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96千字
字数
2019-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发掘丝绸之路历史遗存,再现中西文明深度交融。
内容简介
《西域考古图记》是斯坦因1906—1908年在我国新疆和甘肃西部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全部成果的详细报告,也是斯坦因1900―1901年第一次新疆考古调查和发掘后所出《古代和田》报告的续编。
全书五卷,涉及的地域十分广阔,调查和发掘的重要遗址有阿克铁热克、喀达里克、麻扎塔格、尼雅、安迪尔、米兰佛寺、吐蕃城堡、楼兰古城、敦煌千佛洞和藏经洞等,所发现的遗物主要有雕塑、绘画、简牍文书、织物、钱币、碑刻、佛经残卷以及大量生活用品、生产工具、装饰品、兵器等。
全书以考古学为核心,涵盖了历史学、人类学、艺术史、地理学等诸多学术领域,并配有大量遗迹插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资料性强,可利用率高,对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书中所刊布的资料至今仍是各有关领域的基础资料,有的甚至是唯一的资料。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根据克拉伦敦出版社1921年版进行翻译的五卷本《西域考古图记》,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时隔20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组织原班译者对该书重新校译修订,进一步提升了译著质量。
目录
- 版权信息
- 翻译人员名单及其翻译内容
- 著作名称缩略表
- 前言
- 再版说明
- 出版说明
- 导言
- 西域考古图记卷一
- 插图目录
- 第一章 穿越斯瓦特和迪尔
- 第二章 经行吉德拉尔和马斯图吉
- 第三章 从阿姆河到和田
- 第四章 和田绿洲的古迹
- 第五章 达玛沟一带的遗址
- 第六章 尼雅遗址
- 第七章 安迪尔遗址
- 第八章 从且末到若羌
- 第九章 史料中的罗布、鄯善与楼兰
- 第十章 穿越罗布沙漠
- 西域考古图记卷二
- 插图目录
- 第十一章 楼兰遗址
- 第十二章 重返米兰遗址
- 第十三章 米兰古代佛寺
- 第十四章 从罗布沙漠到敦煌
- 第十五章 敦煌绿洲及其北部的长城
- 第十六章 南湖绿洲与阳关
- 第十七章 中国长城的尽头
- 第十八章 最西端的长城
- 第十九章 玉门关
- 第二十章 敦煌汉长城的历史与文献
- 西域考古图记卷三
- 第二十一章 千佛洞
- 第二十二章 藏经洞的发现
- 第二十三章 在千佛洞石室发现的绘画
- 第二十四章 千佛洞的织物和写卷
- 第二十五章 千佛洞石窟与文物
- 第二十六章 前往古代瓜州
- 第二十七章 甘肃西北境
- 西域考古图记卷四
- 插图目录
- 附图目录
- 第二十八章 哈密和吐鲁番之行
- 第二十九章 焉耆及其周围的遗存
- 第三十章 前往库车和克里雅河流域
- 第三十一章 和田东部和北部的遗址
