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8千字
字数
2017-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犯罪学与公安工作有机联系,该专著旨在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构建基本理论体系。
内容简介
由于犯罪学与公安工作与生俱来的联系,犯罪学已成为公安学下设的二级学科。该专著的主旨是实现犯罪学与公安工作的有效联结,实现犯罪学理论研究成果在公安实践中的运用。该专著在对犯罪学学科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基础上,阐述了当前犯罪学与公安工作的勾连与疏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公安工作中犯罪学基本理论体系的基点:即犯罪现象论及其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犯罪原因论及其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犯罪对策论及其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并以此基点为中心全面扩展公安工作创新的方向和内容。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公安学视域下犯罪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
- 第一章 犯罪学学科建设总览
- 一、学科概念的基本内涵
- 二、犯罪学学科的发展历史
- (一)犯罪学研究对象发展历史
- (二)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
- (三)犯罪学学科体系确立
- (四)犯罪学学科名称的确立
- 二、当代犯罪学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
- (一)犯罪学学科范畴形成
- (二)犯罪学学科地位确立
- (三)犯罪学理论日益完善
- (四)犯罪学研究领域逐步扩大
- (五)犯罪学整合理论受到关注
- (六)犯罪预防研究受到重视
- (七)实证研究运行成熟
- 三、中国犯罪学学科建设与发展
- (一)中国犯罪学历史发展
- (二)中国犯罪学学科建设发展的困境与发展趋势
- (三)公安学视域下犯罪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
- 第二章 公安工作视域下的犯罪学
- 一、公安工作概述
- (一)公安工作的概念和内容
- (二)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和路线
- (三)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 二、公安工作与犯罪学的勾连和疏离
- (一)公安工作与犯罪学的勾连
- (二)公安工作与犯罪学的疏离
- 三、公安工作视域下犯罪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 (一)构建犯罪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 (二)公安工作视域下犯罪学学科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
- (三)公安工作视域下犯罪学学科体系的具体构建
- 第三章 犯罪现象论
- 一、犯罪现象的概述
- (一)犯罪现象的概念
- (二)犯罪现象的属性
- (三)犯罪现象的内容
- 二、犯罪现象的描述性分析
- (一)犯罪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 (二)犯罪人的描述性分析
- (三)被害人的描述性分析
- (四)犯罪情境的描述性分析
- 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犯罪
- (一)我国当代犯罪变化趋势
- (二)我国当代犯罪特点
- (三)我们当代犯罪区域分布
- 四、我国当代犯罪机制探析
- (一)社会转型与失范
- (二)现代化与越轨行为
- (三)风险社会与社会问题
- 五、犯罪现象论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新时期的社会治理与犯罪控制
- (一)构建犯罪风险预警体系
- (二)钝化社会矛盾
- (三)整合防控力量
- (四)引入市场机制
- 第四章 犯罪原因论
- 一、犯罪原因概述
- (一)犯罪原因的概念
- (二)犯罪原因的特征
- (三)犯罪原因的类型
- (四)犯罪原因的系统构成
- 二、主体生理及心理原因
- (一)生理原因
- (二)心理原因
- 三、社会结构性原因
- (一)社会结构的形式
- (二)我国社会分层与社会结构现状
- (三)引发犯罪的社会结构因素分析
- 四、自然原因
- (一)地理环境、特殊空间与犯罪
- (二)季节与犯罪
- (三)时间与犯罪
- 五、犯罪原因论在公安工作中应用——兼论公安机关化解社会结构性矛盾的现状与对策
- (一)现阶段我国社会结构性矛盾与犯罪原因的归结
- (二)公安机关处理社会结构性矛盾的现实“表情写生”
- (三)公安机关建立与完善社会结构性矛盾的长效化解机制
- (四)网络背景下公安工作在化解社会结构性矛盾中的创新
- 第五章 犯罪对策论
- 一、犯罪对策概述
- (一)犯罪对策的理论背景
- (二)犯罪对策的概念
- (三)犯罪对策的构成
- (四)犯罪对策的特点
- (五)当前我国犯罪对策的现状
- (六)犯罪对策的发展趋势
- (七)深化公安改革与犯罪对策
- 二、犯罪预测
- (一)犯罪预测概念与理论基础
- (二)犯罪预测的内容
- (三)犯罪预测的方法与种类
- (四)深化公安改革与犯罪预测
- 三、犯罪预防
- (一)犯罪预防概念及其理论背景
- (二)犯罪预防的种类
- (三)犯罪预防的主要内容与途径
- (四)深化公安改革与犯罪预防
- 四、犯罪控制
- (一)犯罪控制的理论背景及概念
- (二)犯罪控制的手段与方法
- (三)深化公安改革与犯罪控制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