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二期。

内容简介

本刊以实证法学研究方法为中心,通过实证研究来反思法学理论,并对法律实践进行理论提炼与实证分析,填补了法学研究的空白领域,属于法学定量研究等前沿领域。

第二期选择了劳动合同法相关内容作为争鸣主题,选择正反两位专家观点形成争鸣。第二期还收纳了多篇优秀的实证法学研究论文。

目录

  • 版权信息
  • 《实证法学研究》编委会
  • 【争鸣:劳动法的利益分配】
  • 我们需要一部什么样的劳动合同法?
  • 引言
  • 一 关于《劳动合同法》的争论
  • 二 《劳动合同法》实施现状
  • 三 构建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劳动合同法
  • 中国劳动者过度保护的迷思与澄清
  • 一 导论:“劳动者过度保护”说法的由来——变迁与回溯
  • 二 为何中国的劳动者保护远未到位?
  • 三 “过度保护”之说的合理性:硬币的另一面
  • 四 结语:加强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理性思考
  • 【论文】
  • “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实施困境与实现路径
  • 一 “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渊源
  • 二 “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在《条例》中的体现
  • 三 “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在实践中的困境
  • 四 真正实现“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可能路径
  • 多样性的统一:实证视角下政务公开“信息歧义”的产生及应对策略
  • 一 政务公开“信息歧义”的生成
  • 二 基于“信息歧义”的误读
  • 三 政务信息的媒介话语交流策略
  • 结语
  • 四川省成都市“双随机、一公开”实践调研报告
  • 一 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的科学依据
  • 二 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的现实意义
  • 三 “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的运行机制
  • 四 “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的创新亮点
  • 五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的成都实践
  • 从《人民法院组织法》修订看人民法院内设机构改革
  • 一 创新与突破:《修订草案》关于人民法院内设机构的主要规定
  • 二 问题与弊端:法院内设机构传统设置模式的不足
  • 三 探索与实践:机构设置新模式的深圳法院样本
  • 四 参考与借鉴:对深圳新设法院两种内设机构设置模式的评析
  • 未成年人犯罪基础原因解构和预防体系构建
  • 一 实证考察: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心理分析
  • 二 追根溯源:未成年人犯罪的“元原因”在家庭
  • 三 路径探寻:以亲职教育前置和强制为核心改善家庭教育
  • 关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调研分析
  • 一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审理概况及特点
  • 二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三 审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建议
  • “批复性执行规范”运行效果的实践检视
  • 引言
  • 一 据以考察的样本及外观解剖
  • 二 “批复性执行规范”的使命(涵摄)
  • 三 “批复性执行规范”的效果预设
  • 四 “批复性执行规范”的实际效应
  • 五 从需求出发:以问题为核心的“效果矫正”
  • 破产制度的运行实践与完善路径
  • 一 破产案件快审机制是建立法治化市场退出机制的现实需求
  • 二 破产案件快审机制之破产简易程序的域内外实践
  • 三 破产案件快审机制的设计
  • 结语
  • 论我国互联网法律服务的现状与前景
  • 一 互联网法律服务的界定
  • 二 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基本情况
  • 三 互联网法律服务企业的运营方式及经营策略
  • 四 互联网法律服务企业经营状态及存在的问题
  • 五 互联网法律服务的发展前景
  • 结语
  • 【附录】
  • 稿件规范与注释体例
  • 《实证法学研究》约稿函
  • 【编者手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