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讨黑名单制度的作用及建议

内容简介

黑名单制度是我国近年来兴起和发展的一项新型的行政监管和行业管理制度,通常是指政府或行业协会等组织将严重违法失信的市场主体信息进行归集后形成的向社会公开的一种名录。本书从黑名单制度的概述、作用与意义入手,介绍我国黑名单制度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境外黑名单制度的实践与经验,并对我国黑名单的制度设计提出立法建议。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 言
  • 第一章黑名单制度概述
  • 一、黑名单的制度起源
  • 二、境外国家黑名单制度的主要立法例
  • 三、我国目前实践中的黑名单制度
  • 四、黑名单概念的界定
  • 五、黑名单的法律性质
  • (一)黑名单与行政行为
  • (二)黑名单与具体行政行为
  • (三)黑名单制度与行政处罚行为
  • (四)黑名单制度与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 (五)小结
  • 六、黑名单制度的法律依据
  • 七、黑名单的类型
  • (一)行政黑名单、司法黑名单与社会黑名单
  • (二)中央黑名单与地方黑名单
  • (三)部门、行业黑名单与统一黑名单
  • (四)公开黑名单与保密黑名单
  • (五)限权黑名单与非限权黑名单
  • 八、黑名单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关系
  • (一)黑名单制度与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
  • (二)黑名单制度与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关系
  • (三)黑名单制度与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工作的关系
  • 九、黑名单制度理论和立法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 (一)黑名单制度理论研究是立法实践的迫切需要
  • (二)黑名单制度的理论和立法研究具有坚实的基础
  • (三)相关理论和立法研究将极大地推动黑名单制度的建设和发展
  • 十、小结
  • 第二章黑名单制度的作用与意义
  •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黑名单制度
  • (一)社会信用体系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 (二)黑名单制度是完善商务诚信的重要内容
  • (三)加强对市场主体信用约束急需加强黑名单制度的建设
  • 二、黑名单制度与行政监管形式创新
  • (一)黑名单制度是行政监管形式的重要创新
  • (二)黑名单制度是政府简政放权的重要补充
  • 三、黑名单制度是交易安全的重要条件和保障
  • (一)保障交易安全概述
  • (二)黑名单制度有利于选择交易相对方
  • (三)黑名单制度有利于阻遏违法违约行为的发生
  • 第三章我国黑名单制度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 一、我国黑名单制度的发展脉络
  • (一)我国黑名单制度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2014年)
  • (二)我国黑名单制度发展阶段(2014年至今)
  • 二、我国黑名单制度的发展现状
  • (一)中央层面的黑名单立法文件
  • (二)地方政府黑名单立法文件
  • (三)银行、第三方评级机构、行业协会等其他社会机构相关规定
  • (四)黑名单制度的实践运用
  • 三、我国黑名单制度存在的问题
  • (一)黑名单列入标准杂乱
  • (二)黑名单的惩戒措施和移出标准也不统一
  • (三)信息不共享,惩戒不联动
  • (四)救济渠道不畅通,运作程序不规范
  • (五)公示平台不统一,公示内容及方式不规范
  • 第四章境外黑名单制度的实践与经验
  • 第一节  境外制度概况
  • 第二节  境外具体立法实践与制度经验
  • 一、美国
  • 二、欧盟
  • 三、德国
  • 四、法国
  • 五、英国
  • 六、澳洲
  • 七、加拿大
  • 八、俄罗斯
  • 九、日本
  • 十、韩国
  • 十一、新加坡
  • 十二、南非
  • 十三、我国台湾地区
  • 十四、世界银行
  • 十五、不合作组织(NCCTs)
  • 第三节  结  论
  • 第五章黑名单制度的立法目标与基本原则
  • 一、黑名单制度的立法目标
  • 二、黑名单制度立法的基本原则
  • (一)合法原则
  • (二)适当原则
  • (三)信用约束原则
  • (四)联合惩戒原则
  • (五)保障私权原则
  • (六)社会共治原则
  • 第六章我国黑名单的制度设计与立法建议
  • 第一节 黑名单的管理体制
  • 一、管理体制概述
  • 二、黑名单的设立和协调主体
  • 三、建立问责机制
  • 第二节 黑名单的设定制度
  • 一、《行政许可法》中关于行政许可的设定与规定
  • 二、《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行政处罚的设定与规定
  • 三、黑名单的设定与规定
  • 第三节 黑名单的列入条件
  • 一、分散立法模式下黑名单列入条件的问题及分析
  • 二、黑名单列入条件统一立法的制度价值
  • 三、黑名单列入条件的具体设计
  • 第四节 黑名单的列入程序
  • 一、规范黑名单列入程序的现实必要性
  • 二、规范黑名单列入程序的理论必要性
  • 三、黑名单列入程序应遵守的原则及要求
  • 四、黑名单列入程序中的义务主体
  • 第五节 黑名单的分级制度
  • 一、分级制度的制度价值
  • 二、分级制度的现有适用
  • 三、黑名单分级制度的应用现状及分析
  • 四、建立企业黑名单分级制度
  • 第六节 黑名单的公示方式和公示内容
  • 一、黑名单公示的意义
  • 二、黑名单公示的现状
  • 三、黑名单公示方式的选择
  • 四、黑名单公示的内容
  • 第七节 黑名单的公示期限
  • 一、公示期限的内涵
  • 二、公示期限的制度价值
  • 三、国内和国外关于公示期限的实践经验
  • 四、黑名单公示期限的立法构想与理由
  • 五、小结
  • 第八节 黑名单的移出制度
  • 一、黑名单移出制度概述
  • 二、黑名单移出制度的价值探讨
  • 三、黑名单移出制度的立法构想
  • 第九节 黑名单历史信息查询制度
  • 一、历史信息查询的法律属性
  • 二、历史信息查询的必要性
  • 三、历史信息查询与权利保护
  • 四、历史信息查询主体
  • 五、历史信息查询范围
  • 六、历史信息查询程序
  • 第十节 黑名单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后果
  • 一、黑名单的法律效力
  • 二、黑名单的法律后果
  • 三、具体惩戒措施
  • 第十一节 信息交换共享机制与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 一、 信息交换共享机制
  • 二、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 第十二节 黑名单的异议与救济
  • 一、黑名单的异议制度
  • 二、黑名单的救济制度
  • 附件:黑名单制度文件选辑
  • 一、国务院相关文件
  • 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 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 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
  • 二、部门黑名单规定
  • 国家工商总局: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
  • 国家工商总局: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暂行办法
  • 国家食药总局:药品安全“黑名单”管理规定(试行)
  • 国家税务总局: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试行)
  •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
  • 国家统计局: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公示暂行办法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
  • 三、地方黑名单规定
  • 江苏省严重失信黑名单社会公示管理办法(试行)
  • 辽宁省失信黑名单企业惩戒联动实施办法(试行)
  • 陕西省违法失信“黑名单”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办法
  • 河北省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
  • 浙江省商务领域守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
  • 山东省质监局“黑名单”制度管理办法(试行)
  • 四、境外黑名单规定
  • 美国:联邦健康服务项目排除名单制度
  • 韩国:关于阻碍科斯达克市场健全性行为人的信息管理基准
  • 南非:关于财政部门、交易实体、宪法机构和 公共机构的财政政策规定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