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类型
8.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0千字
字数
2012-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民国传奇校长的治校经历,把脉当下教育之病。
内容简介
本书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介绍了蒋梦麟、胡适、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任鸿隽、罗家伦、胡先骕这八位民国期间最传奇色彩的大学校长。这些教育大家桃李满天下,他们的人格魅力在治校过程中大放异彩,他们民主治校、自由育人的光辉思想历经时代变迁,在当下依然熠熠生辉。
民国时期的大学经历了从北洋到日本侵华战争的历次政局剧变。老校长们无论在承平还是战争时期都不畏强权,广集良师,大力提倡通才教育,培养出无数英才。尤其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老校长们有的临危不乱,指挥若定,使治下学校弦歌不绝。八位校长中的胡先骕所掌舵的中正大学,更是在临近前线的江西从无到有创建起来,这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北大功狗”——蒋梦麟
- 一、早年经历
- 1.兴趣与理想
- 2.思考与研究
- 3.育物与育人
- 二、教育思想
- 1.体育与美育
- 2.教育与和平
- 3.职业与文化
- 4.个人与社会
- 三、主持北大
- 1.学潮与学风
- 2.自治与“治自”
- 3.学术与政治
- 4.孔子与“鬼子”
- 5.大学与抗战
- 民主自由治校——胡适
- 上篇:在中国公学
- 一、担任校长之前
- 二、主张无为而治
- 三、沟通文理学科
- 四、抵制“党化教育”
- 五、树立良好学风
- 六、重视同等学力
- 七、提倡体育精神
- 八、寄语毕业同学
- 九、争人权,争自由
- 下篇:在北京大学
- 一、众望所归
- 二、在开学典礼上
- 三、争取学术独立
- 四、呼唤民主自由
- 五、不寻常的校庆
- 结束语
- 清华的名片——梅贻琦
- 一、一句名言的来历
- 二、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
- 三、“吾从众”的民主作风
- 四、什么是体育精神
- 五、廉洁奉公 两袖清风
- 附录:清华大学与通才教育
- 一、梅贻琦如是说
- 二、潘光旦如是说
- 三、冯友兰如是说
- 中国私立大学的拓荒者——张伯苓
- 一、“弃武从教”的原因
- 二、从“严氏家馆”到南开大学
- 三、经费的来源与使用
- 四、教师的延聘与培养
- 五、“允公允能”的教育思想
- 六、丰富而活跃的校园生活
- 七、校园被毁,精神还在
- 八、办学五十年,美名传天下
- 九、晚景凄凉
- 浙大保姆——竺可桢
- 一、蒋介石让他把浙江大学管起来,他提出三个条件
- 二、还未上任,就把“教授治校”当做主要目标
- 三、在就职典礼上,严厉批评只“教”不“训”的教育制度
- 四、为了让学生具有清醒的头脑,他主张实行通才教育
- 尾声:奋斗十三年,黯然离去
- 附录:竺可桢论科学精神
- 科学救国梦——任鸿隽
- 一、任鸿隽的科学思想与教育主张
- 二、国立四川大学的艰难诞生
- 三、任鸿隽的改革措施及其成效
- 四、任鸿隽的辞职与晚年遭遇
- 附录:任鸿隽的科学救国梦
- 一、攻读化学,是为了制造炸弹
- 二、远渡重洋,探索中国落后原因
- 三、创办杂志,介绍科学真谛
- 四、成立学会,共图中国科学发达
- 五、涉足实业,无功而返
- 六、大学内外,致力于科学教育
- 七、主持中基会,资助自然科学研究
- 八、战争年代,反思科学得失
- 九、难圆的梦
- 政治家如何治校——罗家伦
- 上篇:在清华大学
- 一、年轻的大学校长
- 二、上任前的是是非非
- 三、学术独立与“四化”政策
- 四、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
- 五、保护清华基金的辞职风波
- 六、从图书馆看罗家伦的贡献
- 七、贡献卓著,黯然离去
- 下篇:在中央大学
- 一、受命于动乱之际
- 二、校长的理想与大学的使命
- 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 四、抗日战争中的大搬迁
- 五、重视人格教育,强调特立独行
- 六、重视基础科学,倡导通才教育
- 附录:罗家伦的罗曼史——读《罗家伦与张维桢》
- 不该遗忘的胡先骕
- 一、毛泽东说“他是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
- 二、留美归来,慨叹教育危机
- 三、二次归来,讨论教育问题
- 四、荣任中正大学首任校长
- 五、率真可爱的人格风范
- 六、自由主义的办学理念
- 七、为保护学生而辞职
- 八、抨击专才教育,关注教育改造
- 九、后话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磨铁图书
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众类民营图书公司之一。磨铁图书是业内知名作者公认的最佳出版合作平台,目前公司已经签约王蒙、周国平、余秋雨、于丹、蒙曼、冯唐、南派三叔、当年明月、张德芬、今何在、阿桂、刘同、马东团队、白茶、郭斯特、使徒子、伟大的安妮、张悦然天下霸唱、雷米、Priest等众多业内知名作家。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畅销小说作者和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