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本套书聚焦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本册是第四卷。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以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的实践,推进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

以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集中全党的智慧,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本卷主要对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至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性,以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 序
  • 导 论
  • 第一章 面向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
  • 一、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
  • 1.“冷战”结束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 2.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 3.科技革命的深化及其影响
  • 二、 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
  • 1.苏东剧变与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的境遇
  • 2.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取向
  • 3.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挑战
  • 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课题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新课题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新课题
  • 3.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新考验
  • 第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
  • 一、 经济改革的深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1.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 2.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索
  • 3.党的十四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
  • 二、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
  • 1.公有制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 2.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协调
  • 3.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发挥
  •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推进和理论发展
  • 1.国有企业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 2.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与处理
  • 3.“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提出及目标的实现
  • 四、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 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对外开放的深化
  • 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战略构想
  • 第三章 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政治问题的基本理论
  •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主政治问题的基本理论
  • 2.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的探讨
  • 3.毛泽东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的论述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推进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本纲领的提出
  •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确立
  • 3.尊重和保障人权,社会主义人权观的阐述
  • 三、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
  • 1.从“两个文明”到“三个文明”思想的发展
  •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题内容的确立
  • 3.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 第四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维和部署
  •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
  •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探索的过程
  • 2.党的十五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确定
  •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历史地位
  • 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关系
  • 1.从《论十大关系》到《若干重大关系》
  •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重大关系
  • 3.《若干重大关系》发表的意义
  • 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 2.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
  • 3.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决策
  • 第五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发展
  •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背景
  •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
  •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初步提出
  •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多方面阐述
  •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基本形成
  • 3.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面阐释
  •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
  •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
  •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境遇
  •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党建设的理论
  • 2.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对中国共产党的新挑战
  • 3.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推进执政党建设的实践
  •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党建设的新探索
  • 1.“两个先锋队”思想的提出
  • 2.执政党建设新目标的确立
  • 3.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关系认识的深化
  • 4.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建设思想的发展
  • 三、 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 1.党的思想建设的推进
  • 2.党的组织建设的健全
  • 3.党的作风建设的改进
  • 4.党的制度建设的完善
  • 第七章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
  •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意义
  •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背景
  •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过程
  •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意义
  •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科学内涵
  •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路径
  •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4.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发展
  • 一、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及其意义
  •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
  • 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 3.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大意义
  • 二、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三、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 1.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新境界
  • 3.全面建设和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指南
  • 第九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
  •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形成过程
  •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发轫
  •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成熟
  •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扩展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
  •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思路
  • 2.全面把握和谐社会构建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 3.推进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布局
  • 三、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进一步发展
  • 1.关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
  • 2.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手段
  • 3.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
  • 第十章 文化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
  • 1.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 2.文化强国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 1.从核心价值体系到核心价值观
  •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
  •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启动实施
  •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背景
  • 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主要成就
  • 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意义
  • 四、 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 1.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
  • 2.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索
  • 3.全面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
  • 第十一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的新探索
  • 一、 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的科学判断
  • 1.以宽广的世界眼光观察分析国际格局
  • 2.顺应历史潮流、应对时代问题、引领时代前进
  • 3.走互利、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
  • 二、 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建设和谐世界
  • 1.中国共产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演进
  • 2.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经验总结
  • 3.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 三、 中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的新取向
  • 1.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调整的背景
  • 2.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新趋向的主要原则和内容
  • 3.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面临的新挑战和应对策略
  • 第十二章 中国共产党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 一、 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 1.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 2.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出过程
  • 3.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意义
  • 二、 党的建设的系统要求和创新举措
  • 1.党的建设主线和重大课题
  • 2.增强执政党的能力建设
  • 3.加强执政党的全面建设
  • 4.落实和实现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 三、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目标
  • 1.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新目标的提出
  • 2.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
  • 3.反腐倡廉和廉洁型政党建设
  •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过程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基本经验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成果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制度体系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过程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及其特点和优势
  • 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和逻辑结构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意义
  •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的总依据
  •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
  • 2.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历程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总布局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的演化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基本内容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推进
  • 三、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
  •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历史探索
  • 2.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和目标
  • 第十五章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 一、 “中国梦”的提出及其深刻意蕴
  • 1.“中国梦”的历史渊源与世代追求
  • 2.“中国梦”的提出及阐发
  • 3.“中国梦”的时代意义与价值
  • 二、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1.实现“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 2.实现“中国梦”与“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
  • 3.实现“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4.实现“中国梦”与当代世界的文明进步
  •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 1.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
  • 2.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 后 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