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得到独家首发】纪事本末体史书开创之作,阅读《通鉴》的方便法门。

内容简介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枢著。

本书选取《资治通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每件史事详记其始末,并自拟标题,记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中的二百三十九件重要史事,另附六十六事,共三百零五件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开创了“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先例。

目录

  • 版权信息
  • 通鉴纪事本末(一)
  • 出版说明
  • 编委会
  • 前言
  • 通鉴纪事本末叙
  • 卷第一
  • 三家分晋(文言文)
  • 三家分晋(白话文)
  • 秦并六国(文言文)
  • 秦并六国(白话文)
  • 豪桀亡秦(文言文)
  • 豪桀亡秦(白话文)
  • 卷第二
  • 高帝灭楚(文言文)
  • 高帝灭楚(白话文)
  • 诸将之叛(文言文)
  • 诸将之叛(白话文)
  • 匈奴和亲(文言文)
  • 匈奴和亲(白话文)
  • 诸吕之变(文言文)
  • 诸吕之变(白话文)
  • 南越称藩(文言文)
  • 南越称藩(白话文)
  • 七国之叛(文言文)
  • 七国之叛(白话文)
  • 梁孝王骄纵(文言文)
  • 梁孝王骄纵(白话文)
  • 卷第三
  • 汉通西南夷(文言文)
  • 汉通西南夷(白话文)
  • 淮南谋反(文言文)
  • 淮南谋反(白话文)
  • 汉通西域(文言文)
  • 汉通西域(白话文)
  • 武帝伐匈奴(文言文)
  • 武帝伐匈奴(白话文)
  • 武帝平两越(文言文)
  • 武帝平两越(白话文)
  • 武帝击朝鲜(文言文)
  • 武帝击朝鲜(白话文)
  • 武帝惑神怪(文言文)
  • 武帝惑神怪(白话文)
  • 巫蛊之祸(文言文)
  • 巫蛊之祸(白话文)
  • 燕盖谋逆(文言文)
  • 燕盖谋逆(白话文)
  • 卷第四
  • 霍光废立(文言文)
  • 霍光废立(白话文)
  • 赵充国破羌(文言文)
  • 赵充国破羌(白话文)
  • 匈奴归汉(文言文)
  • 匈奴归汉(白话文)
  • 恭显用事(文言文)
  • 恭显用事(白话文)
  • 成帝淫荒(文言文)
  • 成帝淫荒(白话文)
  • 河决之患(文言文)
  • 河决之患(白话文)
  • 通鉴纪事本末(二)
  • 卷第五
  • 丁傅用事(文言文)
  • 丁傅用事(白话文)
  • 董贤嬖倖(文言文)
  • 董贤嬖倖(白话文)
  • 王莽篡汉(文言文)
  • 王莽篡汉(白话文)
  • 光武中兴(文言文)
  • 光武中兴(白话文)
  • 卷第六
  • 光武平赤眉(文言文)
  • 光武平赤眉(白话文)
  • 光武平渔阳(文言文)
  • 光武平渔阳(白话文)
  • 光武平齐(文言文)
  • 光武平齐(白话文)
  • 光武平陇蜀(文言文)
  • 光武平陇蜀(白话文)
  • 楚王英之狱(文言文)
  • 楚王英之狱(白话文)
  • 马后抑外家(文言文)
  • 马后抑外家(白话文)
  • 窦氏专恣(文言文)
  • 窦氏专恣(白话文)
  • 西域归附(文言文)
  • 西域归附(白话文)
  • 卷第七
  • 两匈奴叛服(文言文)
  • 两匈奴叛服(白话文)
  • 诸羌叛服(文言文)
  • 诸羌叛服(白话文)
  • 鲜卑寇边(文言文)
