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69千字
字数
2020-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汇集了31篇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学者近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论文。
内容简介
《深进与超越:当代学者论中国古代文学》是一部论文集,汇集了31篇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学者近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论文。
这些论文是各位学者对自己所耕耘领域中学术问题的深进,或者是提出新的问题,或者是对老问题提出新见。同时,它们又体现了各位学者在方法和视野上的思考和拓展,或者是对前辈方法的继承,或者是对新方法的思考和运用,显示对前辈学者的超越,乃至对自我研究的超越。
论文集从一个侧面体现了21世纪以来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高度和深度,也展示了一代学者的学术情怀和学术智慧。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集说明
- 《诗经》弃妇诗的基本形态及其与逐臣诗的文化关联
- 一、弃妇诗的基本形态与几个关键点
- 二、弃妇诗的主要特征及其与逐臣诗的异体同构
- 三、弃妇诗的多元解读及其在骚体逐臣诗中的意义凝定
- 论先秦“辞”的演变及特征
- 一、祝祭之辞
- 二、教诫之辞
- 三、君子“有辞”
- 四、辞之“文”
- 上博简《孔子诗论》“文亡隐意”说的文体学意义
- 一、“文亡隐意”文本考释
- 二、“文亡隐意”说是对先秦时期诗歌之外所有文体本质特征的全面揭示
- 三、“文亡隐意”说是对文章本质特征的最早揭示
- 四、“文亡隐意”说后少来者
- 屈原名与字、姓氏与名字的纵横关联
- 一、初生名与卜筮名、乳名与仕名的辨析
- 二、平、原、则、均字面意义的一以贯之
- 三、平、原、正则、灵均深层和动态意义的相通
- 四、屈原家族的姓氏与名字的关联
- 秦汉区域文化的划分及其意义
- 一、《汉书·儒林传》中的秦汉文人分布
- 二、《汉书·艺文志》中的秦汉文人作品
- 三、《后汉书·儒林传》中的秦汉文人分布
- 四、《后汉书·文苑传》中的秦汉文人分布
- 五、《隋书·经籍志》中的秦汉文人作品
- 《诗纬》与《齐诗》关系考论
- 一、《齐诗》与翼奉《齐诗》学
- 二、翼奉《齐诗》学与《诗纬》
- 《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过程及其意义
- 一、汉至唐:《史记》文学经典地位的奠定
- 二、宋元:《史记》文学经典地位的确立
- 三、明清:《史记》文学经典地位的进一步巩固
- 四、近现代:《史记》文学经典地位的加强
- 五、《史记》文学经典建构的意义
- 家族文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与问题视域
- 一、家族文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 二、家族文学研究的问题视域
- 三、家族文学研究的认知角度和学术路向
- “正始之音”再解读
- 一、关于“正始之音”概念的形成与内涵
- 二、如何解读陈子昂的“正始之音”论述
- 文学价值与文学史价值的不平衡性——陈子昂评价的一个新角度
- 一
- 二
- 三
- 《文选集注》的发现、流传与整理
- 一、《文选集注》概貌
- 二、《文选集注》的发现
- 三、《文选集注》的作者和时代
- 四、《文选集注》的流传
- 五、《文选集注》的整理
- 韩愈诗风变革的美学意义
- 一、韩愈诗歌评价的戏剧性变化
- 二、韩愈诗歌的生涩感
- 三、韩诗取材对“雅”的颠覆
- 四、韩诗声律的反和谐倾向
- 五、韩诗语言的反传统特征
- 六、审美意识的变异与韩诗的划时代意义
- 七、追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 唐诗的原题、改题和拟题
