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内容主要围绕非营利组织民法治理的重大理论问题展开。

内容简介

全书从社会系统及其结构功能分化论角度剖析非营利组织的主要功能及存在逻辑,合理界定非营利组织概念的内涵;我国《民法典》对非营利组织的功能定位不清,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地位须回归私法主体性;我国现行非营利组织的设立侧重公法管制逻辑,应转向私法治理逻辑;大量无害于社会及国家的未登记非营利组织活跃于社会,须从民法角度确立其主体地位、财产归属及民事责任;

我国《民法典》创设的非营利组织类型化体系不利于激发非营利组织活力,非营利组织的类型化须以非营利组织的私法主体性为基础;非营利组织失灵是因为法人治理机制的形同虚设,须完善非营利组织理事、监事及高管的信义义务及民事责任规则;《民法典》对非营利组织的规定较为抽象,非营利组织民法治理须建构统一立法模式,制定治理目标清晰、结构合理、内容全面的统一非营利组织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序言
  • 导论
  • 第一章 非营利组织概念的内涵界定
  • 第一节 我国法律与政策文本中的非营利组织概念内涵分析
  • 第二节 域外法律中的非营利组织概念内涵分析
  •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概念内涵的价值负荷
  • 第四节 我国非营利组织概念内涵的合理界定
  • 第二章 非营利组织的私法主体定位
  • 第一节 公法人与私法人的区分逻辑
  •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的私法主体定位逻辑
  • 第三节 我国《民法典》的非营利法人主体性质定位评析
  • 第三章 非营利组织的私法主体资格取得
  • 第一节 我国非营利组织私法主体资格取得之公法治理逻辑
  • 第二节 域外非营利组织私法主体资格取得之私法治理逻辑
  • 第三节 我国非营利组织私法主体资格取得规则之民法续造
  • 第四章 未登记非营利组织制度的民法再造
  • 第一节 未登记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地位
  • 第二节 未登记非营利组织的财产归属
  • 第三节 未登记非营利组织的责任承担
  •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类型化的民法进路
  • 第一节 域外非营利组织类型化的比较法考察
  • 第二节 我国非营利组织类型化的立法评析
  • 第三节 我国非营利组织类型化的学说述评
  • 第四节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应然新类型与类型化进路
  • 第六章 非营利组织理监高的信义义务及民事责任
  •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理监高信义义务的内涵阐释
  •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理监高信义义务的履行标准
  •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理监高违背信义义务的民事责任
  • 第七章 非营利组织民法治理的立法模式及结构设计
  • 第一节 我国非营利组织统一立法的实证调研
  • 第二节 我国非营利组织立法的基本原则
  • 第三节 我国非营利组织民法治理的立法模式
  • 第四节 我国非营利组织民法治理的结构设计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9月,为社科类综合性出版社。本社以 “严肃的思想,典雅的学术”为出版己任,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良的精神产品。 出版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史学、文学、教育、心理等各类图书,以及工具书、地方志(含年鉴)等。设有历史、经济法律、文化文学、心理教育、社科人文智库和教辅六个编辑室,在长期的出版实践中,形成了高端学术著作、世界历史文化、心理学、方志等出版特色。我社曾多次荣获国家和上海市的各类图书奖项。 此外,被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推荐申报出版机构,在学术界有较高的声誉,在图书市场也有一定的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