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既有敦煌研究院提供的珍贵图片,又有《生活》摄影师实地拍摄的图片,精美、大气、有意境,富含人文张力和表现力。

内容简介

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要真正理解中国,认识中国,特别是中国古代艺术史,敦煌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直以来,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敦煌以及其背后的历史似乎遥不可及。但实际上,敦煌不仅属于学界,更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要“继续敦煌”,实有必要让敦煌走出学界,走进大众。

2010年和2013年,《生活》杂志的采编团队几次前往敦煌、兰州等地,对几代“敦煌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采访。这本书是4年多追踪历程的结集,将呈现一场冥冥之中的相遇——一座洞窟与一个(群)人的相遇,千年佛国与数十载人生的相遇。莫高窟与她的守望者们,在荒漠中相互召唤并彼此守候。他们的守护延长了莫高窟的生命,而在敦煌,他们也找到自我,找到艺术、文化乃至人生的新路。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敦煌的召唤
  • 前言: 一生的归宿
  • 卷一:边城风云
  • 一五六窟 常书鸿
  • 一五九窟 常沙娜
  • 二八五窟 段文杰 关友惠
  • 一七二窟 史苇湘 欧阳琳
  • 九八窟 孙儒 李其琼
  • 一六一窟 李云鹤
  • 六一窟 李贞伯 万庚育
  • 卷二:民族的阵痛
  • 一三〇窟 向达
  • 二二〇窟 平山郁夫 胡伟 侯黎明 娄婕
  • 一七窟 石晴通
  • 一七窟 吴芳思 魏泓
  • 一五六窟 柴剑虹
  • 三二三窟 荣新江
  • 卷三:大漠美术馆
  • 一九四窟 何鄂
  • 二五四窟 赵俊荣 邵宏江
  • 二八五窟 侯黎明 娄婕
  • 二五四窟 陈海涛 陈琦
  • 榆林廿九窟 王学丽 徐铭君
  • 卷四:继续敦煌
  • 九八窟 王旭东
  • 八五窟 苏伯民
  • 四二八窟 赵声良
  • 二二〇窟 张先堂
  • 一五八窟 李萍
  • 五五窟 吴健
  • 北区石窟 彭金章
  • 二七五窟 樊锦诗
  • 附录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完《敦煌:众人受到召唤》

    立体展現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員群像,兼顾了纵向的历史感和横向的专业分工。有生活质感、人生况味和专业含量。几代敦煌人的故事统摄在 “众人受到召唤” 的主题下,充满朴实的理想主义和使命感。专题采访抢救式保留了很多人物的一手回忆,相对而言,对当下采访视野之外的内容只能略写。文字优美而有温度,不失 “三联” 水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终有一天还是将灰飞烟灭,绝非人力所能挽回。可是,一代接一代的敦煌人,仍在努力,也仍要守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敦煌,人类文化遗产

        敦煌,这个名字让世界和人类为之跪拜。曾经是中华民族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六大宗教和十余个民族文化的融汇之地。多个民族共同供养的文化之地。在公元 366 年,乐和尚在这里开凿了第一座洞窟,此后一千多年的营造,莫高窟成为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完整、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美的佛教艺术遗存。虽然历经沧桑,在保存着 735 个洞窟,其中包括 45000 平方米壁画和 2000 多身彩塑,涵盖文化、艺术、科技、政治、经济、宗教以及日常生活的诸多层面,向我们现代人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沧海桑田,日月变化。她就在那里,安静的守望着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静看岁月流逝... 在保护和修复这些文化遗产时,老一辈人,经历了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事迹。生活非常艰苦,大家住土房,喝咸水,拉肚子,不适应,面对风沙肆虐,寒暑更迭,坚持工作着,可能是受到佛陀感召… 不管怎样,精神可嘉,为祖国文化遗产恢复,做出巨大的贡献。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