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5千字
字数
2022-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重点解决如何在战略目标牵引下,实现组织绩效、流程绩效和个体绩效之间的协同一致。
内容简介
企业经营中关键的命题是通过不断创造卓越绩效,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书从绩效文化建设、绩效组织管理、战略目标制定、绩效指标提取、融合流程绩效、绩效目标落地、绩效考核评估、绩效结果应用、绩效辅导与改善、绩效激励设计十个方面,阐述了组织绩效解码的方法和工具,是企业开展绩效管理的实践性指导手册。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前言
- 第1章 绩效文化建设
- 1.1 远离绩效管理的误区
- 1.1.1 部门与公司博弈业绩目标
- 1.1.2 重视个人绩效、忽视组织绩效
- 1.1.3 不同层级的考核指标无差异
- 1.2 建设高绩效文化,共识绩效价值观
- 1.2.1 高绩效文化是领先企业的共性
- 1.2.2 具有高绩效文化的企业能够充分激发员工的热情
- 1.2.3 建设高绩效文化,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 1.3 打造价值创造链管理循环
- 1.3.1 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考核评价
- 1.3.2 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价值分配的基础
- 1.3.3 打通持续激发组织活力的价值创造链
- 1.4 责任结果导向,聚焦价值创造
- 1.4.1 价值创造以责任结果为导向
- 1.4.2 对员工的评价看贡献,而不是看加班加点
- 1.4.3 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就不算饺子
- 1.5 以奋斗者为本,多劳多得
- 1.5.1 分配激励上向奋斗者倾斜,导向冲锋
- 1.5.2 不让雷锋吃亏,奋斗者定当得到合理回报
- 1.5.3 干部提拔要向奋斗者倾斜
- 第2章 绩效组织管理
- 2.1 绩效管理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
- 2.1.1 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及组织绩效管理机制
- 2.1.2 成立绩效管理组织机构
- 2.2 直接主管是绩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 2.2.1 管理者要积极承担绩效管理责任
- 2.2.2 直接主管要肩负起对员工的传帮带责任
- 2.2.3 直接主管要持续追踪员工绩效达成过程
- 2.3 绩效管理需要各方协同配合
- 2.3.1 高层要重视并支持绩效管理
- 2.3.2 人力资源部只是绩效管理的组织者
- 2.3.3 员工自身是绩效管理的主人翁
- 2.4 绩效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 2.4.1 构建绩效追踪体系
- 2.4.2 绩效管理三权分立
- 2.4.3 建立绩效结果的申诉机制
- 第3章 战略目标制定
- 3.1 战略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
- 3.1.1 没有战略的企业是无舵之船
- 3.1.2 制定清晰的企业战略目标
- 3.1.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业务领先模型
- 3.2 深入洞察市场,聚焦战略机会点
- 3.2.1 通过“五看”模型深入洞察市场
- 3.2.2 明确当下和未来的战略机会点
- 3.2.3 清晰描述并构建战略意图
- 3.3 构建战略控制点,把握战略机会
- 3.3.1 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力量
- 3.3.2 通过价值驱动的业务设计,构建战略控制点
- 3.3.3 战略机会点排序,实现战略决策
- 3.4 从战略规划导出年度业务计划
- 3.4.1 战略规划与年度业务计划间的衔接关系
- 3.4.2 导出可落地执行的年度业务计划
- 3.4.3 加强年度业务计划管理
- 第4章 绩效指标提取
- 4.1 战略澄清,达成共识
- 4.1.1 理解企业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 4.1.2 全员沟通,上下同欲
- 4.1.3 战略解码是战略落地执行的关键
- 4.2 导出战略KPI
- 4.2.1 识别并提炼关键成功因素
- 4.2.2 绘制战略地图,化战略为行动
- 4.2.3 基于关键成功因素与战略地图,导出战略KPI
- 4.3 基于平衡计分卡,确定指标库
- 4.3.1 基于部门职责,确定部门责任归属
- 4.3.2 遵循平衡计分卡原则,保障战略目标落地
- 4.3.3 导出组织指标库
- 4.4 从关键任务到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 4.4.1 明确关键任务
- 4.4.2 输出年度重点工作
- 4.4.3 年度重点工作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抓手
- 4.5 绩效指标体系适配组织与业务发展需要
- 4.5.1 基于企业业务重点,优化绩效指标体系
- 4.5.2 设置跨部门指标,打破部门协作壁垒
- 第5章 融合流程绩效
- 5.1 业务绩效与流程绩效并存
- 5.1.1 业务流是企业运营一切工作的原点和基础
- 5.1.2 流程绩效是组织绩效与员工绩效之间的桥梁
- 5.1.3 基于目标实现要求,开展组织调整与流程优化
- 5.2 建立高效协同机制,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
- 5.2.1 基于组织目标,分析组织结构