  • 鲜卑寇边(白话文)
  • 嬖倖废立(文言文)
  • 嬖倖废立(白话文)
  • 梁氏之变(文言文)
  • 梁氏之变(白话文)
  • 卷第八
  • 宦官亡汉 党锢之祸 董卓之乱(文言文)
  • 宦官亡汉 党锢之祸 董卓之乱(白话文)
  • 黄巾之乱(文言文)
  • 黄巾之乱(白话文)
  • 韩马之叛(文言文)
  • 韩马之叛(白话文)
  • 袁绍讨公孙瓒(文言文)
  • 袁绍讨公孙瓒(白话文)
  • 通鉴纪事本末(三)
  • 卷第九
  • 曹操篡汉(文言文)
  • 曹操篡汉(白话文)
  • 孙氏据江东(文言文)
  • 孙氏据江东(白话文)
  • 刘备据蜀(文言文)
  • 刘备据蜀(白话文)
  • 卷第十
  • 吴蜀通好(文言文)
  • 吴蜀通好(白话文)
  • 诸葛亮出师 平南中附(文言文)
  • 诸葛亮出师 平南中附(白话文)
  • 吴侵淮南(文言文)
  • 吴侵淮南(白话文)
  • 魏平辽东(文言文)
  • 魏平辽东(白话文)
  • 明帝奢靡(文言文)
  • 明帝奢靡(白话文)
  • 司马懿诛曹爽(文言文)
  • 司马懿诛曹爽(白话文)
  • 吴易太子(文言文)
  • 吴易太子(白话文)
  • 诸葛恪寇淮南 孙綝逆节附(文言文)
  • 诸葛恪寇淮南 孙綝逆节附(白话文)
  • 卷第十一
  • 魏灭蜀(文言文)
  • 魏灭蜀(白话文)
  • 淮南三叛 文钦 毌丘俭 诸葛诞(文言文)
  • 淮南三叛 文钦 毌丘俭 诸葛诞(白话文)
  • 司马氏篡魏(文言文)
  • 司马氏篡魏(白话文)
  • 晋灭吴(文言文)
  • 晋灭吴(白话文)
  • 羌胡之叛 树机能 齐万年(文言文)
  • 羌胡之叛 树机能 齐万年(白话文)
  • 陈敏之叛(文言文)
  • 陈敏之叛(白话文)
  • 卷第十二
  • 西晋之乱 贾氏 诸王 胡羯 江左中兴附(文言文)
  • 西晋之乱 贾氏 诸王 胡羯 江左中兴附(白话文)
  • 通鉴纪事本末(四)
  • 卷第十三
  • 刘渊据平阳 杀太弟义附(文言文)
  • 刘渊据平阳 杀太弟义附(白话文)
  • 慕容据邺(文言文)
  • 慕容据邺(白话文)
  • 成李据蜀(文言文)
  • 成李据蜀(白话文)
  • 张氏据凉(文言文)
  • 张氏据凉(白话文)
  • 王敦平湘汉(文言文)
  • 王敦平湘汉(白话文)
  • 石勒寇河朔(文言文)
  • 石勒寇河朔(白话文)
  • 前赵平秦陇(文言文)
  • 前赵平秦陇(白话文)
  • 石勒灭前赵(文言文)
  • 石勒灭前赵(白话文)
  • 氐据仇池(文言文)
  • 氐据仇池(白话文)
  • 卷第十四
  • 祖逖北伐(文言文)
  • 祖逖北伐(白话文)
  • 王敦之乱(文言文)
  • 王敦之乱(白话文)
  • 苏峻之乱(文言文)
  • 苏峻之乱(白话文)
  • 燕讨段辽 讨宇文附(文言文)
  • 燕讨段辽 讨宇文附(白话文)
  • 赵魏乱中原 冉闵灭石氏附(文言文)
  • 赵魏乱中原 冉闵灭石氏附(白话文)
  • 卷第十五
  • 江左经略中原(文言文)
  • 江左经略中原(白话文)
  • 桓温伐燕(文言文)
  • 桓温伐燕(白话文)
  • 桓温灭蜀(文言文)
  • 桓温灭蜀(白话文)
  • 桓温废立(文言文)
  • 桓温废立(白话文)
  • 苻氏据长安 苻坚篡立
  • 苻氏据长安 苻坚篡立(白话文)
  • 苻秦灭凉(文言文)
  • 苻秦灭凉(白话文)
  • 苻秦灭燕(文言文)
  • 苻秦灭燕(白话文)
  • 卷第十六
  • 慕容叛秦复燕 肥水之役 姚苌灭秦 慕容灭西燕(文言文)
  • 慕容叛秦复燕 肥水之役 姚苌灭秦 慕容灭西燕(白话文)
  • 丁零叛燕(文言文)
  • 丁零叛燕(白话文)
  • 拓跋兴魏(文言文)
  • 拓跋兴魏(白话文)
  • 魏伐后燕 慕容德据广固附
