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本书内容涵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方面。

内容简介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次修订新增“新生适应与心理健康”和“社团活动与心理健康”两章,一则密切联系大学生活实际,突出新生适应这一焦点问题,二则参加社团活动也是大学生心身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同时,采用了近几年发表的新资料,并尽量多吸收国内外专家的新成果;每章开头以实例引入,“专栏”和“复习思考题”都力求联系大学生实际。提出的教育对策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预防心理疾病。

本书既含理论分析更注重实用性,促进和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大学生立志、成才、创业。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含义
  • 一、健康的概念
  •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
  • 三、心理异常的类别
  •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殊性
  • 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 二、大学生的阶段特征与心理健康
  •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
  •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要
  •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生物基础
  • 第一节 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基础
  • 一、认知活动的生理基础
  • 二、情绪活动的生理基础
  • 三、人格特征的生理基础
  • 四、社会行为的生物基础
  • 第二节 心理异常的生物基础
  • 一、关于神经症
  • 二、关于人格障碍
  • 三、关于精神分裂症
  • 第三节 大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 一、大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及其对心理的影响
  • 二、大学生生理特点与心理健康维护
  • 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格基础
  • 第一节 人格与健全人格
  • 一、人格及其特征
  • 二、健全人格的模式
  • 三、健全人格与心理健康
  • 第二节 人格与健康的关系
  • 一、人格—健康关系模型
  • 二、人格类型与心身健康
  • 第三节 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 一、大学生常见的不良人格
  • 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自我培养
  • 第四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基础
  • 第一节 文化的心理学意义
  • 一、文化的内涵
  • 二、文化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 第二节 文化差异与心理健康
  • 一、文化差异与心理健康观念
  • 二、文化差异与心理异常
  • 第三节 大学生的文化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 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化因素
  •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思考
  • 第五章 大学新生适应
  • 第一节 适应与心理健康
  • 一、适应与心理适应
  • 二、适应与心理健康
  • 三、新生适应与大学生发展
  • 第二节 大学新生适应的常见问题
  • 一、生活适应方面
  • 二、学习适应方面
  • 三、人际适应方面
  • 四、情绪适应方面
  • 第三节 促进新生适应的途径
  • 一、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 二、认识和适应环境要求
  • 三、培养独立能力
  • 第六章 学习与心理健康
  • 第一节 大学生学习的一般问题
  • 一、学习与大学生的学习
  • 二、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变化
  • 第二节 大学生的学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一、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二、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 一、大学生学习心理的自我调适
  • 二、促进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
  • 第七章 网络与心理健康
  •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心理的一般问题
  • 一、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 二、互联网的心理学解读
  • 三、大学生网络心理的特点
  • 第二节 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 一、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二、由网络引发的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 第三节 大学生网络心理调适
  • 一、大学生网络心理的自我调适
  •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 第八章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 第一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一般问题
  • 一、人际关系及其形成
  • 二、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
  • 三、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
  • 第二节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一、人际认知与心理健康
  • 二、人际情感与心理健康
  • 三、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 四、人际相处与心理健康
  •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缺陷及其自我调适
  • 二、大学生健康人际关系的养成
  • 第九章 恋爱与心理健康
  • 第一节 大学生恋爱的一般问题
  • 一、爱情内涵的心理学阐释
  • 二、影响大学生恋爱的因素
  • 三、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现状特点
  • 第二节 大学生的恋爱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一、恋爱动机与心理健康
  • 二、恋爱观与心理健康
  • 三、恋爱道德与心理健康
  • 四、恋爱挫折与心理健康
  • 第三节 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困境的自我调适
  • 二、大学生恋爱挫折的自我调适
  • 三、加强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教育
  • 第十章 性与心理健康
  • 第一节 大学生性的一般问题
  • 一、性、性别与性别角色
  • 二、当代大学生性心理的基本特点
  • 第二节 大学生的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一、大学生性心理的表现
  • 二、大学生的性行为
  •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性心理问题
  • 第三节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 一、大学生性心理的自我调适
  • 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 第十一章 社团活动与心理健康
  • 第一节 大学生社团活动的一般问题
  • 一、高校社团及其类型
  • 二、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特点
  • 三、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功能
  • 第二节 大学生社团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一、大学生社团活动与行为规范
  • 二、大学生社团活动与需要满足
  • 三、大学生社团活动与社会支持
  • 四、大学生社团活动与能力提升
  • 五、大学生社团活动与同一性和目标感
  • 第三节 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 一、个人层面的问题
  • 二、社团层面的问题
  • 第十二章 休闲活动与心理健康
  • 第一节 大学生休闲活动的一般问题
  • 一、休闲活动及其功能
  • 二、当代大学生休闲活动的基本特点
  • 第二节 大学生的休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一、大学生休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 二、大学生休闲活动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三节 大学生休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 一、大学生休闲活动中的自我调适
  • 二、加强大学生休闲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
  • 第十三章 就业与心理健康
  •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一般问题
  •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与职业生涯规划
  •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 三、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基本特点
  • 第二节 大学生的就业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一、应激与大学生就业
  •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综合征”
  • 三、与就业有关的人格缺陷
  •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 一、转变就业观念,充分认识职业价值
  •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
  • 第十四章 压力应对与幸福感
  • 第一节 压力与大学生的压力源
  • 一、压力与身心健康
  • 二、大学生的压力源
  • 第二节 大学生的压力应对
  • 一、应对与应对方式分类
  • 二、当代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
  • 三、大学生常见的消极应对方式
  • 四、在压力中成长
  • 第三节 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幸福感
  •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
  • 二、压力应对、健康与幸福感
  • 第十五章 焦虑与调节
  • 第一节 焦虑及其理论
  • 一、焦虑及其种类
  • 二、焦虑的有关理论
  • 第二节 大学生的焦虑表现
  • 一、大学生焦虑的特点
  • 二、大学生焦虑的原因及常见的几种焦虑障碍
  • 第三节 大学生焦虑的调节
  • 一、大学生焦虑的自我调节
  • 二、大学生焦虑的社会调节
  • 第十六章 抑郁与调适
  • 第一节 抑郁及其理论
  • 一、抑郁及其形态
  • 二、抑郁的理论解释
  • 第二节 大学生的抑郁特点及成因
  • 一、大学生抑郁状况的流行病学特点
  • 二、大学生抑郁的主要表现
  • 三、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素
  • 第三节 大学生抑郁的调适
  • 一、大学生抑郁的自我调适
  • 二、大学生抑郁的社会调适
  • 第十七章 危机的觉察与干预
  • 第一节 危机及其理论
  • 一、危机及其特征
  • 二、危机历程
  • 三、危机的有关理论
  • 第二节 大学生的危机表现与干预
  • 一、大学生常见的危机
  • 二、危机干预的自我支持技术
  • 第三节 自杀干预
  • 一、自杀及其原因
  • 二、学校自杀干预措施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