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李迅雷谈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各大趋势。

内容简介

所谓趋势,就是市场运动的大方向,随着经济或市场发展阶段的不同,趋势的方向也不一样。作为投资者,把握了市场的大方向就意味着顺风顺水。

本书对全球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变化和疫情影响下投资市场的新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对经济和市场的趋势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其对投资机会和投资结构的影响。

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分化的趋势日渐突显,在商品总量、货币总量和资产总量均已处于过剩阶段时,只能寻求结构性的机会。

作者从多个维度,用大量数据发现趋势,通过存量经济主导下的强者恒强、此消彼长和优胜劣汰三大特征给出了市场投资方向性的建议,提示了房地产发展的周期与投资机会。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第一章 全球经济步入下行周期:长期和平的利弊及因果律
  • 为什么全球经济将步入高震荡低增长模式
  • 全球经济接力赛缺乏接棒者
  • 和平环境下的结构性问题固化——改革知易行难
  • 利益格局被打破——动荡不可避免
  • 从2021年政策取向看资本市场的分化与投资机会
  •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
  • 2021年经济走势:前高后低
  • 2021年的投资机会
  • 从流动性角度看经济减速下的投资机会
  • 流动性过剩永远是相对概念
  • 我们正面临更广义的流动性衰减
  • 投资相对论:流动性的机会在哪里
  • 货币政策究竟如何影响股价
  • 货币供应量变化对股价影响趋弱
  • 创新工具运用下货币政策对股市影响进一步趋弱
  • 多维度分析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 经济下行压力与股市上行动力
  • 经济晴雨表还是经济质量晴雨表
  • 虚实之间:股市成为最佳交汇点
  • 境外和境内:估值水平决定配置需求
  • 第二章 资本市场映射宏观大势与结构变化
  • 相信趋势的力量
  • 市场如何演变:长期适用形式逻辑,短期适用辩证逻辑
  • 思维决定回报率:博弈还是配置
  • 趋势的力量
  • 蓝筹的力量究竟有多大——让岁月来验证
  • 今日蓝筹未必能成为明日蓝筹
  • 究竟什么样的行业龙头才值得重仓
  • 如何赢得高回报:寻找有10倍成长潜力的股票
  • 山的后面还是山吗
  • 把钱埋在什么地方才能不贬值
  • 为什么埋在地下的东西那么值钱
  • 存款不如持现金的逻辑并不荒诞
  • 该把钱“埋”到哪类资产上
  • 第三章 存量经济时代
  • 分化渐成趋势——投资该如何选择
  • 分化时代——落后未必就会进步,差距未必就会缩小
  • 大部分城市人口净流出的城镇化还将持续多久
  • 一叶难知秋:寻找枝茂叶盛的确定性机会
  • 公募基金超高业绩能否持续
  • 市场估值结构的变化给机构投资者带来红利
  • 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分化也在加大
  • 2021年:分化仍将持续,均值回归可期
  • 为什么说今后投资机会主要在供给侧
  • 需求侧已乏力且存在弊端
  • 大循环和双循环的发力点在供给侧
  • 疫情加速供给侧出清:赛道更清晰,核心资产获溢价
  • 经济分化——商品和资产价格将如何变化
  • 政策对冲分化:改变斜率而非趋势
  • 商品价格的趋向:通胀、滞胀还是通缩
  • 资产价格趋势如何:股市与楼市分化,债券与黄金走强
  • 第四章 资产过剩趋势下寻找核心资产
  • 资产过剩会否成为必然趋势
  • 从货币扩张到货币收缩,对应“资产荒”到资产过剩
  • 调结构带来的价格上涨与经济周期回升是两码事
  • 未来资产过剩将成为常态
  • 买自己买不到的东西
  • 回眸历史:为什么要买自己买不起的东西
  • 如今什么东西还买不到
  • 核心技术也很难买到
  • 核心资产荒时代的资产配置思路
  • “好赛道”上跑的究竟有多少匹“好马”?
  • “好赛道”已经拥挤不堪
  • 你买的或许只是你臆想中的未来
  • 国内投资者为什么爱讲故事不爱算估值
  • 第五章 机构投资者壮大趋势下的“价值重估”效应