- 第三十二章 从麻扎塔格到巴楚
- 第三十三章 从和田到伦敦
- 附录
- 附图
- 西域考古图记卷五
- 约特干的陶塑
- 约特干的陶塑
- 约特干的陶塑
- 出自和田至甘州之间不同地点的各种陶器及玻璃制品
- 石质、金属质及陶质印章,主要出自约特干及和田其他遗址
- 出自和田、柯坪及其他遗址的各种物件,大多为石质或金属物件
- 出自和田、南湖、吐鲁番及柯坪的各种物件,多为金属制成
- 阿克铁热克遗址出土的泥浮雕残片
- 主要从阿克铁热克遗址出土的泥浮雕残片和陶像
- 和田的喀拉萨依和恰勒马喀赞遗址发现的泥浮雕,可能来自装饰性的背光
- 喀达里克佛寺遗址kha.i、ii的蛋彩壁画残片
- 喀达里克、塔里什拉克及其他寺院遗址出土的蛋彩壁画残片
- 法哈特伯克亚依拉克遗址F.XII寺庙出土的蛋彩鬼子母像(F.XII.004)
- 喀达里克、尼雅及霍拉遗址出土的木雕及彩绘木板残片
- 喀达里克遗址Kha.i、ii、vii寺庙墙上的泥塑饰板及其他浮雕残片
- 出自喀达里克遗址Kha.i、ii、ix寺庙墙上的陶质饰物及陶范
- 喀达里克及法哈特伯克亚依拉克遗址出土的木牍及其他木雕
- 尼雅遗址N.XII、XXIV、XXVI房址中出土的木雕
- 尼雅遗址发现的凳腿及其他木雕
- 尼雅遗址佉卢文木牍中的陶印章
- 矩形双面佉卢文木牍N.XXIV.viii.85,出自尼雅遗址
- 矩形双面佉卢文木牍N.XXIV.vil.80,出自尼雅遗址
- 矩形和Takhī形佉户文木牍,出自尼雅遗址
- 楔形佉卢文木牍,出自尼雅遗址
- 长方形佉卢文木牍和写在木棍上的佉卢文,出自尼雅遗址
- 长方形及标签形佉卢文木牍,出自尼雅遗址
- 楔形和标签形佉卢文木牍及封泥匣,出自尼雅遗址
- 出自尼雅和安迪尔遗址的多种木器
- 出自尼雅、安迪尔及楼兰遗址的印章和各种小型石器、金属器具、玻璃器具等
- 在罗布泊风蚀地面上发现的墨绿色及绿色玉器
- 建筑上的木雕构件,出自楼兰的L.B.ll、V遗址
- 小佛塔模型和装饰性木雕,主要出自楼兰的L.B.II遗址
- 出自楼兰L.B.II、IV、V遗址的各种木雕
- 椅子扶手及其他木雕,主要出自楼兰的L.B.II、IV遗址
- 楼兰遗址的木器和木雕
- 尼雅、楼兰等遗址出土的各种金属器物、陶器、骨质器物
- 楼兰遗址出土的鞋、丝绸包袱及其他精美织物
- 写在木板和纸上的佉卢文,出自安迪尔和楼兰遗址
- 写在绢上和纸上的佉卢文和婆罗谜文,出自楼兰、米兰和敦煌古长城
- 米兰M.III寺院墙裙上的蛋彩壁画
- 米兰M.III寺院墙裙上的蛋彩壁画犍陀罗风格的浮雕残片
- 蛋彩壁面(M.III.003),出自米兰M.III寺院
- 蛋彩壁画(M.III.002),出自米兰M.III寺院
- 蛋彩壁画残片,出自米兰M.III、V寺院
- 蛋彩壁画,出自米兰M.III、V寺院
- 泥塑头像M.II.007,出自米兰M.II寺院
- 雕刻木椅及其他各种木雕,出自米兰、楼兰等遗址
- 从米兰M.III寺院中发现的假花及从米兰要塞和敦煌古长城发现的织物样品
- 尼雅、米兰及楼兰等地出土的毛纺织品和草编物品
- 上过漆的皮质铠甲鳞片、背带及其他物件,出自米兰的吐蕃要塞
- 各种木制品、全属制品、角制品及陶器等,出自米兰要塞和麻扎塔格
- 敦煌长城烽燧中出土的木器等物品
- 敦煌长城烽燧中出土的箭、印章等木制品和金属制品
