • 第六辑 让学生唱主角
  • 让活动过程成为教育学生的过程
  • 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 让社会教育学生
  • 活跃思维
  • 塑造健全人格的导师
  • 丰厚的积蕴,美好的启迪
  • 让学生触摸时代的脉搏
  • 营造文化氛围
  • 植物园里的激励
  • 榜样就在身边
  • 变隐性课程为显性课程
  • 塑造学生的爱心
  • 让学生主动去做的诀窍
  • 做学生真正的导师
  • 让学生成为学校的管理者
  • 联系学生的纽带
  • 重视教育的每一个细节
  • 养成好习惯,铸造责任心
  • 弘扬拾金不昧的美德
  • 教学生养成节俭的习惯
  • 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 图书馆外的经营
  • 天天和学生见面
  • 让学生吃得科学
  • 第七辑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道德磨炼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
  • 将良好行为习惯转化为道德品质
  • 化干戈为玉帛
  • 让学生进入角色
  • 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 相信你,相信我,相信大家
  • 创设教育情境
  • 体验师生情
  • 磨炼学生的心理耐受力
  • 激发成才欲望
  • 创造情感体验的机会
  • 让学生自我剖析
  • 让节日过得快乐而有意义
  • 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 第八辑 在造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
  • 志当存高远
  • 树立高期望的目标
  • 营造奋发向上的氛围
  • 树立追求卓越的精神(一)
  • 树立追求卓越的精神(二)
  • 成才加油站
  • 给“热爱”添“柴”
  • 凝聚集体智慧(一)
  • 凝聚集体智慧(二)
  • 实施教育思想的领导
  • 实施教学思想的指导
  • 磨炼管理技能
  • 昂起学校发展的龙头
  • 为教育科研创造条件
  • 培养学科带头人
  • 提供成长环境
  • 给青年提供学术空间
  • 让新教师更快地成长(一)
  • 让新教师更快地成长(二)
  • 关心孩子也是关心教师
  • 保护健康,也是保护积极性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3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两代李希贵跨越20年的自我对话

    《教育艺术随想录》是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职业生涯起步的第一本著作。但这本增补版出版于 2018 年,通过增补了今日之反思实现了 “两代” 李希贵用跨越 20 年的自我对话。如果你想看见一个领导者的成长,学会如何在平衡中完善和管理自我,我强烈推荐你看这本书。


    这本书对我有两点启发:
    启示之一:人的内动力从何而来?
    30 岁出头就担任高中校长的李希贵其实和所有校长一样始终在思考的就是人的内动力从哪里来?一旦动力被激发,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就能找到工作和学习的价值,让一个组织充满活力与生机。校长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找到那个动力开关,其实贯穿《教育艺术随想录》总共八辑的一条主线就是如何激发每一个人的内动力,从而让每一位师生唤醒潜能,发现意义,找到 “成为自己” 的路径和成就感。
    然而,有别于很多校长的起步,年轻的李希贵在 “第一次” 成为校长的时候就从看似最难啃的骨头 —— 结构与机制入手,直面一个个最具体 “人” 的切身利益,以逐步形成保障 “学生中心” 的学校系统。当然,刚起步的时候,他也曾从一件件具体的事儿或痛点入手,比如如何进行双向聘任、如何设置岗位等。但 20 年来的教训与成功,让如今的希贵校长慢慢萃取出激发内动力的三条基本原则 ——