  • 抓大放小 剩者为王——存量经济时代寻找“确定性溢价”
  • 均值回归:中国经济步入存量主导时代
  • 成熟市场的昨天就是A股市场的今天——给予“大”和“稳”公司估值溢价
  • A股市场过去存在“不确定性溢价”现象——炒“小盘绩差”
  • A股市场“确定性溢价”全面回归——严监管下“壳价值”消退
  • “抓大放小”:寻找A股的确定性机会
  • 剩者为王:不确定性将面临折价
  • 把握预期差带来的确定性机会
  • 中国经济:均值回归下的分化和集聚
  • 松货币扩财政应对经济减速
  • 只有改革超预期才能稳预期
  • 经济再平衡下的确定性投资机会
  • 关于“确定性溢价”
  • 大市值战胜中小创——2017年是元年
  • 存量博弈时代——给确定性溢价
  • 相信趋势的力量
  • 第六章 经济转型趋势下看好大消费与高科技
  • 存量博弈下的结构性机会:大消费与高科技
  • 论“经济周期”
  • 下一个增长点
  • 互联网行业的机会
  • “核心资产”还能长期持有吗
  • 分散和聚集
  • 增量资金
  • 家庭资产配置
  • 房地产的分化
  • 消费增速滑坡——为什么仍看好大消费
  • 宏观层面看好大消费的三大逻辑
  • 疫情之下,鼓励消费应有政策举措
  • 资本市场也进入了大消费时代
  • 收入下行反而迎来消费升级——行业机会何在
  • 白酒迈向奢侈品背后的经济推力之变
  • 附:
  • 第七章 金融开放趋势下把握“估值差”收窄的机会
  • 中美股市比较:我们的发展潜力与方向
  • 上市公司分布反映中美经济构成的差异
  • 多因素导致A股估值高于美股
  • 中美股市对比下的启示
  • “双循环”背景下的改革建议
  • 金融开放加速:A股的风格与机会如何演变
  • A股与国际接轨还远吗
  • A股市场与国际接轨,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在中国水土不服吗?
  • 回测检验:按巴菲特的选股原则,A股投资同样可获得高回报
  • 为什么人们会认为价值投资在A股市场水土不服
  • 根据“高ROE+低P/E”策略选出了哪些股票
  • 第八章 人口集聚与分化趋势下房地产投资的结构性风险与机会
  • 疫情让泡沫更刚性?
  • 中国房地产:理性繁荣还是非理性繁荣
  • “刚性泡沫”会不会破?
  • 今后楼市会否追寻A股路线?
  • 分化是大势所趋:股市和楼市都不例外
  • 当资产膨胀成为“货币现象”
  • 房价涨跌或将呈现“二八现象”
  • 房地产究竟有没有“后浪”——关注三条线
  • 从五个维度考证房地产“后浪”
  • 结构分化:既是风险,也是机会
  • 房住不炒:理想与现实之差如何缩小
  • 让现实向左,请理想向右
  • 实现理想的方案要现实
  • 进入存量经济时代:可替代房地产的产业难寻
  • 做到房住不炒——唯有结构性改革
  • 处置危机:流动性很重要
  • 第九章 对话投资界大佬
  • 高成长是最宽阔的“护城河”——对话嘉实基金首席投资官邵健
  • 如何选到伟大的企业
  • 成长股选择的独特方法论
  • 如何提高研究深度和保持独立性
  • 成长股组合的秘诀在哪里
  • 如何应对系统性风险:高成长是最宽的“护城河”
  • 对稀缺资产的判别至关重要
  • 看好生命科技领域的投资机会
  • 配置稀缺性资产:楼市与股市皆如此
  • 时代变迁对投资产生哪些影响
  • 未来确定性成长的行业有哪些
  • 市场深度广度都在大幅提升
  • 存量经济时代:利率下行是大趋势
  • 选择从事研究还是投资:先认识自己
  • 如何度过煎熬时刻
  • 全球展望与A股机遇——对话高毅资产首席投资官邓晓峰
  • 面临经济衰退,A股市场短期会受冲击,但仍是机会最大的地方
  • 配置科技股的大方向正确,但资本市场容易在正确的方向上走过头
  • 机构投资要区分两个阶段:需求增长驱动的阶段和供给、竞争决定的阶段
  • 疫情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国企业的优势和机会
  • 政策解读:底线思维防风险,不为短期保增长而过度刺激
  • 投资找三类机会:价值增长、价值转移和错误定价
  • 研究者周期探讨——对话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
  • 如何把握市场周期
  • 看好中国经济长期走势
  • 对美国一线城市房产的谨慎态度
  • 宏观重要吗——与东方资管前董事长王国斌等交流
  • 时间拉长了,就可以平滑掉波动
  • 眼光越长远,越能让收益“飞”起来
  • 数字经济时代,宏观研究如何变革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