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67千字
字数
2018-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经学史的角度对宋代《周礼》学全面深入地进行了研究。
内容简介
《周礼》是十三经中唯一一部详言制度之书,体制宏大,内容博富,因寄托了儒家社会政治制度的诸多理想,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自汉代以来,总与历史上的政治变革联系在一起,历代研究者、议政者不胜枚举,研究论著层出不穷。
本书从宋代《周礼》研究与时代社会互动的角度,将宋代《周礼》学史划分为六个阶段,依次进行探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序
- 第一章 宋代《周礼》学的研究基础
- 第一节 宋代以前的《周礼》学文献与《周礼》研究
- 一、两汉《周礼》学文献与《周礼》研究
- 二、魏晋南北朝《周礼》学文献与《周礼》研究
- 三、隋唐《周礼》学文献与《周礼》研究
- 第二节 宋代《周礼》学文献概述
- 一、宋代《周礼》学文献的数量及其存佚情况
- 二、宋代《周礼》学文献的分类
- 第三节 宋代《周礼》学研究现状述评
- 一、通论性研究
- 二、专题性研究
- 三、个案性研究
- 四、资料辑录
- 第二章 北宋《周礼》学
- 第一节 北宋《周礼》学述论
- 一、建隆至康定年间
- 二、庆历至治平年间
- 三、熙宁至靖康年间
- 第二节 李觏《周礼致太平论》
- 一、李觏《周礼致太平论》的撰著流传情况
- 二、李觏《周礼致太平论》的内容和体例
- 三、从《周礼致太平论》看李觏对《周礼》本经的认识
- 四、李觏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
- 五、李觏《周礼致太平论》的解经特色
- 六、李觏《周礼致太平论》的学术影响
- 第三节 王安石《周官新义》
- 一、王安石《周官新义》的撰著背景
- 二、王安石《周官新义》的流传与辑佚
- 三、王安石《周官新义》辑本的内容与体例
- 四、从《周官新义》看王安石对《周礼》的态度
- 五、从《周官新义》看王安石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
- 六、王安石《周官新义》的解经特点
- 七、王安石《周官新义》的学术影响
- 第四节 王昭禹《周礼详解》
- 一、王昭禹《周礼详解》的流传情况
- 二、王昭禹《周礼详解》的内容和体例
- 三、从《周礼详解》看王昭禹对《周礼》的认识
- 四、从《周礼详解》看王昭禹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
- 五、王昭禹《周礼详解》的解经特色
- 第三章 南宋《周礼》学(上)
- 第一节 南宋《周礼》学述论
- 一、建炎至绍兴年间
- 二、隆兴至开禧年间
- 三、嘉定至南宋末年
- 第二节 黄度《周礼说》
- 一、黄度《周礼说》的流传情况
- 二、清人对黄度《周礼说》的辑佚
- 三、黄度《周礼说》辑本的内容与体例
- 四、从《周礼说》看黄度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
- 五、黄度《周礼说》的解经特色
- 第三节 俞庭椿《周礼复古编》
- 一、俞庭椿《周礼复古编》的流传情况
- 二、俞庭椿《周礼复古编》的内容与体例
- 三、从《周礼复古编》看俞庭椿对《周礼》本经的认识
- 四、俞庭椿《周礼复古编》补亡《冬官》的尝试
- 五、俞庭椿《周礼复古编》补亡《冬官》的方法
- 六、俞庭椿《周礼复古编》的学术影响
- 第四节 易祓《周官总义》
- 一、易祓《周礼总义》的流传情况
- 二、清人对易祓《周礼总义》的辑佚
- 三、易祓《周官总义》辑本的内容与体例
- 四、从《周官总义》看易祓对《周礼》的认识
- 五、从《周官总义》看易祓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
- 六、易祓《周官总义》的解经特点
- 第四章 南宋《周礼》学(中)
- 第一节 叶时《礼经会元》
- 一、叶时《礼经会元》的流传情况
- 二、叶时《礼经会元》的内容与体例
- 三、从《礼经会元》看叶时对《周礼》本经的认识
- 四、从《礼经会元》看叶时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
- 五、叶时《礼经会元》的解经特色
- 第二节 郑伯谦《太平经国书》
- 一、郑伯谦《太平经国书》的流传情况
- 二、郑伯谦《太平经国书》的内容与体例
- 三、从《太平经国书》看郑伯谦对《周礼》本经的认识
- 四、从《太平经国书》看郑伯谦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
- 五、郑伯谦《太平经国之书》的解经特色
- 第三节 朱申《周礼句解》
- 一、朱申《周礼句解》的流传情况
- 二、朱申《周礼句解》的内容与体例
- 三、从《周礼句解》看朱申对《周礼》本经的认识
- 四、从《周礼句解》看朱申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
- 五、朱申《周礼句解》的解经特点
- 第四节 魏了翁《周礼折衷》
- 一、魏了翁《周礼折衷》的流传情况
- 二、魏了翁《周礼折衷》的内容与体例
- 三、魏了翁对《周礼》本经的认识
- 四、从《周礼折衷》看魏了翁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