  • 魏伐后燕 慕容德据广固附(白话文)
  • 通鉴纪事本末(五)
  • 卷第十七
  • 伪楚之乱(文言文)
  • 伪楚之乱(白话文)
  • 卢循之乱(文言文)
  • 卢循之乱(白话文)
  • 谯纵之乱(文言文)
  • 谯纵之乱(白话文)
  • 吕光据姑臧(文言文)
  • 吕光据姑臧(白话文)
  • 乞伏据金城(文言文)
  • 乞伏据金城(白话文)
  • 秃发据广武(文言文)
  • 秃发据广武(白话文)
  • 蒙逊据张掖(文言文)
  • 蒙逊据张掖(白话文)
  • 秦灭后凉(文言文)
  • 秦灭后凉(白话文)
  • 卷第十八
  • 冯跋灭后燕(文言文)
  • 冯跋灭后燕(白话文)
  • 蒙逊灭西凉(文言文)
  • 蒙逊灭西凉(白话文)
  • 乞伏灭南凉(文言文)
  • 乞伏灭南凉(白话文)
  • 蒙逊伐西秦(文言文)
  • 蒙逊伐西秦(白话文)
  • 刘裕灭南燕(文言文)
  • 刘裕灭南燕(白话文)
  • 刘裕灭后秦(文言文)
  • 刘裕灭后秦(白话文)
  • 赫连据朔方(文言文)
  • 赫连据朔方(白话文)
  • 魏灭北燕(文言文)
  • 魏灭北燕(白话文)
  • 魏灭夏(文言文)
  • 魏灭夏(白话文)
  • 魏灭北凉(文言文)
  • 魏灭北凉(白话文)
  • 魏平仇池(文言文)
  • 魏平仇池(白话文)
  • 卷第十九
  • 刘裕篡晋(文言文)
  • 刘裕篡晋(白话文)
  • 元魏寇宋(文言文)
  • 元魏寇宋(白话文)
  • 徐傅废立(文言文)
  • 徐傅废立(白话文)
  • 彭城王专政(文言文)
  • 彭城王专政(白话文)
  • 宋文图恢复(文言文)
  • 宋文图恢复(白话文)
  • 宗爱逆节(文言文)
  • 宗爱逆节(白话文)
  • 太子劭弑逆(文言文)
  • 太子劭弑逆(白话文)
  • 南郡王之叛(文言文)
  • 南郡王之叛(白话文)
  • 竟陵王之叛(文言文)
  • 竟陵王之叛(白话文)
  • 卷第二十
  • 废帝之乱(文言文)
  • 废帝之乱(白话文)
  • 宋明帝北伐(文言文)
  • 宋明帝北伐(白话文)
  • 萧道成篡宋(文言文)
  • 萧道成篡宋(白话文)
  • 魏迁洛阳(文言文)
  • 魏迁洛阳(白话文)
  • 萧鸾篡弑(文言文)
  • 萧鸾篡弑(白话文)
  • 通鉴纪事本末(六)
  • 卷第二十一
  • 元魏寇齐(文言文)
  • 元魏寇齐(白话文)
  • 萧衍篡齐(文言文)
  • 萧衍篡齐(白话文)
  • 南北交兵(文言文)
  • 南北交兵(白话文)
  • 魏伐柔然(文言文)
  • 魏伐柔然(白话文)
  • 卷第二十二
  • 肇忠用事(文言文)
  • 肇忠用事(白话文)
  • 邢峦寇巴西(文言文)
  • 邢峦寇巴西(白话文)
  • 梁魏争淮堰(文言文)
  • 梁魏争淮堰(白话文)
  • 元乂幽后(文言文)
  • 元乂幽后(白话文)
  • 六镇之叛(文言文)
  • 六镇之叛(白话文)
  • 元颢入洛(文言文)
  • 元颢入洛(白话文)
  • 元魏之乱(文言文)
  • 元魏之乱(白话文)
  • 卷第二十三
  • 魏分东西(文言文)
  • 魏分东西(白话文)
  • 高氏篡东魏 北齐(文言文)
  • 高氏篡东魏 北齐(白话文)
  • 宇文篡西魏 后周(文言文)
  • 宇文篡西魏 后周(白话文)
  • 侯景之乱(文言文)
  • 侯景之乱(白话文)
  • 卷第二十四
  • 梁氏乱亡 陈霸先篡梁(文言文)
  • 梁氏乱亡 陈霸先篡梁(白话文)
  • 西魏取蜀(文言文)
  • 西魏取蜀(白话文)
  • 萧勃据岭南(文言文)
  • 萧勃据岭南(白话文)
  • 王琳奔齐 陈伐齐附(文言文)
  • 王琳奔齐 陈伐齐附(白话文)
  • 齐显祖狂暴 常山王篡立附(文言文)
