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04千字
字数
2018-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心理分析视角下探讨中外作家及作品,《心事浩茫连广宇》跨界研究文艺性学。
内容简介
《心事浩茫连广宇——作家“文心”窥探》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创作、从作家到读者,以广义与狭义的心理分析为主要视角,对中外作家尤其是中国现代作家,结合其文学文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得出了不少耐人寻味的论断。既从世界学术视野关注“五四”以来文学现象所蕴含的生命意识、文化心理,也密切关注具体作家创作心理以及文本潜蕴的意识、无意识内容,还努力从文学实践层面向理论层面拓展,致力于相关理论问题的思考及“文艺性学”的建构。作者秉承“古今中外化成现代”的学术理念,坚持“大现代”的人文立场和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长期追索并严肃认真地探讨不同层面人性包括本能与文学的复杂关联。同时注重结合当代实际人生体验和当代学术思潮来审视历史上的作家作品及读者所容涵的心理世界。由此体现出强烈的“当下关怀”或学术当代性。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
- 引言
- 上篇 现象分析
- 第一章 古代情爱文学的心理意识和文学呈现
- 第一节 古代情爱文学的生命意识
- 第二节 古代情爱文学中的礼教意识
- 第三节 古代情爱文学的表达模式
- 第四节 古代情爱文学书写中的性爱歧变现象
- 第五节 古代情爱文学中的淳朴自然格调
- 第二章 现代文学的心理意识和文学呈现
- 第一节 “五四”文学:现代生命意识的觉醒
- 第二节 前期创造社:“创生”意识的萌发
- 第三节 新文学作家:求沟通的读者意识
- 第四节 接受与创化:现代作家与心理分析
- 第五节 抗战文学:战时缪斯及雾中激情
- 第三章 西部文学的“西部梦”和文化心态
- 第一节 “半壁江山”的重建:西部文学批评
- 第二节 阿来现象:西部作家的“西部梦”
- 第三节 秦地小说:原住地作家的废土废都心态
- 第四节 路遥文心:秦地作家文化心理的复杂构成
- 中篇 个案透视
- 第四章 “鲁郭茅”的情理交融、交织和交错
- 第一节 论鲁迅、茅盾农村题材创作的情理交融
- 第二节 人际与性际之间:鲁迅与茅盾的交友与婚恋
- 第三节 阿Q尼姑们:性际关系畸变的艺术象征
- 第四节 女神再生:郭沫若的生命之歌
- 第五节 守正求变:茅盾的生命追求和精神
- 第五章 “沈张郁丁”的人性探寻与心灵叙事
- 第一节 民间原型重构:沈从文的原型叙事
- 第二节 幽微而苍凉: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异化
- 第三节 愁怨与变态:郁达夫的忧郁情结
- 第四节 双性化丁玲:“文小姐”与“武将军”
- 第六章 异域作家笔下的爱与美及其艺术景观
- 第一节 《源氏物语》:紫式部情爱的投入与呈现
- 第二节 纤细的感触:川端康成笔下的爱与美
- 第三节 遭遇后现代:村上春树笔下的女性
- 第四节 自然之恋:泰戈尔的情爱与创作
- 下篇 理论探微
- 第七章 复杂的性际世界和丰富的文艺思想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性哲学与文艺观
- 第二节 学科交叉语境中的文艺性学建构
- 第三节 女性文化与艺术女神的深切关联
- 第四节 性别差异制约下的文学创作活动
- 第八章 文学比较与心理批评
- 第一节 文学比较与性别意识
- 第二节 新时期文学心理批评
- 第三节 渴望创造的主体论者
- 第四节 “乏”感受的当代文学评论
- 余论 重构文心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