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7.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8千字
字数
2022-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城市展现文明的形态,用城市串连历史的轨迹,回望中国历代城市演进背后的文化内涵。
内容简介
当今世界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城市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每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非农经济的支点。
然而,城市的意义并不只体现在实用功能上。作者极富创见地将城市作为观察中国文明与历史的切入口,系统地剖析了几千年来文明的发展与历史的演进怎样体现在城市建设中。
本书以大量中西文献及前沿考古成果为依托,从军事和政治体制、经济状况、领土变化等方面梳理了自新石器时代到当下的城市发展脉络,力求细致还原五千年中华文明和城市的变化轨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导言 文明、城市、历史与中国特色
- 文明的定义
- 文明与城市:城市的兴起是文明形成的基础
- 文明、城市与历史
- 文明的分类、“文明冲突”与“文明衰落”
- 关于中国城市文明史的主要观点
-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及文明的内涵
- 中国的文化与文明观
- 中华文明的道德与和平特点
- 中华文明的韧性与可持续性
- 本书的组织
- 第一章 序幕:中国城市文明的起源及分期
- 中国文明与城市的土生性
- 多元的先民文化
- 中国何时跨进文明门槛?
- 第二章 新石器中期:从原始聚落到初城
- 原始文明
- 仰韶晚期的聚落
- 结论:初城是文明的前夜
- 第三章 新石器晚期:龙山时代的城邦
- 什么是城邦?
- 西方古文明的城邦
- 古埃及城邦
- 两河流域城邦
- 龙山时代的社会
- 龙山聚落和城市
- 龙山城市的结构和功能
- 结论:龙山时代的城市文明
- 第四章 夏代:青铜时代初期的城市文明
- 中国文明奠基于夏代
- 古籍及考古发现中的夏代
- 诸王世系与主要历史变迁
- 国家的结构
- 夏代开拓了中国文明新纪元
- 王室垄断的青铜冶铸开启了青铜时代
- 礼乐制度与“家天下”世袭制的确立
- 夏代的地域空间组织与城市体系
- 核心地区
- 周边边远地区
- 二里头反映的夏代城市文明
- 宫殿与宗庙
- 作坊区、祭祀区与一般居住区
- 结论:中华文明新阶段——世袭封建王朝与青铜时代的开端
- 夏代的真实存在
- 由“大同”到“小康”
- 世袭王朝国家与新都城规划
- 第五章 商代:青铜时代鼎盛期的城市文明
- 中国有现存文字的第一个朝代
- 先商人的来源与商代“家天下”世袭王朝
- 先商与下七垣文化
- 商王世系与考古文化分期
- 商王朝治国理念、疆域、制度与社会
- 治国理念:仁君
- 疆域构成与封建制度
- 行政和军事架构
- 税制、货币、贸易和法典
- 冶铜技术的发展和传播
- 早商的城市体系
- 都 城
- 距都城300千米内的区域性中心
- 边缘地区的区域性中心
- 晚商的主要城市
- 结论:商代已建立封建特色的中国城市文明的基础
- 第六章 周与战国:典章制度的成熟期
- 中华文明与历史的分水岭
- 三代的理想:周王朝及其统治理念
- 封建制度
- 国土结构与官制
- 宗法制度
- 井田制度与城乡分野
- 典章制度与教化
- 五 经
- 教化:教育制度与内容
- 《考工记》与中国城市规划中的文明印记
- 战国:铁器时代开始,封建体制变革
- 东周和战国的新城市文明
- 结论:中国城市文明新阶段与城市的礼乐代表意义的定型
- 第七章 秦汉:大一统集权体制与行政型城市
- 秦开创新型王朝及奠定了中国的概念
- 统一大国下的新行政和新经济
- 汉代的城市与城市化
- 汉代的城市结构
- 结论:行政型城市主导了统一帝国的城市文明
- 第八章 唐代:儒家模式的黄金期
-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至隋唐的大一统
- 唐代政治体制与社会
- 唐代的城市化和城市发展
- 唐代的城市结构
- 结论:唐代体现了中华大一统下的城市文明特点
- 第九章 宋代:工商业发展与新城市文明
- 中华文明的又一高峰
- 两宋社会的特点
- 抑军政策
- 文人官僚政治的形成和儒学的复兴
- 商业国家
- 宋代城市文明的新动力
- 城市的工商业发展
- 商业镇与草市的出现
- 沿河、沿海和沿边的空间分布
- 新市民社会的出现
- 新的城市资产阶级
- 规模庞大的城市普通民众
- 城市功能与城乡关系变化
- 宋代城市案例
- 结论:概念与制度创新促进了城市文明发展
- 第十章 明代:中华城市文明的重建
- 元代是中国城市文明的黑暗时代
- 宋元朝代更替,中华文明延续
- 民族政策阻碍文化与经济发展
- 城市化天平倾向南方
- 重拾自信与复兴中华文明
- 军事大国与版图的巩固
- 礼义之邦、德治与教化的重建
- 经济新发展
- 明代的城市化
- 明代城市案例
- 结论:中华城市文明的重建
- 第十一章 清代:由新儒学到西力东渐
- 清代:中国城市文明又一分水岭
- 女真:又一个继承大统的边族
- 天下一统,华夷一家
- 重农、德治、教化
- 清代前期的城市化:传统的中国城市文明
- 城市化动力
- 区域间贸易与城市类型
- 新的全球化因素
- 新儒学的城市文明
- 清代后期的双轨城市化:半殖民地城市的出现
- 西方霸权的入侵
- 列强主导的城市化
- 列强影响下的新城市类型
- 其他现代城市和城市化的空间分布
- 清代城市案例
- 结论: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
- 清初的新儒学
- 中华文明的警钟:西方海权使中国失去地理纵深
- 第十二章 现代中国:中华文明的社会主义探索
- 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办法 (1949年之前)
-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城市(1949—1981)
-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城市化(1949—1981)
- 改革开放前出现的城市文明(1949—1981)
-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 城市功能的社会主义改造
- 城市社会的失衡
- 工农协调发展的城市区域(city-region)
- 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土地利用)结构
- 向市场经济转型:转型期的中国城市(1981—2005)
- 后冷战时期的改革开放思路
- 新一轮经济全球化
- 都会经济区:区域性城市群的出现
- 深圳:中国首个转型城市案例(1979—2005)
- 2005年后的发展:和平崛起
- 结论:中华文明的复兴
- 第十三章 回顾与前瞻:中国城市文明史的启示
- 城市是文明的载体
- 中国城市文明发展历程
- 由早期农业的环壕聚落到进入文明的龙山城市
- 夏、商、周三代奠定了传统的德与礼乐之治
- 由汉至清的儒学
- 中华文明史的五个主轴
- 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变化
- 探讨中国现代城市文明的路向
- 中华文明有自己的特色
- 中华文明的“自决能力”
- 1990年后的文明冲突与对历史终结的讨论
- 中国模式
- 中华文明的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 参考文献
-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