- 5.2.2 建立灵活适配的项目型组织
- 5.2.3 做好项目型组织的绩效管理,提升协同力
- 5.3 通过流程梳理,明确差距
- 5.3.1 开展重要度分析,识别核心流程
- 5.3.2 梳理核心流程,明确流程现状与绩效目标的差距
- 5.3.3 提炼并呈现造成差距的因素
- 5.4 向流程化组织进化,实现流程协同
- 5.4.1 基于战略目标实现的流程优化
- 5.4.2 向流程化组织进化,明确流程角色与责任
- 5.4.3 将流程责任与绩效捆绑,培养员工的流程意识
- 5.5 将流程绩效融入绩效管理体系
- 5.5.1 量身定做流程绩效体系,支撑企业战略执行
- 5.5.2 根据评价内容选择合适的流程绩效评价主体
- 5.5.3 让流程管理制度化,确保流程符合绩效目标
- 第6章 绩效目标落地
- 6.1 组织绩效指标设计
- 6.1.1 上下对齐、分层当责
- 6.1.2 基于不同单元的价值定位,差异化设计组织绩效指标
- 6.1.3 组织绩效指标设计牵引绩效目标达成
- 6.2 制定部门绩效指标
- 6.2.1 梳理部门职责,确定部门重点工作
- 6.2.2 基于责任分解矩阵,制定部门绩效指标
- 6.3 部门主管要为组织绩效负责
- 6.3.1 组织绩效不等于部门主管的个人绩效
- 6.3.2 部门主管要辅导员工制定个人绩效目标
- 6.3.3 将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捆绑
- 6.4 个人绩效要支撑组织目标实现
- 6.4.1 让员工充分理解组织绩效目标
- 6.4.2 个人绩效目标要体现岗位独特价值
- 6.4.3 个人绩效结果要贡献于组织绩效
- 6.5 绩效指标应用设计
- 6.5.1 绩效指标的权重分配要充分体现企业战略目标
- 6.5.2 基于部门与岗位职责,设计绩效指标的权重
- 6.5.3 明确绩效指标的计算公式与数据来源
- 6.6 绩效目标的反馈与共识
- 6.6.1 绩效目标是组织上下认同的
- 6.6.2 召开研讨会,充分沟通
- 6.6.3 目标通晒,达成共识
- 第7章 绩效考核评估
- 7.1 正确理解绩效考核
- 7.1.1 绩效考核不是“秋后算账”,而是引导员工正确做事
- 7.1.2 明确绩效考核中各方的角色关系
- 7.1.3 通过绩效考核,持续提升团队绩效
- 7.2 绩效评价的公平公正
- 7.2.1 以客观事实和数据为依据,最大限度地确保公平公正
- 7.2.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 7.2.3 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机会是均等的
- 7.3 分类分层实施绩效考评
- 7.3.1 组织绩效在于“核”,个人绩效在于“考”
- 7.3.2 用绝对考核,牵引组织不断改进
- 7.3.3 分层分级绩效考核
- 7.4 绩效评价的标准
- 7.4.1 多打粮食,永无止境
- 7.4.2 绩效评价还要关注长期贡献
- 7.5 绩效结果正态分布
- 7.5.1 绩效结果要有区分
- 7.5.2 识别、统计每个员工的绩效结果
- 7.5.3 绩效等级划分和比例控制
- 第8章 绩效结果应用
- 8.1 利用绩效结果进行薪酬调整
- 8.1.1 基于绩效等级矩阵确定调薪幅度
- 8.1.2 绩效等级不同,调薪幅度不同
- 8.1.3 科学设定用于调薪的档差
- 8.2 绩效结果直接用于绩效奖金分配
- 8.2.1 组织绩效结果影响团队成员绩效比例
- 8.2.2 基于组织绩效结果确定奖金包
- 8.2.3 个人绩效结果直接影响员工的绩效奖金
- 8.3 绩效结果是员工职位变动的重要参考
- 8.3.1 优先提拔绩效优秀的员工,让他们肩负更大的责任
- 8.3.2 对绩效不佳的员工,有针对性地予以调岗或降职
- 8.3.3 实施末位淘汰制,汰换不能胜任的人员
- 8.4 制订能力开发与培训计划
- 8.4.1 绩优员工优先获得人才发展机会
- 8.4.2 基于绩效差距,制订员工培训计划
- 8.4.3 了解绩效优秀员工的特征,为人才选拔提供参考
- 8.5 综合分析绩效结果,改进管理
- 8.5.1 开展绩效结果综合分析,找到组织问题
- 8.5.2 基于组织问题,及时且有针对性地改进
- 第9章 绩效辅导与改善
- 9.1 绩效辅导与员工成长
- 9.1.1 绩效辅导例行化
- 9.1.2 绩效沟通是面向未来的改善
- 9.1.3 通过绩效沟通促进员工成长
- 9.2 绩效辅导前的准备
- 9.2.1 分析员工的类型与绩效表现
- 9.2.2 明确绩效辅导的目标
- 9.2.3 准备好绩效辅导所需要的材料
- 9.3 有针对性地实施绩效辅导
- 9.3.1 不同绩效结果的反馈侧重点不同
- 9.3.2 根据员工的持续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绩效辅导
- 9.3.3 基于员工发展阶段开展绩效辅导
- 9.4 绩差人员的改进计划
- 9.4.1 诊断分析绩差原因
- 9.4.2 有针对性地制订绩效改进计划
- 9.4.3 实施绩效改进计划
- 第10章 绩效激励设计
- 10.1 用合理的价值分配撬动更大的价值创造
- 10.1.1 价值分配要向奋斗者倾斜
- 10.1.2 设计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
- 10.1.3 最佳贡献时间段给予最佳回报
- 10.2 薪酬包弹性管控机制
- 10.2.1 以贡献定薪酬
- 10.2.2 薪酬包的弹性管控与调整
- 10.2.3 战略补贴不纳入部门成本
- 10.3 推行获取分享制,多劳多得
- 10.3.1 实施自下而上的获取分享制
- 10.3.2 奖金体现绩效与贡献,多劳多得
- 10.3.3 “给火车头加满油”,激发员工奋斗热情
- 10.4 用合伙人制度绑定奋斗者,共创共享
- 10.4.1 形成合伙人制度,稳定骨干团队
- 10.4.2 以股权激励捆绑关键人才
- 10.4.3 动态化调整优化股权激励制度
- 10.5 明确福利的保障意图,控制福利成本
- 10.5.1 制定多元化福利保障体系
- 10.5.2 福利制度不能导向“太平主义”
- 10.5.3 福利保障要向艰苦地区倾斜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