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4千字
字数
2022-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分析新材料产业十年发展及未来趋势,为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总结了新材料产业纳入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的最近十年间,全球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历程、发展特点与重点政策,特别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从区域、领域、专题三个维度详实全面分析了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和”十四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和重点。 本书可供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及关心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各界人士学习参考。尤其适合新材料相关企业的管理人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 封面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序一
- 序二
- 前言
- 绪论
- 一、新材料概念及分类
- 二、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意义
- 三、我国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
- 发展篇
- 第一章 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回顾
- 第一节 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
- 一、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 二、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
- 第二节 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回顾
- 一、美国,全球新材料的领跑者
- 二、欧盟,塑造竞争新优势
- 三、英国,利用材料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 四、日本,注重材料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
- 五、其他国家
- 第二章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回顾
- 第一节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成就
- 一、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 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 三、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 四、区域集聚效应初步形成
- 第二节 我国新材料产业存在的问题
- 一、整体发展水平偏低
- 二、低端产品重复建设现象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并存
- 三、专用装备制造水平低
- 四、生产应用衔接不畅
- 五、尚未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合作的生态系统
- 六、短板问题突出
- 区域篇
- 第三章 我国新材料产业空间格局
- 第一节 我国新材料产业空间布局特点
- 一、“东部沿海集聚、中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布局已经形成
- 二、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
- 三、基地或园区成为新材料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
- 第二节 我国新材料产业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
-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
- 二、产业布局同质化严重
- 三、世界级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 第四章 重点区域发展
- 第一节 重点区域发展情况
- 一、环渤海地区
- 二、长三角地区
- 三、珠三角地区
- 四、雄安新区
- 五、粤港澳大湾区
- 第二节 重点省市发展情况
- 一、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之一
- 二、上海市,国际先进的新材料研发创新核心基地之一
- 三、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之一
- 四、湖南省,新兴优势产业链的发展重点
- 五、福建省,新材料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重
- 六、辽宁省,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的突破口
- 七、云南省,三张“绿色牌”的重点支撑之一
- 第三节 部分地区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典型做法
- 一、深圳市
- 二、宁波市
- 三、湖南省
- 四、山东省
- 五、四川省
- 领域篇
- 第五章 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
- 第一节 5G材料
- 一、概述
- 二、产业链
- 三、产业发展
- 四、前景展望
- 第二节 集成电路材料
- 一、概述
- 二、产业链
- 三、产业发展
- 四、前景展望
- 第三节 新型显示材料
- 一、概述
- 二、产业链
- 三、产业发展
- 四、前景展望
- 第六章 新能源材料
- 第一节 锂离子电池材料
- 一、概述
- 二、产业链
- 三、产业发展
- 四、前景展望
- 第二节 太阳能电池材料
- 一、概述
- 二、产业链
- 三、产业发展
- 四、前景展望
- 第三节 氢燃料电池材料
- 一、概述
- 二、产业链
- 三、产业发展
- 四、前景展望
- 第四节 固态锂电池材料
- 一、概述
- 二、产业链
- 三、产业发展
- 四、前景展望
- 第七章 高端装备用材料
- 第一节 无人机材料
- 一、概述
- 二、产业链及关键材料
- 三、产业发展
- 四、前景展望
- 第二节 机器人材料
- 一、概述
- 二、产业链
- 三、产业发展
- 四、前景展望
- 第三节 大飞机材料
- 一、概述
- 二、产业链
- 三、产业发展
- 四、前景展望
- 第四节 轨道交通材料
- 一、概述
- 二、产业链
- 三、产业发展
- 四、前景展望
- 第五节 环保装备材料
- 一、概述
- 二、产业链
- 三、产业发展
- 四、前景展望
- 第八章 稀土功能材料
- 一、概述
- 二、产业链
- 三、产业发展
- 四、前景展望
- 第九章 高性能纤维
- 第一节 碳纤维
- 一、概述
- 二、产业链
- 三、产业发展
- 四、前景展望
- 第二节 芳纶纤维
- 一、概述
- 二、产业链
- 三、产业发展
- 四、前景展望
- 第三节 玄武岩纤维
- 一、概述
- 二、产业链
- 三、产业发展
- 四、前景展望
- 第十章 前沿新材料
- 第一节 石墨烯
- 一、概述
- 二、产业链
- 三、产业发展
- 四、前景展望
- 第二节 纳米材料
- 一、概述
- 二、产业链
- 三、产业发展
- 四、前景展望
- 第三节 3D打印材料
- 一、概述
- 二、产业链
- 三、产业发展
- 四、前景展望
- 第四节 超导材料
