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探讨20世纪中国史学演变的专门之作。

内容简介

全书以史料派、史观派的分野作为内在线索,将百年中国史学分为1900—1929年、1929—1989年、1989—2000年三个时期,从“问题”出发,以“新史学”与“新汉学”的百年轮回为主线,主要立足于这一时段各派史家对史学内涵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理念、方法、门径上的分歧,进而就这种差异对史学建设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加以分析,勾勒出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基本轮廓。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一 早期阶段:“新史学”与“新汉学”的交替(1900—1929)
  • 1 梁启超的“史界革命”:“新史学”的发轫
  • 2 胡适、顾颉刚的“新汉学”勃兴与“新史学”的隐没
  • 3 “新汉学”的正统化:史语所的设立
  • 二 中期阶段:唯物史观派的崛起及其主流化(1929—1989)
  • 1 “新史学”的重生:唯物史观派的出场
  • 2 “新汉学”的下滑与分化
  • 3 唯物史观派跃居主流及意识形态化
  • 4 未曾中断的史考传统
  • 三 最后十年:从“新汉学”复兴到“新史学”归来(1989—2000)
  • 1 “国学热”席卷而至
  • 2 执两用中的社会经济史研究
  • 3 “新史学”归来:社会史研究的繁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