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4.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1千字
字数
2017-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于在传统东亚秩序中至关重要的礼治因素进行了全面剖析,明确提出了“礼治稳定说”。
内容简介
中国无疑是传统东亚秩序的主导国,但中国何以能够发挥主导作用?除了实力优势,恐怕规范力量,即“礼”或“理”,也是不可或缺的。跟大多数既有研究着重从实力角度解释中国与传统东亚秩序的兴衰不同,礼治是维系传统东亚秩序的重要支柱,其意义不亚于以实力为依托的统治。
所谓礼或理,就是传统东亚秩序中由中国主导制定,此后逐步被各个地缘次级区域主要国家接受,具有普遍礼仪意义的国际关系准则,如克己复礼、礼尚往来、失礼入刑等。礼跟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所强调的规范非常相似。传统东亚秩序中的礼(理)不仅跟主导国家的实力(力)密切相关,而且还直接事关国家间的利益分配(利),因此是比规范更为复杂的概念。
当理、力、利三者处于一种相互配合和彼此适应的情境时,传统东亚秩序就会处于稳定状态,形成所谓的“礼秩”。形象地用一大三小镶嵌在一起的四个正三角形来描绘传统东亚秩序的4Li稳定模型。其中,“理”三角由克己复礼、礼尚往来、失礼入刑三个礼治原则构成;“力”三角由示威、示好、示范三种礼仪逻辑下的权力运用方式构成;“利”三角由册封、贡赐、和亲三大主要天下礼制构成。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序
- 导言
- 第一章 地缘学视角下的传统东亚秩序
- 第一节 从地缘学的视角考察传统东亚秩序
- 第二节 传统东亚秩序的中枢区域和中央国家
- 第三节 传统东亚秩序的其他三个次级地缘区域
- 一、传统东亚秩序的小中华区域
- 二、传统东亚秩序的游牧区域
- 三、传统东亚秩序的曼陀罗区域
- 第二章 传统东亚秩序的礼治:一种分析框架
- 第一节 跨学科视野下的礼:文献综述
- 一、比较视野下的礼、仪和礼仪
- 二、礼的四大价值追求:经学与美学的诠释
- 三、礼的两种社会功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解释
- 四、礼与权力的三组关系: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的分析
- 第二节 传统东亚秩序中的天下礼:概念提出
- 一、比较视野下传统东亚秩序的核心要素
- 二、国际法如何整合国际秩序的核心要素
- 三、传统东亚秩序存在“天下礼”而非“国际法”
- 四、天下礼的基本内容
- 第三节 传统东亚秩序的礼治:理、力与利的分析
- 一、礼治之理:天下礼的基本原则
- 二、礼治之力:权力资源运用的礼仪逻辑
- 三、礼治之利:礼仪化的国际制度
- 四、传统东亚秩序的礼秩与“4Li稳定模型”
- 第三章 传统东亚秩序的历史演进与礼治稳定
- 第一节 传统东亚秩序的历史演进与长稳定
- 一、国际秩序的系统性、自行组织性和演进性
- 二、传统东亚秩序的历史演进过程
- 三、国际秩序稳定性的内涵与传统东亚秩序的长稳定
- 第二节 从国际秩序稳定理论到传统东亚秩序稳定理论
- 一、国际秩序稳定理论的基本范式
- 二、传统东亚秩序如何保持稳定:不同维度的解释
- 三、传统东亚秩序礼治稳定说的提出
- 第三节 传统东亚秩序宗藩观念的演进
- 一、传统东亚秩序的天下文化和宗藩观念
- 二、传统东亚秩序宗藩观念的君臣认同和拟血缘认同
- 三、传统东亚秩序宗藩观念与国家的战争动机
- 第四节 传统东亚秩序天下礼制的演进
- 一、传统东亚秩序册封礼制的演进
- 二、传统东亚秩序贡赐礼制的演进
- 三、传统东亚秩序和亲礼制的演进
- 第五节 传统东亚秩序塔型结构的演进
- 一、传统东亚秩序体系结构的层次性和层级性
- 二、传统东亚秩序的覆钵塔型结构和楼阁塔型结构
- 三、传统东亚秩序塔型结构中的国家排列
- 第四章 传统东亚秩序的维系与礼治下的和平
- 第一节 传统东亚秩序的王朝正统与相关礼仪
- 一、中央国家王朝正统的建构维系与封禅礼仪
- 二、传统东亚秩序天下正统的建构维系与册封礼仪
- 第二节 传统东亚秩序的天下正统与主要战争
- 一、传统东亚秩序的天下正统与主要战争的相关性
- 二、重塑天下正统国际战争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 第三节 传统东亚秩序礼治下的和平:1760—1840年
- 一、礼治下的和平:建构与维系
- 二、从“中国礼仪之争”到传统东亚秩序及其礼治的崩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中文部分
- 外文部分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2001年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旦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