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3千字
字数
2013-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蒋文平把厚重的心律学变成了这本易懂易记的手册。
内容简介
心律学被不少医师视为难点,相关专著均比较厚重。蒋文平教授却一反常态,希望把厚重的专著变成了易懂、易记、便于应用的简本手册。全书共41章,介绍了心电生理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心律失常的诊疗。内容丰富,语言简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前言
- 第一章 心电生理发展简况
- 一、心电图
- 二、起搏治疗
- 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
- 四、电复律除颤治疗
- 五、动态心电图监护(ambulatory ECG monitoring,AECG)
- 六、电生理检查
- 七、消融治疗(ablation)
- 八、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 九、离子通道病(channelopathies)
- 第二章 基础心脏电生理
- 一、细胞膜
- 二、钠通道
- 三、钙通道
- 四、钾通道
- 五、伸展激活通道
- 第三章 裂隙通道
- 一、连接蛋白(Cx)在心脏的分布
- 二、连接蛋白的表达量
- 三、裂隙连接分布
- 四、同聚和异聚表达(混合性通道)
- 五、连接蛋白表达重构
- 六、连接蛋白跨壁差别
- 第四章 心脏神经体液调节
- 一、肾上腺素能受体
- 二、胆碱能受体
- 三、嘌呤能受体
- 四、腺苷受体
- 五、心脏自主神经调节
- 第五章 心律失常机制
- 一、心律失常框架
- 二、正常自律性
- 三、异常自律性
- 四、平行收缩(parasystole)
- 五、触发活性(triggered activity)
- 六、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
- 七、兴奋与传导
- 八、折返Reentry
- 第六章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一、窦房结电生理
- 二、病因
- 三、病理生理
- 四、临床表现
- 五、心电图表现
- 六、诊断
- 七、预后
- 八、治疗
- 第七章 房室传导功能
- 一、房室结(AVN)解剖和电生理
- 二、AV阻滞AV分离
- 三、Ⅰ°AVB(PR间期延长)
- 四、Ⅱ°AVB(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 五、Ⅲ°AVB或完全性AVB
- 六、阵发性AVB
- 七、急性心肌梗死者的AVB
- 八、AV分离
- 第八章 心房扑动
- 一、房扑(AFL)类别
- 二、峡部特征
- 三、拖带(entrainment)
- 四、AFL症状
- 五、治疗
- 六、AFL消融
- 第九章 房性心动过速
- 一、房性心动过速(房速)
- 二、局灶性房速
- 三、临床及心电图表现
- 四、房速消融治疗
- 五、大折返房速
- 六、拖带标测
- 第十章 心房颤动
- 一、AF机制
- 二、AF分类
- 三、慢性AF可发生的结构和电生理改变
- 四、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成因
- 五、AF中体液因子改变
- 六、临床表现
- 七、治疗
- 八、心率控制与节律控制
- 第十一章 交界性心律与交界性心动过速
- 一、定义和种类
- 二、自主性交界性心动过速(AJT)
- 三、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NPJT)
- 四、持久性交界性折返性心动过速(PJRT)
- 第十二章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一、房室结双径传导
- 二、Koch三角
- 三、AVNRT
- 四、治疗
- 第十三章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一、旁道
- 二、WPW综合征
- 三、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 四、WPW综合征猝死危险因素
- 五、相伴疾病
- 六、特殊的AVRT
- 七、治疗
- 第十四章 室性早搏
- 一、原因
- 二、诊断
- 三、临床特征
- 四、治疗
- 第十五章 室性心动过速总论
- 一、宽QRS波心动过速
- 二、心电图特征
- 三、宽QRS波鉴别
- 四、特殊波形的VT
- 五、VT起源点心电图证据
- 六、VT电生理机制
- 七、VT临床表现
- 八、VT治疗
- 第十六章 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
- 一、心肌梗死(MI)室速相关因素
- 二、室性心动过速(VT)的临床表现
- 三、心电图特征
- 四、电生理特征
- 五、机制
- 六、治疗
- 七、VT的导管消融
- 第十七章 右室发育不良室性心律失常
- 一、ARVD发病率
- 二、病理特征
- 三、发病机制
- 四、心电图特征
- 五、其他检查
- 六、临床表现
- 七、诊断
- 八、鉴别诊断
- 九、ARVD危险分层
- 十、预后
- 十一、治疗
- 第十八章 肥厚型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
- 一、历史
- 二、遗传基因
- 三、模拟表型HCM
- 四、HCM影像分类
- 五、肥厚心肌的室性心律失常
- 六、肥厚心肌电生理重构
- 七、HCM合并AF
- 八、治疗
- 第十九章 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
- 一、界定
- 二、病因
- 三、临床表现
- 四、室性心律失常
- 五、治疗
- 第二十章 心衰律失常机制和相关治疗策略
- 一、心衰心肌钙调控的正性肌力与促心律失常
- 二、心衰心肌适应性动作电位时程延长的正性肌力与促心律失常
- 三、心衰心肌细胞内钠增加的正性肌力与促心律失常
- 四、CaMKⅡ在心衰和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 五、小结
- 第二十一章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治疗
- 一、心房颤动(AF)
- 二、室性心律失常