  • 齐显祖狂暴 常山王篡立附(白话文)
  • 安成王篡立 顼(文言文)
  • 安成王篡立 顼(白话文)
  • 周陈之叛(文言文)
  • 周陈之叛(白话文)
  • 宇文护逆节(文言文)
  • 宇文护逆节(白话文)
  • 周伐齐 周齐争宜阳附(文言文)
  • 周伐齐 周齐争宜阳附(白话文)
  • 吐谷浑盛衰(文言文)
  • 吐谷浑盛衰(白话文)
  • 通鉴纪事本末(七)
  • 卷第二十五
  • 周灭齐(文言文)
  • 周灭齐(白话文)
  • 杨坚篡周(文言文)
  • 杨坚篡周(白话文)
  • 始兴王谋逆(文言文)
  • 始兴王谋逆(白话文)
  • 隋灭陈(文言文)
  • 隋灭陈(白话文)
  • 隋易太子(文言文)
  • 隋易太子(白话文)
  • 卷第二十六
  • 突厥朝隋(文言文)
  • 突厥朝隋(白话文)
  • 隋讨高丽(文言文)
  • 隋讨高丽(白话文)
  • 炀帝亡隋(文言文)
  • 炀帝亡隋(白话文)
  • 高祖兴唐(文言文)
  • 高祖兴唐(白话文)
  • 卷第二十七
  • 唐平东都(文言文)
  • 唐平东都(白话文)
  • 唐平河朔(文言文)
  • 唐平河朔(白话文)
  • 唐平陇右(文言文)
  • 唐平陇右(白话文)
  • 唐平河西(文言文)
  • 唐平河西(白话文)
  • 唐平河东(文言文)
  • 唐平河东(白话文)
  • 唐平江陵(文言文)
  • 唐平江陵(白话文)
  • 唐平江淮(文言文)
  • 唐平江淮(白话文)
  • 唐平山东(文言文)
  • 唐平山东(白话文)
  • 卷第二十八
  • 太宗平内难(文言文)
  • 太宗平内难(白话文)
  • 太宗易太子(文言文)
  • 太宗易太子(白话文)
  • 太宗平突厥(文言文)
  • 太宗平突厥(白话文)
  • 唐平铁勒(文言文)
  • 唐平铁勒(白话文)
  • 唐平西突厥(文言文)
  • 唐平西突厥(白话文)
  • 太宗讨龟兹(文言文)
  • 太宗讨龟兹(白话文)
  • 太宗平高昌(文言文)
  • 太宗平高昌(白话文)
  • 太宗平吐谷浑(文言文)
  • 太宗平吐谷浑(白话文)
  • 通鉴纪事本末(八)
  • 卷第二十九
  • 贞观君臣论治(文言文)
  • 贞观君臣论治(白话文)
  • 唐平辽东(文言文)
  • 唐平辽东(白话文)
  • 吐蕃请和(文言文)
  • 吐蕃请和(白话文)
  • 突厥叛唐(文言文)
  • 突厥叛唐(白话文)
  • 唐平奚契丹(文言文)
  • 唐平奚契丹(白话文)
  • 卷第三十
  • 武韦之祸(文言文)
  • 武韦之祸(白话文)
  • 太平公主谋逆(文言文)
  • 太平公主谋逆(白话文)
  • 卷第三十一
  • 李林甫专政(文言文)
  • 李林甫专政(白话文)
  • 奸臣聚敛(文言文)
  • 奸臣聚敛(白话文)
  • 杨氏之宠(文言文)
  • 杨氏之宠(白话文)
  • 安史之乱(文言文)
  • 安史之乱(白话文)
  • 通鉴纪事本末(九)
  • 卷第三十二
  • 刘展之叛(文言文)
  • 刘展之叛(白话文)
  • 李辅国用事 张后 程元振附(文言文)
  • 李辅国用事 张后 程元振附(白话文)
  • 仆固怀恩之叛 周智光附(文言文)
  • 仆固怀恩之叛 周智光附(白话文)
  • 元载专权(文言文)
  • 元载专权(白话文)
  • 吐蕃入寇 代宗幸陕(文言文)
  • 吐蕃入寇 代宗幸陕(白话文)
  • 两税之弊(文言文)
  • 两税之弊(白话文)
  • 裴延龄奸蠹(文言文)
  • 裴延龄奸蠹(白话文)
  • 吐蕃叛盟(文言文)
  • 吐蕃叛盟(白话文)
  • 卷第三十三
  • 藩镇连兵 泾原之变 李怀光之叛附(文言文)
  • 藩镇连兵 泾原之变 李怀光之叛附(白话文)
  • 卷第三十四
  • 伾文用事(文言文)