- 敦煌长城烽燧中出土的鞋、尺及各种木制品和金属制品
- 敦煌及敦煌千佛洞出土的花绸
- 绢画(Ch.liii.002),画面为佛教净土,出自敦煌千佛洞
- 绢画(Ch. lii.003),画面为佛教净土,出自敦煌千佛洞
- 绢画的一部分(Ch.lviii.001),画面为兜率宫弥勒净土,出自敦煌千佛洞
- 绢画的一部分(Ch.xxxvii.004),画面为佛教净土,出自敦煌千佛洞
- 绢画(Ch.00102),画面为八臂观音,出自敦煌千佛洞
- 绢画(Ch.00167),年代为开宝四年(公元971年),画面为观音及供养人,出自敦煌千佛洞
- 绢画,画面为佛、菩萨及供养人,出自敦煌千佛洞
- 绢画(Ch.lvi.0019),画面为观音及随侍的神祇,出自敦煌千佛洞
- 绢画(Ch.xxviii.006),画面为千手观音及随侍的神祇,出自敦煌千佛洞
- 麻布画,画面为千手观音及菩萨,出自敦煌千佛洞
- 绢画(Ch.lvii.004),年代为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画面为观音及供养人,出自敦煌千佛洞
- 绢画,画面为地藏菩萨及侍者和供养人,其中Ch.lviii.003年代为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出自敦煌千佛洞
- 绢画,画面为观音及供养人,出自敦煌千佛洞
- 绢画,画面为观音,Ch.liv.006年代为天复十年(公元910年),出自敦煌千佛洞
- 绢画,画面为菩萨,出自敦煌千佛洞
- 绢画,左一幅画面为观音,右一幅是佛及星神,出自敦煌千佛洞
- 绢画(Ch.0018),画面为毗沙门天王及随从的神灵鬼怪,出自敦煌千佛洞
- 绢画(Ch.xxxvii.002),画面为毗沙门天王及其眷属,出自敦煌千佛洞
- 丝绸幢幡,画面为传说中的佛传故事,出自敦煌千佛洞
- 丝绸幢幡,画面为传说中的佛传故事及“七政宝”,出自敦煌千佛洞
- 绢画残片,有的画面是佛传故事,Ch.00350是其最初裹在一起的状态,出自敦煌千佛洞
- 丝绸幢幡,Ch.xxvii.001画面为佛传故事,其余两幅画面为菩萨,出自敦煌千佛洞
- 丝绸幢幡,画面为菩萨,出自敦煌千佛洞
- 丝绸幢幡及纸幢幡(Ch.i.009),画面为菩萨,出自敦煌千佛洞
- 丝绸幢幡,画面为菩萨,出自敦煌千佛洞
- 丝绸幢幡及Ch. xxxviii.005大绢画残片,画面为菩萨,出自敦煌千佛洞
- 丝绸幢幡,画面为菩萨,出自敦煌千佛洞
- 丝绸幢幡,画面为佛教神祇,出自敦煌千佛洞
- 丝绸幢幡,画面为天王,出自敦煌千佛洞
- 丝绸幢幡(有的是残片),画面为天王,出自敦煌千佛洞
- 丝绸幢幡,画面为护法金刚,出自敦煌千佛洞
- 丝绸幢幡,画面为佛教神祇,部分为尼泊尔风格,出自敦煌千佛洞
- 麻布画,画面为菩萨,出自敦煌千佛洞
- 麻布幢幡及麻布画,画面为佛及菩萨,出自敦煌千佛洞
- 写本Ch.xviii.002中的纸画,画面为四大天王,出自敦煌千佛洞
- 纸画,画面为佛教神祇,出自敦煌千佛洞,毛笔速写Kha.i.50出自喀达里克
- 纸画,画面主要是佛教诸神,出自敦煌千佛洞
- 长卷纸画Ch.cii.001的一部分,画面是地狱审判场景,出自敦煌千佛洞
- 菩提经卷上的画(Ch.00226)及纸画(Ch.00159是印花粉印纸模版),画面是佛教神祇,出自敦煌千佛洞
