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温铁军教授团队最新力作;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温铁军在各地的各类演讲,并辅以各乡建团队组织的调研报告、撰写的文章和未发文稿,系统整理、汇编了温铁军及其科研团队近年来关于乡村振兴实现路径的观点思路,是一部面向党政干部、高等院校师生、一般大众读者的具有创新性和权威性特点的通俗理论读物。

全书分为11个部分,即11个“思考”,从不同角度对乡村振兴的内涵和实现路径进行了论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我们为什么要发声?
  • 前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新格局
  • 一、贯彻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
  •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县域经济、乡村振兴
  • 思考1 “三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压舱石”
  •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面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
  • 二、历史经验:乡村是危机软着陆的基础
  • 三、“三农”依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压舱石”
  • 思考2 生态价值转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
  • 一、生产过剩与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二、作用1:缓解当前过剩资本压力
  • 三、作用2:化解地方高负债与金融相对过剩
  • 四、实现路径:落实“两山”理念,创新“一次分配”与重构社会企业
  • 五、让农村土地与资源使用金融市场工具
  • 思考3 生态文明战略要依靠乡村建设才能真正落地
  • 一、生态文明战略的由来
  • 二、乡村最具生态多样性
  •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希望在中国生态化转型
  • 四、农业供给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
  • 五、社会化生态农业的多重价值
  • 思考4 “广土巨族”原住民国家的农业之路
  • 一、殖民地大农场模式的原罪和双重负外部性
  • 二、粮食金融化背景下的国家粮食安全
  • 三、小农户是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 四、中国现阶段的农户经营
  • 五、农民“去组织化”派生的问题
  • 六、组织起来发展“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社
  • 七、农民合作社应顺势转型为社会企业
  • 八、批判性借鉴日韩农业发展模式
  • 思考5 新型城镇化战略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
  • 一、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差异
  • 二、城乡人口流动的真问题
  • 三、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与作用
  • 四、改革才是新型城镇化的真正动力
  • 思考6 “新六产”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
  • 一、中国万年农耕文明从来不是单一农业产业形态
  • 二、百业兴旺是农村经济的普遍现象
  • 三、“新六产”使乡村获得外部产业收益
  • 四、县域经济发展亟须金融创新
  • 思考7 疫情防控为乡村善治提供了新契机
  • 一、大疫止于村野:世界最低成本的防疫体系
  • 二、构建三级乡村治理体系
  • 思考8 城乡融合关键在于要素自由流动
  • 一、新下乡运动:城市中等收入群体与乡村资源开发
  • 二、以土地为基础的生态资源开发应注重空间正义
  • 三、农村金融需回归本源服务乡村
  • 四、乡村人才应符合乡土发展需要
  • 思考9 乡村振兴是对万年中华农耕文明的复兴
  • 一、全球化与文化依附
  • 二、去依附,重构中国文化自信
  • 三、推进乡村多元文化复兴
  • 四、“乡愁”经济改变农村数量型增长方式
  • 思考10 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成果迈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 一、全球化与难解的世界贫困问题
  • 二、资源性致贫与制度性致贫是贫困问题的本质
  • 三、新举国体制下的中国脱贫经验
  • 四、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迈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 思考11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学会吃租
  • 一、集体经济是收租经济
  • 二、通过“三变”改革拓展集体经济租源
  • 三、以治理有效提升地租
  • 四、应重视转型中的集体经济
  • 附录 国仁永续:我们到底做什么?
  • 参考文献
  • 专栏案例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重庆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是由重庆市委主管、市政府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其前身是1950年组建的西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恢复现名。2005年4月29日,经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重庆出版社的基础上,组建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几十年来,重庆出版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出版方向,为社会提供了数十亿册计的健康有益的图书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