- 一、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谈起
- 二、唐诗最原始题目的状态
- 三、作者本人之改题
- 四、《松陵集》之检讨
- 五、宋以后之改题
- 六、唐诗拟题之讨论
- 七、《全唐诗》拟题错误举例
- 八、歌谣谚谶拟题之讨论
- 九、结论
- 《唐诗三百首》中有宋诗吗?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山谷行书和东坡草书《赤壁怀古》词石刻的真伪及文献价值
- 一、黄庭坚行书赤壁词的传存源流
- 二、山谷行书赤壁词的真伪
- 三、苏轼草书赤壁词的真伪
- 四、山谷行书和东坡草书赤壁词石刻的文献校勘价值
- 宋代散文体裁样式的开拓与创新
- 一、记体散文的勃兴与新领域的开拓
- 二、书序的美学变化与长足发展
- 三、题跋的创制及其趣韵风神
- 四、文赋的脱颖而出与文艺散文的诞生
- 五、诗话、随笔的创造与日记范式的确立
- 六、体式创新的时代基因与宋代文人的体裁意识
- 读宋代城市桥记
- 一、宋前城市桥记存留状况之回顾
- 二、宋代城市桥记存留状况考述
- 三、对宋代城市桥记数量较宋前激增之现象的文化思考
- 四、宋代城市桥记中有意味的政治现象
- 五、宋代城市桥记中有意味的经济现象
- 六、宋代城市桥记中有意味的社会暨宗教现象
- 七、宋代城市桥记中有意味的文化艺术现象
- 关于“词曲递变”研究的几个问题
- 一、关于“词曲递变”研究的几个学理问题
- 二、中国古代文人的“歌曲传统”观:“词曲递变”的文化寻根
- 三、民间歌曲:文人“词曲递变”的源泉
- 四、元人观念中散曲的尊、卑二体与“词曲递变”
- 《沧浪诗话》的隐喻系统和诗学旨趣新论
- 一、妙悟——以禅喻诗的形上等级制
- 二、临济下与曹洞下——南宋禅学语境下的宗派高低
- 三、别材别趣——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取喻
- 四、兴趣——尚意兴、问兴致的写作趣味
- 五、羚羊挂角——语言文字在表意方面的澄明性
- 六、结论
- 熊大木现象:古代通俗小说传播模式及其意义
- 一、《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及熊大木的编撰手法
- 二、书坊主主宰创作格局的形成及式微
- 三、“熊大木现象”的意义
- 从话本选本看话本经典的形成
- 一、话本选本与话本经典的确认
- 二、话本选本与小说观念的嬗变
- 三、话本选本与传播环境的影响
- 万历朝为文学盛世说
- 一、称万历朝为文学盛世的理由
- 二、万历朝一直未被确认为文学盛世的原因
- 三、确认万历朝为文学盛世的意义
- 汉文学史上的1764年
- 一、甲申行唱酬笔谈之特征
- 二、甲申行在朝鲜文坛之反响
- 三、甲申行唱酬笔谈之文学史意义
- 四、结语
- 明代词集评点的价值与特色
- 一、话语方式与审美追求
- 二、思维取向与批评模式
- 三、以曲释词或词曲互证
- 文情士心:明清文学评点的精神向度
- 一、文情:明清文学评点的审美批评
- 二、士心:明清文学评点的社会文化批评
- 从“佣书养母”到“名士牙行”——袁骏《霜哺篇》与清初文学生态
- 一、《霜哺篇》文本生成的初步分析
- 二、“名士牙行”与袁骏身份探微
- 三、《霜哺篇》主题及相关思考
- 四、结语
- 《红楼梦》的构思与背景问题
- 一、《红楼梦》研究中一些现象引起的思考
- 二、“贾”是“曹”的适当改装
- 三、贾家、甄家的构思
- 四、实境、幻境的照应和南方北方的关系
- 五、《石头记》命名之义
- 六、结论
- 从“林下”进入文本深处——《红楼梦》的“互文”解读
- 一
- 二
- 三
- “诗能穷人”与“诗能达人”——中国古代对于诗与诗人的集体认同
- 一、从“伐能”到“薄命”
- 二、“诗能穷人”与“诗能达人”
- 三、“诗人薄命”:一种集体认同
- 四、从“薄命”到“无穷”
- 选官制度与文学创作之演进
- 一、两汉察举制与游子思妇题材
- 二、六朝九品中正制与玄言山水题材
- 三、唐朝科举制与诗歌题材的全面拓展
- 四、宋朝科举改制和文学转型
- 中国文学思想史的学术理念与研究方法——罗宗强先生学术思想述论
- 一、求真求实与历史还原
- 二、理论批评与创作实践
- 三、历史环境与士人心态
- 四、心灵体悟与回归本位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