- 白描佛像画稿,可能是壁画的草图,出自敦煌千佛洞
- 不同题材的白描纸画,有的画在写卷上,还有一朵纸花(Ch.00149.c),出自敦煌千佛洞
- 不同题材的白描纸画,还有一张剪纸(Ch.00148),出自敦煌千佛洞
- 白描纸画,画面是金刚及多种手姿等,出自敦煌千佛洞
- 佛教题材的雕版印刷品,出自敦煌千佛洞
- 佛教题材的雕版印刷品,其中用于祈祷的画Ch.00158年代为开运四年(公元947年),Ch. ciii.0014是雕版印刷长卷轴的开头部分,年代为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出自敦煌千佛洞
- 雕版印刷用于祈祷的佛经(Ch.00150.a、b),粘在非佛教题材的纸画Ch.00150上,出自敦煌千佛洞
- 雕版印刷的佛教符咒Ch.xliii.004,并印有汉文和婆罗谜文,年代为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出自敦煌千佛洞
- 纸画长卷Ch.cii.001的一端,雕版印刷的佛教祈祷文Ch.00185.a(年代为公元947年),以及白描佛教符咒等,出自敦煌千佛洞
- 刺绣吊帘(Ch.00260),绣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出自敦煌千佛洞
- 刺绣吊帘(Ch.00100),绣有千佛等像,出自敦煌千佛洞
- 出自敦煌千佛洞的刺绣、织锦和花绸
- 拼贴布Ch.lv.0028上的刺绣和花绸,出自敦煌千佛洞
- 拼贴布Ch.lv.0028,由刺绣和花绸拼成,出自敦煌千佛洞
- 盖香案用的帷幔残件Ch.00278,是用多块花绸等织物拼成的,出自敦煌千佛洞
- 盖香案用的帷幔残件Ch.00279,以及大小不一的刺绣和花绸,大多出自敦煌千佛洞
- 带织锦条的写卷封面Ch.xlviii.001以及刺绣和花绸,大多出自敦煌千佛洞
- 花绸及织锦,出自敦煌千佛洞
- 印花绸及用模板印刷的图案(Ch.00303),出自敦煌千佛洞
- 印花绸Ch.00304(出自敦煌千佛洞)的织物图案示意图
- 花绸幢幡顶饰等(出自敦煌千佛洞)的图案示意图
- 花绸Ch.xlviii.001 (出自敦煌千佛洞)的织物图案示意图
- 出自敦煌千佛洞的丝绸织物图案示意图
- 锦缎(出自敦煌千佛洞及敦煌古长城)的图案示意图
- 出自敦煌古长城和千佛洞的花绸图案示意图
- 拼贴帷幔Ch.00278(出自敦煌千佛洞)顶上的花绸图案示意图
- 出自敦煌千佛洞的纱罗图案示意图
- 出自敦煌千佛洞的锦缎图案示意图
- 锦缎Ch.xxviii.007和印花绸Ch.lv.0028(出自敦煌千佛洞)的图案示意图
- 印花绸(大多出自敦煌千佛洞)的图案示意图
- 蛋彩壁画及彩绘木板,出自焉耆明屋
- (1)蛋彩壁画,出自法哈特伯克亚依拉克的F.Xll佛寺(2)蛋彩壁画,出自吐鲁番克其克阿萨的H.B.V寺院(3)彩绘木板,出自法哈特伯克亚依拉克的F.ll佛寺(4)蛋彩壁画的一部分,出自焉耆明屋Mi.xiii佛寺的北墙裙上
- (1)蛋彩壁画,出自焉耆明屋Mi.xviii遗址(2)浮雕底部的蛋彩壁画,出自塔里什拉克佛寺(3)焉耆明屋Mi.xxiii佛寺东、西墙裙上的蛋彩壁画
- 佛教题材的木浮雕(Mi.ix.001)和小木雕(Mi.xv.0031)天王像,出自焉耆明屋
