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美国现实主义法学代表人物约翰·奇普曼·格雷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内容简介

作者在本书中至少提出了两套影响深远的理论,其一是法律现实主义的法律概念理论,即主张法律是法院为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而发布的一般性规则;其二是法律渊源理论,即在明确区分法律和法律渊源的基础上,在学术史上首次系统讨论了作为法律渊源的制定法、司法先例、习惯法等法源的基本理论问题。

格雷在书中讨论了权利义务、法律主体、法律的概念、司法机构、国际法、法理学、法律渊源、制定法、司法先例、专家法、习惯法、道德等法理学中的多个重要议题。自约翰·奥斯丁以来,这些议题持续占据着英美法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任何一位严肃的法理学研习者均无法绕开的。通过阅读,读者可了解到作者在二十世纪初对这些议题的思考,见识到英美法理学的历史传承和发展演变。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部分  法律的性质
  • 导    论
  • (法律概念的分析研究)
  • (分类与定义)
  • (具体例证的价值)
  • 第一章  论法律权利与义务
  • (一般权利义务)
  • (“right”一词的模糊性)
  • (公共舆论与权利的关系)
  •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 (法律权利与道德权利)
  • (法律义务)
  • (术语“正当”)
  • (受保护的利益与权利)
  • (保护利益的方式)
  • (抗辩权)
  • (行政官员的介入)
  • (自由意志与法律权利)
  • (自由意志与法律义务)
  • 第二章  论法律主体
  • (术语“主体”)
  • (正常自然人)
  • (变态自然人)
  • (法律中的拟制)
  • (普通法中的拟制)
  • (拟制的滥用)
  • (独断拟制)
  • (对变态自然人的意志归属)
  • (未出生的胎儿)
  • (超自然存在)
  • (享有法律权利的动物)
  • (动物作为义务的承担者)
  • (享有权利的无生命体)
  • (承担义务的无生命体)
  • (法人)
  • (社团)
  • (社团是真实之物吗?)
  • (法人有真实的意志吗?)
  • (社团的创造)
  • (独任社团)
  • (基金会)
  • (国库)
  • (待继承遗产团)
  • (耶林的被动权利论)
  • 第三章  论国家
  • (作为虚拟主体的国家)
  • (国家的创造者)
  • (国家的权力)
  • (有关国家神圣起源的理论)
  • (强权即正确)
  • (社会契约)
  • (主权)
  • (美国的主权者)
  • (主权者观念并非必要)
  • (国家的法律权利)
  • (创制权利之权力的部分行使)
  • 第四章  论法律
  • (法律的定义)
  • (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
  • (“一项法律”与“法律”)
  • (法律是民众的意识)
  • (法学家的意见)
  • (法官是法律的发现者)
  • (只有法官发布的东西才是法律)
  • (前文尚未解决的问题)
  • (不判决,无法律)
  • (法院创制了溯及既往的法律)
  • (法律与自然科学)
  • (作为法律结论性证据的判决)
  • (法律如何区别于其他行为规则)
  • (法律并不总被遵守)
  • (法律由国家制定的规则构成)
  • (国家之外其他共同体的法律)
  • (一般性行政规则都是法律)
  • 第五章  论法院
  • (法官的职责)
  • (执行判决的强制力并非本质)
  • (法院间的不同意见)
  • (多个独立的平级法院)
  • (针对不同事务的多个独立法院)
  • (有限上诉权的法院)
  • (司法权的限度)
  • (法律渊源的指示)
  • (作为法律渊源的制定法)
  • 第六章  论万国法
  • (国家间的关系)
  • (国际法)
  • (国际私法)
  • (国际法是真正的法律吗?)
  • 第七章  论法理学
  • (特定法理学)
  • (比较法理学)
  • (法律的必然原则只是猜想)
  • (道义或伦理的因素)
  • (必要的伦理因素)
  • (比较法理学中的伦理因素)
  • (作为纯粹形式科学的法理学)
  • (法理学的本质在于方法)
  • (两个法律体系的共同原则)
  • (历史法理学)
  • 第二部分  法律的渊源
  • 第八章  论制定法
  • (立法)
  • (制定法的多种称谓)
  • (非国家团体的规则)
  • (日耳曼法中的自治权)
  • (制定法的形式)
  • (制定法的一般性)
  • (外国制定法)
  • (制定法的颁布)
  • (市民法)
  • (英格兰制定法的颁布)
  • (美国制定法的颁布)
  • (制定法的解释)
  • (法官有权说出最后的论断)
  • (立法机构的意图常常并不存在)
  • (契据与遗嘱的阐释规则)
  • (制定法的解释方法)
  • (普通法的规则)
  • (对十二表法的解释)
  • (法院超越制定法的权力)
  • (当修订法律有困难时,解释便是自由的)
  • (法律汇编的解释)
  • (立法解释)
  • (制定法的弃用)
  • (市民法)
  • (制定法的废止:普通法)
  • (美洲的英格兰法)
  • (美国制定法的弃用)
  • 第九章  论司法先例
  • (先例概论)
  • (作为法律渊源的先例)
  • (罗马法)
  • (德国法)
  • (法国法)
  • (苏格兰法)
  • (英格兰法)
  • (年鉴案例)
  • (早期记录者)
  • (同一或同级法院的判决)
  • (上议院受制于其自身的判决)
  • (上级法院的判决)
  • (判决是法律渊源吗?)
  • (布莱克斯通的理论)
  • (历史意义上的法官造法)
  • (布莱克斯通理论的结果)
  • (市政公债案)
  • (规则必须存在于判决之前的意义)
  • (判决常常改变法律)
  • (卡特先生的理论)
  • (法官造法与主权者)
  • (法律由习惯创设)
  • (判决之前通常不存在习惯)
  • (个别法官的作用)
  • (由同一或同级法院作出的判决)
  • (并无法院须绝对地受制于其自身作出的判决)
  • (上级法院的判决)
  • (外州的判决)
  • (英格兰的判决)
  • (联邦和州法院的判决作为法律渊源)
  • (斯威夫特诉泰森案)
  • (斯威夫特诉泰森案没有任何理论依据)
  • (市政公债案)
  • 第十一章  论专家意见
  • (作为法律渊源的专家意见)
  • (法官的附带意见)
  • (文字作者)
  • (市民法中不同法学家的比较分量)
  • (普通法中不同法学家的比较分量)
  • (制定法之外权威的必然性)
  • (市民法与普通法的对比)
  • (方法在实践中的差异)
  • (虚拟案件的危险)
  • (市民法理论的多样性)
  • (司法判决作为权威的优点)
  • (法学家的重要性正在提高)
  • 第十二章  论习惯
  • (作为法律渊源的习惯)
  • (卡特先生的观点)
  • (习惯并非意见)
  • (是道德而非习惯的指引)
  • (独立于习惯的程序法)
  • (习惯在解释中的重要性)
  • (过失的问题)
  • (法律通常来源于司法判决)
  • (矿工的习惯)
  • (习惯常常起源于司法判决)
  • (习惯只是法律存在的证据)
  • (判决常常独立于习惯)
  • (道德是法律必要的渊源)
  • (“道德”一词的范围)
  • (法理学中的道德问题)
  • (道德标准)
  • (衡平法)
  •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附录一  罗马帝国后期的宗教团体
  • 附录二  待继承遗产团
  • 附录三  罗马法的继受
  • 附录四  自治权
  • 附录五  美国制定法的弃用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