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5千字
字数
2022-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入探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广东社会科学》创刊35年来“经济学”栏目的优秀论文20篇,探讨前沿热点问题。论文研究范畴涉及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人口与劳动经济、国际资本流动、区域经济等,作者汇聚卓炯、曾牧野、林毅夫等著名学者。
通过这些论文,读者们可以窥见三十余年来中国学术界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演进和发展历程,对于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丛书编辑委员会
- 前言
- 社会分工是一次有深远意义的产业革命
- 一、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基础
- 二、社会分工决定了私有制和公有制的产生
- 三、社会分工形成了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科学
- 推进企业产权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一、坚持了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原则
- 二、为寻找实现公有制的具体形式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 三、把体制改革和调整、优化存量资产结构结合起来
- 四、把体制改革与改进企业管理、增加技术改造投入结合起来
- 五、坚持配套改革,整体推进
- 新世纪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两大问题
- 一、产权清晰的实质所在
- 二、产权制度与人力资本的积极性
- 技术进步的挑战和企业生产的变化
- 一、生产力的提高与生产要素地位和作用的改变
- 二、生产过程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变化
- 三、资产重组、技术和管理创新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 四、成本降低和新的收益模式
- 论市场对城乡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
-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 二、人口转变与就业挑战
- 三、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制度障碍
- 四、劳动力市场发育展望
- 国际金融资产组合的选择
- 一、对短期资本流动的重新定义
- 二、国际金融资产组合的收益
- 三、国际金融资产组合的风险
- 四、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成因
-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微观机理研究
- 一、中国经济粗放型增长的微观机理
- 二、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制度变革的政策建议
- 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之辨析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如何理解气候变化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
- 三、为何在金融危机中应对气候变暖与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话语”火速升温
- 四、如何理解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 五、结语
- 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企业组织与金融体制改革
- 一、重化工业的发展阶段
- 二、大型企业的国际比较
- 三、经济改革的深化思路
- 中国低劳动成本优势再认识
- 一、相对劳动成本优势的评价基准
- 二、低劳动成本优势的基本特征
- 三、低劳动成本优势面临的挑战
- 四、调整成本结构,重塑成本优势
- 五、小结
- 存量挖潜 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 一、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释放巨大潜在供给与需求
- 二、发展智慧产业,创造后工业文明新型生产力体系和新型产业体系
- 三、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创新,着力解决货币转化为资本遇到的梗阻
- 四、挖掘土地存量潜力,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 五、加快金融创新,支持提速发展
- 六、整肃精神状态,再唤改革发展热情
- 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的转变
- 一、人口与经济关系已彻底摆脱“马尔萨斯均衡陷阱”
- 二、抚养比的提高与人口红利的终结
- 三、劳动力规模缩减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改变
- 四、从人口红利到人口质量红利
- 五、人口城镇化与扩大内需
- 六、结论和余论
- 版权经济学:构建与框架
- 一、版权经济及版权经济学:核心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二、版权经济学研究:学术回顾与简要总结
- 三、版权经济学的内涵界定与基本范畴
- 四、版权经济学:理论基础与体系构建
-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要素生产率提升
- 一、工业革命
- 二、第四次工业革命及其对生产率提升的机理分析
- 三、信息技术对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以美国为例
- 四、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大力提升我国要素生产率
- 海洋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机制及实现路径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回顾及评价
- 三、海洋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机制
- 四、我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测算
- 五、海洋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路径
- 有为政府参与的中国市场发育之路
- 新古典发展理论分析范式的拓展与重构
- 引言
- 一、经济发展理论研究述评
- 二、发展理论的研究范式:新古典理论的逻辑冲突和困境
- 三、新古典发展理论的要素向度回归
- 四、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解释
- 开放发展视角下的公共风险与公共卫生治理研究
- 一、开放发展过程的公共风险
- 二、开放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原因
- 三、开放发展的公共风险管理与公共卫生治理思路
- 中国经济特区工业化深化的机理与路径
- 一、引言
- 二、工业化深化的全球挑战
- 三、竞争优势支撑的工业化深化机理分析
- 四、中国经济特区的工业化深化阶段
- 五、中国经济特区的工业化深化路径
- 六、中国经济特区工业化深化的未来展望
- 中国城市群的服务业协同集聚研究
- 一、引言
- 二、协同集聚研究进展
- 三、两大城市群协同集聚的特征比较
- 四、协同集聚的影响机制分析
- 五、结论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