- 三、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
- 第二十二章 长QT综合征
- 一、长QT综合征(LQTS)分类
- 二、LQTS遗传基础
- 三、LQTS临床表现
- 四、LQTS心电图特征
- 五、基因筛查和危险分层
- 六、遗传性LQTS诊断标准
- 七、预防和治疗
- 八、尖端扭转性室速(TdP)
- 九、后天性LQTS的发生机制
- 第二十三章 Brugada综合征
- 一、流行病学
- 二、基因筛选
- 三、心电图特征和电生理机制
- 四、BrS临床表现
- 五、BrS诊断
- 六、鉴别诊断
- 七、危险分层
- 八、治疗
- 第二十四章 J波综合征
- 一、J点与J波
- 二、J波特征
- 三、J波产生机制
- 四、J波与J波综合征
- 五、J波综合征VT/VF可能机制
- 六、治疗
- 第二十五章 短QT综合征
- 一、流行病学
- 二、诊断和临床表现
- 三、基因筛查
- 四、治疗
- 第二十六章 儿茶酚胺依赖多形性室心动过速
- 一、临床表现
- 二、心电图特征
- 三、基因筛查
- 四、诊断
- 五、防治与治疗
- 第二十七章 家族性心房颤动
- 一、AF致病基因
- 二、临床表现
- 三、治疗
- 四、总结
- 第二十八章 家族性WPW综合征
- 一、基因筛选
- 二、心电图检查
- 三、临床表现
- 四、治疗
- 第二十九章 进行性家族性心脏阻滞
- 一、基因筛选
- 二、心电图表现
- 三、临床表现
- 四、治疗
- 第三十章 心脏结构正常的室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心动过速)
- 一、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
- 二、左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LVOT-VT)
- 三、分支内室速(intrafascicular tachycardia)
- 四、分支间室速(interfascicular VT)
- 第三十一章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
- 一、机制
- 二、临床表现
- 三、电生理特征
- 四、BBR-VT鉴别诊断
- 五、治疗
- 第三十二章 其他类型室性心动过速
- 一、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bidrectional VT)
- 二、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accelerated idioventricular rhythm,AIVD)
- 三、平行收缩(parasystole)
- 第三十三章 宽QRS波心动过速
- 一、宽QRS波心动过速原因
- 二、室性心动过速与宽QRS波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上的差别
- 三、室性心动过速与宽QRS室上速的临床区别
- 四、WCT诊断步骤
- 五、治疗
- 第三十四章 心脏猝死
- 一、流行病学
- 二、病因
- 三、病理机制
- 四、危险因素
- 五、SCD预示指标
- 六、晕厥看作是SCD的危险因素
- 七、SCD的预防和治疗
- 第三十五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药理
- 一、临床药理基本概念
- 二、消除半衰期(elimination half life,EHL)
- 三、清除率
- 四、蛋白结合
- 五、药效动力学
- 六、药物代谢
- 七、药物基因组学和药物遗传学(phamacogenomics and pharmacogenetics)
- 第三十六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
-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分类
- 二、Ⅰ类AADs
- 三、Ⅱ类AADs
- 四、Ⅲ类AADs
- 五、Ⅳ类AADs
- 六、腺苷(adenosine)
- 七、中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选择
- 八、心房选择性通道阻滞剂
- 第三十七章 地高辛
- 一、地高辛再评价
- 二、药理作用
- 三、药代动力学
- 四、临床应用
- 五、毒副作用及其防治
- 第三十八章 妊娠期间心律失常治疗
- 一、妊娠期间的心律失常
- 二、妊娠期间心律失常治疗选择
- 三、ESC指南推荐妊娠期心律失常治疗级别
- 四、心动过速的消融和ICD治疗
- 五、小结
- 第三十九章 心脏起搏
- 一、概述
- 二、起搏治疗指征(按ACC/AHA/HRS和EHRA指南)
- 三、颈动脉窦综合征(carotid sinus syndrome)和迷走昏厥(vasovagal syncope)的起搏指征
- 四、起搏模式选择
- 五、三种基本起搏模式(AAI/VVI/DDD)临床效果比较
- 六、DDD起搏工作模式和起搏时间周期
- 七、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PMT)
- 第四十章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 一、心脏活动的同步化
- 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 三、CRT应用指征
- 第四十一章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
- 一、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
- 二、感知
- 三、确认
- 四、ICD植入指征
- 五、植入ICD排除标准
- 六、ICD治疗
- 七、除颤阈值(DFT)及安全界限
- 八、双相波
- 九、ICD选择
- 十、ICD植入并发症
- 十一、手术操作中起搏器和ICD患者的处理
- 十二、植入装置和磁共振(MRI)
- 十三、抗心律失常药物和代谢异常对起搏器和ICD的影响
- 十四、多次电击原因
- 十五、起搏和ICD随访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中国规模大、实力强、出版品种多的医学出版机构。1993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首批优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