- 装饰性木雕,出自焉耆明屋的寺院
- 泥塑头像及残瓦片,出自焉耆明屋的寺院
- 泥塑头像,出自焉耆明屋遗址
- 泥塑头像,出自焉耆明屋的寺院
- 饰于焉耆明屋寺院墙上的泥塑头像
- 饰于焉耆明屋寺院墙上的人物泥塑残片
- 饰于焉耆明屋寺院墙上的人物泥塑残片
- 饰于焉耆明屋寺院墙上的人物泥塑残片
- 饰于焉耆明屋寺院墙上的泥塑残片
- 饰于焉耆明屋寺院墙上的泥塑残片
- 泥浮雕底座(Mi.xviii.001),其他木浮雕、泥浮雕,出自焉耆明屋及其他遗址
- 还愿用的陶器及各种泥浮雕,出自和田、吐鲁番等地
- 汉佉卢二体钱,印度贵霜王朝、罗马及中国早期的古钱,出自楼兰和敦煌等地
- 中世纪中国及穆斯林国家的古钱,出自叶尔羌、和田、喀达里克、瓦石峡和柯坪等地
- 贝叶写卷《般若波罗蜜经》(Ch.0079)以及梵文贝叶写卷《大乘经》,出自敦煌千佛洞
- 敦煌千佛洞出土的手抄梵文《自说经》(Ch.vii.001.A),及米兰出土的梵文贝叶写卷(M.ll.0011)
- 梵文《法华经》写卷,出自喀达里克和法哈特伯克亚依拉克
- 汉文写卷Ch.lviii.007背面的斜体笈多字体音节表,出自敦煌千佛洞
- 写卷Ch.c.001的开头及中间一部分,是用不规范的笈多正体梵文书写的,出自敦煌千佛洞
- 用和田文笈多斜体书写的写卷,出自敦煌千佛洞
- 用和田文笈多正体与笈多斜体书写的写卷,出自敦煌千佛洞
- 用和田文笈多正体与笈多斜体书写的菩提写卷,出自敦煌千佛洞
- 用和田文笈多正体与笈多斜体书写的菩提写卷,出自敦煌千佛洞
- 出自麻扎塔格的和田文与藏文写卷,以及出自法哈特伯克亚依拉克遗址的梵文木牍
- 用龟兹文(Ch.00316)与和田文书写的菩提写卷,出自敦煌千佛洞
- 写在纸上的早期粟特文文书,尚未打开,出自敦煌古长城T.Xll.a遗址,L.A.Vl.ii.0104是出自楼兰的早期粟特文文书残卷
- 早期粟特文写卷,出自敦煌古长城T.Xll.a遗址
- 早期粟特文写卷,出自敦煌古长城T.Xll.a遗址
- 早期粟特文写卷,出自敦煌古长城T.Xll.a遗址
- 写在纸和木板上的早期粟特文文书,出自敦煌古长城T.Xll.a和T.Vl.c遗址
- 粟特文写卷,出自敦煌千佛洞
- 突厥如尼文文书(M.I.xxxii.006),出自米兰的吐蕃堡垒
- 突厥如尼文写本残片(Ch.0033),出自敦煌千佛洞
- 突厥如尼文写本残片,出自敦煌千佛洞
- 写卷Ch.0015的一部分,经文是用突厥文书写的摩尼教徒忏悔词,出自敦煌千佛洞
- 回鹘文写本Ch.xix.001,出自敦煌千佛洞
- 回鹘文写本,出自敦煌千佛洞
- 回鹘文写本及长卷,出自敦煌千佛洞
- 汉文写卷,其中Ch.922(公元416年)是敦煌地名词典,出自敦煌千佛洞
- 汉文写卷(其中Ch.cv.001盖有三界寺的印戳),出自敦煌千佛洞
- 标有年代的汉文写卷及文书,出自敦煌千佛洞
- 汉文写卷拓片(Ch.1080),出自敦煌千佛洞
- 藏文文书,出自米兰M.I要塞
- 藏文木牍,出自米兰M.I要塞
- 写在纸和木片上的藏文文书,出自麻扎塔格
- 藏文菩提写本及成卷的佛经,出自敦煌千佛洞
- 藏文菩提写本及成卷的佛经,出自敦煌千佛洞
- 汉文题识拓片(公元851年),出自敦煌千佛洞石室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