  • 伾文用事(白话文)
  • 宪宗平蜀 刘闢(文言文)
  • 宪宗平蜀 刘闢(白话文)
  • 宪宗平吴 李锜(文言文)
  • 宪宗平吴 李锜(白话文)
  • 魏博归朝 田弘正(文言文)
  • 魏博归朝 田弘正(白话文)
  • 宪宗讨成德 王承宗(文言文)
  • 宪宗讨成德 王承宗(白话文)
  • 宪宗平淮蔡 吴元济 德宗讨吴少诚附(文言文)
  • 宪宗平淮蔡 吴元济 德宗讨吴少诚附(白话文)
  • 宪宗讨淄青 李师道(文言文)
  • 宪宗讨淄青 李师道(白话文)
  • 河朔再叛(文言文)
  • 河朔再叛(白话文)
  • 卷第三十五
  • 南诏归附(文言文)
  • 南诏归附(白话文)
  • 宦官弑逆 甘露之变附(文言文)
  • 宦官弑逆 甘露之变附(白话文)
  • 朋党之祸(文言文)
  • 朋党之祸(白话文)
  • 武宗平泽潞(文言文)
  • 武宗平泽潞(白话文)
  • 裘甫寇浙东(文言文)
  • 裘甫寇浙东(白话文)
  • 通鉴纪事本末(十)
  • 卷第三十六
  • 庞勋之乱(文言文)
  • 庞勋之乱(白话文)
  • 回鹘叛服(文言文)
  • 回鹘叛服(白话文)
  • 吐蕃衰乱 唐复河湟附(文言文)
  • 吐蕃衰乱 唐复河湟附(白话文)
  • 蛮导南诏入寇(文言文)
  • 蛮导南诏入寇(白话文)
  • 李克用归唐(文言文)
  • 李克用归唐(白话文)
  • 卷第三十七
  • 黄巢之乱(文言文)
  • 黄巢之乱(白话文)
  • 藩镇之乱(文言文)
  • 藩镇之乱(白话文)
  • 杨行密据淮南(文言文)
  • 杨行密据淮南(白话文)
  • 王建据蜀(文言文)
  • 王建据蜀(白话文)
  • 卷第三十八
  • 诸镇相攻(文言文)
  • 诸镇相攻(白话文)
  • 朱温取淄青(文言文)
  • 朱温取淄青(白话文)
  • 朱温篡唐 崔胤诛宦官附(文言文)
  • 朱温篡唐 崔胤诛宦官附(白话文)
  • 郢王篡弑(文言文)
  • 郢王篡弑(白话文)
  • 李氏据凤翔 岐蜀相攻附(文言文)
  • 李氏据凤翔 岐蜀相攻附(白话文)
  • 卷第三十九
  • 钱氏据吴越 董昌僭逆附(文言文)
  • 钱氏据吴越 董昌僭逆附(白话文)
  • 王氏据闽中(文言文)
  • 王氏据闽中(白话文)
  • 刘氏据广州(文言文)
  • 刘氏据广州(白话文)
  • 高氏据荆南(文言文)
  • 高氏据荆南(白话文)
  • 徐氏篡吴(文言文)
  • 徐氏篡吴(白话文)
  • 通鉴纪事本末(十一)
  • 卷第四十
  • 马氏据湖南(文言文)
  • 马氏据湖南(白话文)
  • 晋王灭燕(文言文)
  • 晋王灭燕(白话文)
  • 后唐灭梁(文言文)
  • 后唐灭梁(白话文)
  • 庄宗灭蜀(文言文)
  • 庄宗灭蜀(白话文)
  • 卷第四十一
  • 邺都之变 李绍琛之叛附(文言文)
  • 邺都之变 李绍琛之叛附(白话文)
  • 安重诲专权(文言文)
  • 安重诲专权(白话文)
  • 秦王之乱 两王篡弑附(文言文)
  • 秦王之乱 潞王篡弑附(白话文)
  • 契丹入寇(文言文)
  • 契丹入寇(白话文)
  • 孟知祥据蜀(文言文)
  • 孟知祥据蜀(白话文)
  • 石晋篡唐(文言文)
  • 石晋篡唐(白话文)
  • 范杨之叛 范延光 杨光远(文言文)
  • 范杨之叛 范延光 杨光远(白话文)
  • 卷第四十二
  • 契丹灭晋 刘知远复汴京附(文言文)
  • 契丹灭晋 刘知远复汴京附(白话文)
  • 三叛连兵(文言文)
  • 三叛连兵(白话文)
  • 郭威篡汉 刘旻据河东附(文言文)
  • 郭威篡汉 刘旻据河东附(白话文)
  • 世宗征淮南(文言文)
  • 世宗征淮南(白话文)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