- 一、概述
- 二、产业链
- 三、产业发展
- 四、前景展望
- 政策篇
- 第十一章 政策体系
- 第一节 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 一、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 二、形成“1+1+4”的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框架
- 三、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分类评价
- 第二节 各部门主要新材料政策
- 一、科技部新材料政策
-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新材料政策
- 三、工业和信息化部新材料政策
- 第三节 现有新材料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
- 一、政策间的协调性不足
- 二、产业政策精准度不高
- 三、创新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 四、资金政策与产业发展特征不匹配
- 五、区域政策特色不突出
- 六、环境营造政策欠缺
- 第四节 十四五及中长期新材料产业政策发展重点
- 一、加强统筹协调
- 二、实施精准有效产业政策
- 三、加强科技创新
- 四、加大资金支持
- 五、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 六、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 第十二章 重点平台建设
- 第一节 平台概述
- 一、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 二、总体布局
- 三、平台功能和职责
- 第二节 平台建设情况
- 一、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 二、运行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 三、公共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 四、平台间资源共享全力推进
- 第三节 “十四五”及未来工作重点
- 一、加强现有资源的统筹协调
- 二、强化市场化运营机制
- 三、加强平台内部和平台间沟通合作
- 四、创新平台支持模式
- 第十三章 统计体系
- 第一节 现有相关统计体系情况
- 一、国家层面制定的相关产品目录
- 二、地方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
- 三、相关经验及问题
- 第二节 新材料产业统计体系
- 一、新材料和新材料产业界定
- 二、开展新材料产业统计的思路
- 三、新材料产品和服务统计指导目录
- 四、新材料生产企业名录
- 五、新材料产业统计指标
- 第三节 下一步工作重点
- 一、加强统计工作落实
- 二、进一步完善产品目录
- 三、加强新材料产业发展评价
- 第十四章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
- 第一节 政策概述
- 一、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的出台背景
- 二、首批次机制的主要内容
- 三、首批次应用保险机制的意义
- 第二节 实施情况
- 一、开展情况
- 二、促进作用
- 第三节 存在问题
- 一、关于申报材料
- 二、关于申报流程
- 三、关于保险公司作用
- 第四节 工作推进着力点
- 一、出台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管理细则
-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申报
- 三、完善新材料首批次保险服务体系
- 第十五章 新材料产业人才
- 第一节 新材料产业人才发展现状及问题
- 一、人才资源总量相对不足
- 二、人才资源结构不尽合理
- 三、人才使用及评价不完善
- 第二节 新材料人才的培养体系
- 一、规划领域
- 二、教育科研领域
- 三、奖项激励领域
- 第三节 典型地区的新材料产业人才政策
- 一、北京
- 二、上海
- 三、深圳
- 第十六章 新材料产业投融资
- 第一节 新材料产业投融资发展现状
- 一、投融资规模逐年增大
- 二、政府积极推动产业投资
- 三、投资类型以PE投资为主
- 四、成熟期企业投资占主流
- 五、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投资活跃
-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 一、资金供需缺口较大
- 二、融资渠道比较单一
- 三、融资成本较高
- 四、投入与资本价值不对称
- 第三节 投融资重点
- 一、重点方向和领域
- 二、重点基地、重点园区及平台建设
- 展望篇
- 第十七章 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
- 第一节 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
- 一、高度老龄化的社会
- 二、高度智能化的社会
- 三、分布式共享的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社会
- 四、高度共享的社会
- 第二节 未来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
- 一、智能、复合、绿色、共享引领发展潮流
- 二、产品标准竞争日趋激烈
- 三、跨界融合趋势日益明显
- 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 五、产业发展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
- 第十八章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
- 第一节 “十四五”及未来我国新材料发展形势
- 一、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给新材料带来了新挑战
- 二、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新材料产业提出了新要求
- 三、新材料与高技术交叉融合给新材料产业创造了新机遇
- 四、新材料产业自身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 第二节 “十四五”及未来我国新材料发展重点
- 一、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聚焦点
- 二、新材料重点发展领域
- 三、政策着力点
- 附录A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工信部联规〔2016〕454号
- 一、产业背景
- 二、总体思路
- 三、发展方向
- 四、重点任务
- 五、保障措施
- 附录B 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工信部联原〔2018〕78号
- 一、必要性和紧迫性
- 二、总体要求
- 三、建设和运行
- 附录C 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方案工信部联原〔2017〕331号
- 一、必要性和紧迫性
- 二、总体要求
- 三、主要内容
- 四、保障措施
- 附录D 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方案工信部联原〔2017〕331号
- 一、必要性和紧迫性
- 二、总体要求
- 三、建设和运行
- 四、保障措施
- 附录E 关于开展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17〕222号
- 一、充分认识建立新材料首批次保险机制的重要意义
- 二、新材料首批次保险机制的主要内容
- 三、试点工作安排
- 参考文献
- 反侵权盗版声明
- 封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