    ・用人性观去看待组织中的每个人
    就是说,在一个组织中没有好人坏人之分,所谓的矛盾都是人性的弱点使然。组织的力量在于不断激发人性的优点,让每一个人展现其天使的一面,释放其光芒。如果你用好人坏人的眼光去对待,那么永远无法创造出 “公平” 的机制,因为这些好人坏人的标签让你的情感天平无形中就会发生偏移;只有当你真正认识到是一个 “坏制度”“坏机制” 导致人性弱点的释放,你才可能从自身去找问题,通过调节组织结构和机制制度让每一个人的优点得以施展,激发出内动力。
    ・从责权利三者的平衡中找到位置
    作为一个领导者,无论是设置岗位还是安排职务,都需要先充分考虑 “职责 - 权力 - 利益” 三者的平衡,并且先从 “他能获得什么样的利益” 为入口,这样才能够让一个领导者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一旦 “替他人” 利益想清楚了,并赋予其权力,那么 “他” 自然就会认真审视自己的责任,并把责任扛在肩上。也只有当责权利三者处于等边平衡状态的时候,才可能拥有工作或者学习的内动力。
    ・将信任视为产品,而不是条件
    无论是 20 年前 “把学校最重要的位置留给学生”,还是现在明确提出校长是 “首席服务官”,都传递出 “两代” 李希贵一以贯之的方法论,那就是 “信任” 是相互建立起良好关系的结果或 “产品”,而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很多校长把 “信任” 当作了前提条件,出现矛盾时就会归因为 “没有建立起信任关系”。事实上,只有领导者真正在为师生 “服务”,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为学生不遗余力地创设和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渐渐地,教师和学生才会相信,进而信任校长。也正因为师生能充分感知到校长对自己的重视与信任,其动力的马达也就会使出更大的劲儿。
    启示之二:如何面对问题丛生的组织
    大部分校长最烦恼的是任凭制度再严密,一个学校组织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很多校长也因此成为 “救火队员” 或者 “拆弹专家”,当然也有些高手校长善于在问题排查与解决过程中沉淀下很多经验,让类似的问题不再发生。
    虽然年轻时期的李希贵并不会让自己成为 “救火队员” 那般被动,但每天在校园里发现新问题并想出办法予以解决也的确是他的主要工作之一,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初任校长的他就能及时对问题解决的过程予以反思,有意识地以梳理成文的方式与同行分享。于是,你会看到在《教育艺术随想录》里沉淀下一批这样的文章 ——《有效地控制全局 —— 运用 “二八定律”》《尽快拉近师生间距离 —— 点名达标活动》《锻造后进生的意志品质 —— 无过失计划》《叩开学生的心扉 ——“老师,我想对您说” 征文》等等。
    然而,20 年执着地实践和勤奋地笔耕,让今日之李希贵再次面对 “当年的问题” 时显得尤为从容和深刻。比如针对上述的文章他这样写道:
    在管理上,以 “二八定律” 控制全局不会错,但借助 “长尾” 理论修正僵化的 “二八定律” 才是今日对我们的挑战;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工作,发现他们的特长优势,比强盯他们的弱点短板更重要;
    不要指望某一种教育方式的特殊疗效,一种教育方式或可解决某一类学生的问题,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采用另外的方式;
    ……
    我正是在阅读每一篇问题和问题解决的文章中品味出 “两代” 李希贵自我对话的力量的。那个年轻的李希贵常常在言语间透出一些 “小得意”,甚至隐隐有些急于告之大家这样的做法很管用。但那个长者李希贵则谋定长远,他对待问题丛生的组织有三个基本态度 ——
    ・要学会与问题和平相处
    在长者李希贵看来,一个领导者永远不要期待学校没有问题或者试图把所有的问题解决掉。相反要认识到,正是问题成就了学校,推动着学校不断前行和发展;问题让学校犹如一个生命体般真实的存在,会选择、会试错、会生长、会自我修复。
    ・不要指望用一种办法解决所有问题
    正因为学校是由个体组成的,每一个人都不一样,那么学校所出现的问题也不会完全一样。一般可能更多的是同一类问题,而很少是同样的问题。李希贵认为,如果我们的教育者能够降低对某些教育艺术的过高期待,我们就会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拥有更多的耐心。事实也是如此,在北京十一学校,作为校长的李希贵几乎从不 “想办法”,即便是发现了问题,他也从不自己想办法解决,相反他会把问题交给 “主人”,这样做就是为了能够让离现场最近的人创造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用拉长时间轴的方式定位问题
    十一学校的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 “遭遇”,兴冲冲地去找校长汇报发现的问题,并恳请校长予以高度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可最终他们获得的结果往往是希贵校长笑着说 “再想想再想想,送你几本书回去读一读”,于是老师们捧着书回来了似乎什么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
    其实,希贵校长并非没有听进去老师们发现的问题,而是这么多年的经验沉淀让他学会了 “放一放”。他不再会就事论事地解决眼前出现的问题,而是拉长时间轴,放眼 3 年、5 年,甚至 10 年后,用一个更长远的战略机制来顺便 “解决” 眼前的问题,这样做的效果往往一石多鸟,既推动了学校稳步前进,又顺便解决了眼前的问题,还赋予了学校自我修复能力生长的空间。
    李希贵的书很可读,犹如一个带着山东口音的长者在你耳边讲个故事,而你总是在会心一笑中开始了思考…

      9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需要随时翻阅的教育心得

      书中列举了相当多的李校长在教育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其数量之多,种类之繁杂,覆盖面之广,完全超乎正常人的想象,几乎在学校管理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借鉴。时不时的拿出来翻一翻,对于学校管理一定有很大的好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教育艺术随想录》实际是李希贵校长对从事教育事业一路上的反思录,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学生教育与学校、教授发展过程中各种方法论,这些方法论对家长教育孩子和工作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其中闪耀着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思想的光辉。每所学校都处于不同环境,教师的层次也不同,但对于教育核心价值是相同的,就是为富民兴国造就人才,成就一个人的价值。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0条书评

        出版方

        北京源创一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源创一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源创教育研究院)专注于教育图书出版、教育培训、教育咨询等,致力于汇聚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中国教育发展。 公司策划出版了500余种教育图书(源创图书),以其卓越的品质受到读者广泛好评,畅销全国。公司获评“2010年度教育图书出版商”(第五届全国民营书业评选)。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为源创图书题词:“以出版推动教育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