- 五、从《周礼折衷》看魏了翁对王安石《周官新义》的态度
- 六、魏了翁《周礼折衷》的解经特点
- 第五章 南宋《周礼》学(下)
- 第一节 王与之《周礼订义》
- 一、王与之《周礼订义》撰著考
- 二、王与之《周礼订义》的流传情况
- 三、王与之《周礼订义》的内容与体例
- 四、从《周礼订义》看王与之对《周礼》本经的认识
- 五、王与之《周礼订义》的解经特色
- 六、王与之《周礼订义》的学术价值
- 第二节 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
- 一、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的流传情况
- 二、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的内容与体例
- 三、从《鬳斋考工记解》看林希逸对《周礼》的认识
- 四、从《鬳斋考工记解》看林希逸对郑玄《周礼注》的态度
- 五、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的解经特色
- 六、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的学术影响
- 第三节 永嘉学派的《周礼》学说
- 一、郑伯熊的《周礼》学说
- 二、薛季宣的《周礼》学说
- 三、陈傅良的《周礼》学说
- 四、叶适的《周礼》学说
- 五、曹叔远的《周礼》学说
- 六、孙之宏的《周礼》学说
- 七、小结
- 第六章 宋人关于《周礼》真伪的辨疑
- 第一节 北宋辨疑《周礼》真伪的主要观点
- 一、尊《周礼》为经
- 二、尊且疑
- 三、疑《周礼》非经
- 四、诋《周礼》为伪书
- 第二节 南宋辨疑《周礼》真伪的主要观点
- 一、尊《周礼》为经
- 二、尊且疑
- 三、疑《周礼》非经
- 四、诋《周礼》为伪书
- 第三节 总结
- 一、北宋辨疑《周礼》真伪的发展历程
- 二、南宋辨疑《周礼》真伪的发展历程
- 三、两宋辨疑《周礼》真伪的特点
- 第七章 宋人关于《周礼》作者的辨疑
- 第一节 北宋辨疑《周礼》作者的主要观点
- 一、周公作《周礼》
- 二、《周礼》非周公亲撰,但同周公关系密切
- 三、战国人作《周礼》
- 四、秦或汉初人作《周礼》
- 五、汉代人作《周礼》
- 第二节 南宋辨疑《周礼》作者的主要观点
- 一、周公作《周礼》
- 二、《周礼》非周公亲撰,但同周公关系密切
- 三、战国人作《周礼》
- 四、秦或汉初人作《周礼》
- 五、西汉人作《周礼》
- 六、后学编纂历代之书成《周礼》
- 第三节 总结
- 一、北宋辨疑《周礼》作者的发展历程
- 二、南宋辨疑《周礼》作者的发展历程
- 三、两宋辨疑《周礼》作者的特点
- 第八章 宋人对郑玄《周礼注》的攻驳
- 第一节 宋人对郑玄《周礼注》的批评
- 一、注经不合经文本意
- 二、引汉制解经多有不当
- 三、臆断解经
- 四、引谶纬之说解经荒诞
- 五、注经之说前后矛盾
- 六、欠缺对经典义理的阐发
- 七、解经牵强穿凿
- 八、解经拘泥
- 九、解经不简明
- 十、小结
- 第二节 宋人驳斥郑玄《周礼注》的方法
- 一、运用其他经典的相关记载驳斥郑玄《周礼注》
- 二、运用《周礼》本经的相关记载驳斥郑玄《周礼注》
- 三、从义理的角度驳斥郑玄《周礼注》
- 四、从情理的角度驳斥郑玄《周礼注》
- 五、引汉儒《周礼》注说驳斥郑玄《周礼注》
- 六、以宋人新说驳斥郑玄《周礼注》
- 第三节 宋人驳斥郑玄《周礼注》之得失
- 一、宋人驳斥郑玄《周礼注》之得
- 二、宋人驳斥郑玄《周礼注》之失
- 三、小结
- 第九章 “《冬官》不亡”说的滥觞、发展及其学术影响
- 第一节 “《冬官》不亡”说之滥觞
- 一、胡宏
- 二、程大昌
- 第二节 “《冬官》不亡”说之发展
- 一、第一部补亡《冬官》之作问世
- 二、“《冬官》不亡”说在南宋流行开来
- 第三节 “《冬官》不亡”说之学术影响
- 一、“《冬官》不亡”派的出现与壮大
- 二、促成《考工记》专门研究的兴起
- 第十章 《考工记》专门研究的兴起及其学术影响
- 第一节 宋代《考工记》专门研究兴起之原因
- 一、宋代文化繁荣,经学变古创新
- 二、《考工记》补亡《冬官》合理性受到质疑
- 三、“《冬官》不亡”说流行
- 第二节 南宋《考工记》专门研究兴起之概况
- 一、两类《考工记》文献
- 二、对《考工记》作者的探讨有所增加
- 三、对《考工记》成书时代的探讨趋向多元
- 四、出现对《考工记》补亡《冬官》合理性的探讨
- 五、出现对《考工记》名官之意的研究
- 六、出现对《考工记》内容残缺错乱的研究
- 七、开始强调《考工记》是独立的古书
- 第三节 宋代《考工记》专门研究兴起之学术影响
- 一、宋以后专门类《考工记》文献日益增多
- 二、宋以后以图注解《考工记》的方式开始流行
- 第十一章 宋代《周礼》学的特点
- 第一节 宋代《周礼》学文献的特点
- 第二节 宋代《周礼》学观点的特点
- 第三节 宋代《周礼》学在经典解释方法上的特点
- 一、以义理解《周礼》
- 二、以议论解《周礼》
- 三、通经和致用紧密结合
- 四、改经、删经、移易经文以就己说
- 第十二章 宋代《周礼》学在《周礼》学史上的地位
- 第一节 宋代《周礼》学对汉唐《周礼》学成果的继承
- 一、对汉唐《周礼》学观点的继承
- 二、对汉唐《周礼》学训诂考据之说的吸纳
- 第二节 宋代《周礼》学对元、明、清《周礼》学研究的影响与启发
- 结语
- 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