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11千字
字数
2014-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有关冷战时期美国重大外交政策研究的专题性著作。
内容简介
冷战时代发生过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这些事件及其处理结果对战后国际关系演进乃至许多国家的发展道路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深刻影响。作为冷战对峙中西方阵营之首的美国,在绝大多数重大事件中都扮演了关键性角色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冷战时期美国政府重大外交政策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书意在充分利用美国等国家的最新解密档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专题研究的形式,从全球性问题、区域性问题和双边关系问题三个层次上探讨冷战时期美国的重大外交政策。
在纵向上尽可能均衡地关注从杜鲁门到尼克松政府的重大外交政策,在横向上则力争囊括冷战时期美国外交在政治、经济、军事、隐蔽行动、情报和危机谈判等领域的重大决策。最终,在多边多国解密档案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或揭示出一系列新的历史细节,甚至历史真相,或针对人们所熟悉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提供新的观察角度。
目录
- 版权信息
- 首席专家简介
- 首席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名单
- 编审委员会成员
- 总序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注重以档案文献为基础的案例研究
- 第一编 冷战起源与美国遏制战略的形成(1947~1953年)
- 第一章 美国复兴欧洲计划的起源与实践
- 一、马歇尔计划产生的国内外背景
- 二、马歇尔计划的酝酿与政策出台
- 三、哈佛演讲与欧洲经济复兴磋商会议
- 四、《1948年对外援助法》与计划实施
- 五、对欧洲复兴计划的历史评论
- 第二章 国家安全委员会1号文与意大利1948年大选
- 一、战后初期美国对意政策与NSC1号文
- 二、美国对1948年意大利大选采取的行动
- 三、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第一个试验场
- 第三章 美国对中苏结盟的反应与亚洲冷战的形成
- 一、引言:关于“失去中国”的学术争论
- 二、面对中共在内战中的胜利:防止中苏接近
- 三、毛泽东在莫斯科访问期间:阻止中苏结盟
- 四、中苏同盟条约签订以后:遏制东方阵营
- 五、朝鲜战争、对日和约与美国亚洲战略形成
- 六、结论:“失去中国”和亚洲冷战起源三部曲
- 第四章 美国对朝鲜停战谈判的政策及其变化
- 一、美国关于谈判政策的战略目标
- 二、杜鲁门政府拖延谈判的企图
- 三、美国在战俘遣返问题上的考量
- 四、艾森豪威尔政府结束谈判的政策
- 第二编 冷战全球化与美国的“国家冷战战略”(1953~1962年)
- 第五章 “成功行动”计划与美国在拉丁美洲的隐蔽行动
- 一、背景:共产主义对危地马拉政权的影响
- 二、目标:在隐蔽行动中颠覆阿本斯左翼政府
- 三、初步行动:宣传战、心理战与军事准备
- 四、最后决战:全面支持和援助反政府武装
- 第六章 美国的东欧政策与匈牙利十月危机
- 一、1956年匈牙利危机的历史起因
- 二、美国对东欧政策的缘起与演变
- 三、解放的神话:美国的反应与对策
- 第七章 斯普特尼克事件与美国的“导弹差距”恐慌
- 一、美国对核力量的安全自信与安全恐慌
- 二、艾森豪威尔政府与“导弹差距”认知
- 三、冷战政治与“导弹差距”评估的浮沉
- 第八章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台海危机的反应和政策
- 一、第一次炮击金门与《福摩萨决议案》
- 二、美国《新政策》的实施与日内瓦会谈
- 三、八·二三炮战与美国强硬政策的形成
- 四、护航、华沙会谈和美台《联合公报》
- 第九章 美日相互合作及安全保障条约的形成
- 一、殊途同归:冲绳问题在修改《美日安保条约》中的意义
- 二、条约区域的双重性:美国关于条约适用范围的立场
- 三、“事前协商制”的例外:美国政府保留的特殊权利
- 第十章 经济增长阶段论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转型
- 一、“经济增长阶段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识形态内涵
- 二、基于“经济增长阶段论”的政策倡议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回应
- 三、“经济增长阶段论”的影响
- 第十一章 争取进步联盟计划及其在巴西的实施
- 一、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的强化
- 二、大规模援助计划的出台
- 三、联盟计划在巴西的实施
- 第三编 美国对战略态势失衡的反应和对策(1962~1969年)
- 第十二章 肯尼迪、赫鲁晓夫与古巴导弹危机的化解
- 一、选择封锁方案
- 二、美国的军事动员
- 三、赫鲁晓夫的反应
- 四、双方共同谋求妥协
- 五、和解及潜在的危险
- 第十三章 肯尼迪政府关于分化中苏联盟的构想
- 一、肯尼迪对中国外交的认识和政策
- 二、对中苏分裂的模糊认识和犹豫心态
- 三、对中苏分裂的清晰认识和肯定心态
- 四、“克制”的苏联与“好战”的中国
- 五、美国对中苏联盟实施的楔子战略
- 六、双重遏制与不孤立中国的思想
- 第十四章 美国对中法建交的反应与对策
- 一、法国承认中国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 二、富尔访华活动及其效果
- 三、对中法接近的评估及初步试探
- 四、美国阻挠中法建交的行动
- 第十五章 美国与中国的第一次核试验
- 一、针对中国核威胁的核扩散方案
- 二、试图与苏联联手阻止中国的核计划
- 三、台美合作方案与肯尼迪的否定
- 四、关于军事打击方案的内部争论
- 五、让总统了解国务院的立场
- 六、约翰逊政府的最后抉择
- 七、理性应对中国进入核俱乐部
- 第十六章 约翰逊政府的越南战争升级政策
- 一、困惑:面对越南危局
- 二、突变:北部湾事件
- 三、赌博:越南战争升级
- 四、界限:与中国的互动
- 第四编 冷战转型与美国战略的全面调整(1970~1973年)
- 第十七章 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 一、美国外交困境及尼克松的政策措施
- 二、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
- 三、尼克松主义形成
- 四、尼克松主义的实施
- 五、尼克松主义的历史渊源
- 第十八章 尼克松政府的三角战略构想
- 一、中苏边界冲突与美国的情报评估
- 二、NSSM63与白宫对中苏关系的初步判断
- 三、尼克松政府面对中苏冲突的政策选择
- 四、美国对中美关系历史和现实的分析
- 五、尼克松政府对中国整体状况的评估
- 六、美、苏、中三角战略的初步确立
- 第十九章 第四次中东战争与美国的中东政策
- 一、战前尼克松政府的“拖延政策”
- 二、美国政府的战争危机管理程序和决策
- 三、美国关于中东恢复和平的最初构想
- 四、美国对以军事援助与中东局势的变化
- 五、中东战局新进展与美苏酝酿停火协议
- 六、以色列违反停火协议与美苏外交危机
- 七、基辛格的斡旋外交与中东和平进程开启
- 附录
- 参考和征引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中文在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文在线(股票代码:300364)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于清华大学,以“传承文明”为企业使命,以“文学+”、“教育+”双翼飞翔为企业发展战略。 2015年1月21日,中文在线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数字出版第一股” 中文在线拥有数字内容资源超过500万种,签约版权机构600余家,签约知名作家、畅销书作者2,000余位。旗下拥有17K小说网、四月天小说网、汤圆创作三大网络文学原创平台,驻站网络作者超过400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