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17-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后现代视角下的管理学本土化研究,结合儒家传统创新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以后现代主义为理论视角,融通管理与哲学的知识体系,梳理和检视管理思想百年演化的内在规律及发展趋向,揭示管理理论范式的分裂及其生发的“效率与人性”悖论。本书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优秀文化传统为理论资源,以组织悖论化解和管理范式创新为研究目标,以建构中国本土化的管理理论为归宿,立足本土社会脉络,将儒家的德性元素通过人性结构重建及微观权力的运作置于组织与管理研究的中心位置,开拓管理学本土化研究的新路径。本研究的理论旨趣是发展立足于中国本土“意义系统”和具有“本土契合性”的中国管理理论,尝试解决全球化背景下管理研究的“文化乡愁”和“学术殖民”问题,开启中国本土组织和管理研究的“寻根”之旅。
目录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学者荐语
- 序: “良知理性”是儒家人文主义的坚实基础
- 自序
- 第一章 绪论:寻觅管理的精神故园
- 1﹒1 研究背景
- 1﹒2 框架结构
- 1﹒3 研究方法
- 1﹒4 概念界定及其释解
- 1﹒5 研究立场与相关问题说明
- 1﹒6 研究结论及理论贡献
- 1﹒7 未来研究展望
- 第二章 西方管理思想演化的逻辑脉络及学术争议
- 2﹒1 现代管理学批判的基本脉络
- 2﹒2 管理理论整合的相关尝试及其理论进路
- 2﹒3 后现代管理的理论论域及价值评判
- 2﹒4 管理理论的多元范式争论
- 2﹒5 中国管理研究的本土化问题
- 第三章 管理学的范式分裂及意义迷失
- 3﹒1 科学与人文:现代性的主题分化与管理学的范式分裂
- 3﹒2 管理学范式分裂探源:泰罗文本的目的—手段系统及其悖论
- 3﹒3 管理学意义世界的荒芜及其境界考察
- 第四章 人性救赎:管理学范式整合的后现代视角
- 4﹒1 非理性解放:后现代管理视域中的人性救赎
- 4﹒2 微观权力:后现代语境中权力的生物学解读
- 第五章 人性结构、管理性质与管理学理论体系的重构
- 5﹒1 内聚与外张:管理与人之辩证关系的哲学透视
- 5﹒2 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人性结构
- 5﹒3 人性结构对管理性质的三重规定
- 5﹒4 基于人性结构的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拓展与重构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情感与计算:组织管理的逻辑悖论及耦合机制
- 6﹒1 分裂与和合:情感与计算在组织管理中的历史嬗变
- 6﹒2 情感与计算在组织管理中的内涵界定及悖论展现
- 6﹒3 组织局部秩序与双重管理系统的组织内耦合机制
- 6﹒4 案例讨论:富士康“连环跳”事件的组织管理学解释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后现代主义视域中管理学的本土化研究
- 7﹒1 文化自觉、范式转换与管理学本土化研究的源起
- 7﹒2 和合精神:管理学本土化研究的文化基因
- 第八章 文化传统与本土管理学的理论向度
- 8﹒1 和合治理:和合精神与本土化管理学的治理模式
- 8﹒2 礼治秩序:无为而治与本土化管理学的控制机制
- 8﹒3 家庭隐喻:泛家族主义与本土化管理学的组织模式
- 8﹒4 德性领导:伦理本位与本土化管理学的领导机制
- 第九章 “鞍钢宪法” :管理思想本土化创新的历史范例
- 9﹒1 “鞍钢宪法”及其后现代管理思想解读
- 9﹒2 管理移植与范式创新的演化分析— — —基于“鞍钢宪法”的研究
- 第十章 中国本土企业化解管理悖论的经验研究
- 1 0﹒1 海尔模式:平台型企业的自组织机制与价值观管理
- 1 0﹒2 李锦记的家族经营:儒家伦理与市场理性的聚合
- 参考文献
- 本书相关科研成果
- 后记一:寻梦依稀故园情
- 后记二: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