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总结了多个世纪以来各种形式金融危机的长期历史。

内容简介

金融危机当然不是什么新鲜事,自从货币和金融市场产生以来,金融危机就一直没有断过。许多早期的危机受到“货币贬值”(currency debasement)的驱使,统治者缩减辖区内硬币中黄金或者白银的含量,用来支付通常由战争造成的预算短缺。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政府无须再通过缩减硬币的贵金属含量来填补预算赤字。但金融危机依然不断发生,直到今天还在折磨着许多国家。

本书重点关注两种特殊形式的危机,这两种危机最普遍:主权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两种危机都有几个世纪的历史,并且跨越多个地区。在这两种危机中,主权债务危机历史更长。实际上,现在一些似乎已经从阶段性破产中“毕业”的发达经济体,其主权债务危机曾经十分常见。在新兴市场中,重复出现的违约(或称系列违约)仍属慢性重症。

与此相比,银行危机则一视同仁,它们是概率均等的威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受到冲击。本书的考察线索将带我们回顾金融危机的历史,从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欧洲银行挤兑致银行倒闭,一直到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
  • 前言
  • 致谢
  • 绪论
  • 第一部分 金融危机入门
  • 第1章 危机的类型和标识
  • 第2章 债务不耐:连续违约的根源
  • 第3章 一个基于长期视角的全球金融危机数据库
  • 第二部分 主权外债危机
  • 第4章 债务危机的理论基础
  • 第5章 外债主权违约的周期
  • 第6章 历史上的外债违约
  • 第三部分 被遗忘的国内债务与违约史
  • 第7章 国内债务和违约的程式化事实
  • 第8章 国内债务:解释外债违约和严重通货膨胀缺失的一环
  • 第9章 国内债务违约和外债违约:谁更严重,谁更重要
  • 第四部分 银行危机、通货膨胀和货币危机
  • 第10章 银行危机
  • 第11章 通过货币减值的违约:“旧世界”的偏爱
  • 第12章 通货膨胀与现代货币危机
  • 第五部分 美国次贷危机和第二次大紧缩
  • 第13章 美国次贷危机:一个跨国的历史比较分析
  • 第14章 金融危机的后果
  • 第15章 次贷危机的国际视角:是危机传染还是共同因素冲击
  • 第16章 金融危机的综合度量
  • 第六部分 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 第17章 关于早期预警、国家升级、政策应对及人性弱点的思考
  • 数据附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另类的数据饱和攻击

    本书显著区别于市面上泛滥的经济学畅销书籍,它是一部由享有盛誉的学院派主流经济学家精心编纂的数据密集型专著,专注于数据整理、现象阐释及文献综合。在经济学研究的基石上,本着 “以数据展现现象本质,再探究其成因” 的严谨态度。尽管作者坦诚,数据搜集与整理受限于历史资料的不完整及某些政府债务数据的模糊性,但已竭力整合了包括麦迪森、IFS 及格罗宁根 TED 等权威经济史数据库的资源,构建了跨越两百年乃至更长时间跨度的危机史数据库,为研究者与读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库。然而,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部基于深厚学术底蕴的作品可能显得过于庞大而难以迅速把握其核心,甚至可能被误解为内容零散、缺乏明确主旨,仅适合作为参考而非深度阅读。但实际上,书中蕴含了丰富的经济学理论,只是因经济学领域内理论多样且时有冲突(这一特性正是经济学魅力的体现,也是初学者常感困惑之处),导致非专业人士难以立即捕捉到明确的理论主线。这一现象也折射出学院派专著面临的尴尬境地:高度的专业性、多元的理论视角,使得它们难以跨越学术与大众之间的鸿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显然并非市面上常见的半吊子经济学所写的宏大叙事类畅销书或民科撰稿人杜撰的经济小说类大作,而是一本由学院派经济学家 —— 而且是业界具有一定声誉的主流经济学家撰写的数据整理、现象说明、文献综述类的专著。读完书后印象比较深的一些看法和结论。1、本书将危机细分为五大类:外债危机、内债危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通货膨胀 2、外债危机比印象中来的更加频繁,现如今的发达国家如法国、西班牙等曾经是历史上外债违约最多的国家,所以如今新兴市场国家频发的外债危机并不是自身独特的问题。3、外债危机中存在债务不耐现象,触发外债违约的债务水平比理论和想象中的会低很多,这种现象某种程度上可以表达为:一国外债是否违约并非依赖于偿债能力,而更依赖于偿债亿元。不良的外债信用史可能使一国的债务不耐现象更加明显。外债违约往往出现连续发生的现象。4、商品牛市使新兴市场国家和初级产品出口国的贸易条件改善,政府借债动力强,累积债务,商品牛市结束后累积的债务压力显现,往往出现主权债务违约。数据说明:每一次的商品价格顶峰之后都跟随着新的主权债务违约潮。5、内债违约的现象被几乎所有的研究者和观察者低估,即使内债违约的数据不完整,但仔细统计后也会发现内债违约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被严重低估。外债违约其实往往内债压力也很大,这也可以作为前面提到的债务不耐现象的一种解释。6、通货膨胀也是一种变相的主权内债违约,而且非常常见。尤其是二战以后,信用货币的使用使得通货膨胀这种手段更加方便和隐蔽,政府采用这种手段缓解债务压力已经多于外债违约。7、银行危机的危害非常大,对经济形成负反馈机制,放大经济下跌的幅度和持续时间。银行危机常常因房地产周期而触发,房地产周期指标比经济增长、贸易情况等指标能更好地预测银行危机。8、金融危机后资产价格下降深且漫长:实际房屋价格平均下降 35%、持续 6 年,股票下降 56%、持续 3.5 年,失业率平均上升 7%(持续超过 4 年),产出平均下降 9%(持续 2 年)。政府债务在银行危机后的三年内平均上升 86%,这不仅仅是因为救助银行,更主要的是因为税收下降,反周期的财政政策以及部分是由于利率上升导致债务成本上升。9、全球性的危机比区域性和个体危机更难修复,因为不能依赖外需改善经济。本书内容非常专业,并且引用了众多专业甚至冲突的经济理论知识,只能说大致了解一二,吸收一点是一点。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