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世纪30至90年代,中国农村的青年男女何时结婚?婚后如何居住?怎样计划自己的生活?分家时是何种境况?农村如何实现老有所养?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不同时段,将冀南农村地区在不同土地所有制下的婚姻、生育、家庭、生存条件等状态和变动揭示出来,进而认识社会变革、制度变迁等如何影响农民生活。整体来看,它反映的是农耕社会为主及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民行为和农村面貌。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说明
  • (一)关于“变革”“变动”及“制度”的认识
  • (二)研究对象的时段划分
  • (三)本书研究的具体内容
  • (四)本书研究的意义
  • (五)本项研究的主要思路、研究方法
  • (六)本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二、20世纪30—90年代农村社会变革刍议
  • (一)土改前夕能否被视为传统农村有代表性的时期?
  • (二)土地改革之后农村社会的变动
  • 三、社会变革与婚姻家庭变动研究评述
  • 四、冀南农村自然和人文环境
  • (一)生存环境及生存条件(以磁县为主)
  • (二)社会状况及其变革
  • 五、本项研究所用资料
  • (一)关于典型问卷调查资料
  • (二)阶级成分档案资料
  • (三)社会经济档案资料
  • (四)访谈资料
  • 第二章 婚姻年龄
  • 一、初婚年龄
  • (一)资料的基本特征
  • (二)不同时期男女初婚年龄分析
  • (三)初婚变动特征分析
  • 二、夫妻婚龄差
  • (一)土改之前结婚夫妇年龄差异
  • (二)过渡时期结婚夫妇年龄差异
  • (三)1951—1956年结婚夫妇年龄差异
  • (四)1957—1970年结婚夫妇年龄差异
  • (五)1971—1980年结婚夫妇年龄差异
  • (六)1981—1996年结婚夫妇年龄差异
  • 三、初婚与初育间隔
  • (一)土改前结婚者婚育间隔
  • (二)1947—1956年结婚妇女婚育间隔
  • (三)1957—1970年结婚妇女婚育间隔
  • (四)1971—1980年结婚妇女婚育间隔
  • (五)1981—1996年结婚妇女婚育间隔
  • 四、结语
  • 第三章 婚姻范围
  • 一、土改前通婚圈
  • (一)土改前通婚距离基本状况
  • (二)阶级成分与通婚距离关系
  • 二、土改后不同时期通婚圈
  • (一)土改后至集体化前的通婚距离
  • (二)集体经济不同时期通婚距离
  • (三)1981年以后
  • 三、通婚的社会范围
  • (一)土改前结婚男女双方的“门户”特征
  • (二)集体经济时代结婚双方家庭的阶级成分背景
  • 四、通婚的阶级差异与阶级人口变动
  • 五、讨论
  • (一)冀南农村通婚圈特征分析
  • (二)关于村内通婚的几点认识
  • 六、结语
  • 第四章 生育行为
  • 一、土改前家庭成年子女数量
  • (一)70岁以上受访对象父亲和本人兄弟姐妹数量
  • (二)60—69岁受访对象父亲和本人兄弟姐妹数量
  • (三)50—59岁受访对象父亲和本人兄弟姐妹数量
  • (四)相关研究的考察
  • 二、土改后不同时期妇女生育子女数量
  • (一)土改前结婚妇女生育子女数量及其性别构成
  • (二)1947—1956年结婚妇女子女数量状况
  • (三)1957—1965年结婚妇女子女数量状况
  • (四)1966—1970年结婚妇女子女数量状况
  • (五)1971—1980年结婚妇女子女数量状况
  • (六)1981—1996年结婚妇女子女数量状况
  • 三、不同时期结婚妇女生育延续时间
  • (一)70岁以上受访妇女的生育期
  • (二)60—69岁受访妇女的生育期
  • (三)50—59岁受访妇女的生育期
  • (四)40—49岁和30—39岁年龄段妇女育龄的延续
  • 四、村落家庭子女性别构成
  • (一)问卷调查资料对家庭子女性别构成的反映
  • (二)传统时代村落家庭子女性别构成
  • 五、讨论
  • (一)传统时代的子女数量特征
  • (二)土改后农民生存环境的改变与子女数量的增加
  • (三)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的家庭子女数量的改变
  • (四)关于多子多福观念的阐释
  • 六、结语
  • 第五章 家庭结构
  • 一、家庭结构研究概述
  • 二、土改前的家庭结构
  • (一)土改前家庭结构
  • (二)土改前家庭结构所受影响
  • 三、土改后不同时期的家庭结构
  • (一)土改对家庭结构的影响
  • (二)高级社前家庭结构变动
  • (三)1966年的家庭结构
  • (四)20世纪90年代的家庭结构
  • 四、讨论
  • 五、结语
  • 第六章 家庭规模
  • 一、土改前家庭规模
  • (一)家庭规模基本构成
  • (二)阶级成分与家庭规模关系
  • (三)家庭财产占有状况与人口规模
  • 二、土改后不同时期家庭规模
  • (一)土改初期家庭规模
  • (二)高级社前夕家庭规模
  • (三)1966年家庭规模
  • (四)20世纪90年代家庭规模
  • 三、“五口之家”与“八口之家”
  • (一)土改前的“五口之家”和“八口之家”
  • (二)集体经济时代的“五口之家”和“八口之家”
  • 四、单人户
  • (一)土改前单人户构成
  • (二)1966年单人户构成
  • (三)1999年单人户构成
  • 五、家庭类型与家庭规模
  • (一)土改之前家庭结构与家庭规模的关系
  • (二)高级社前夕和“四清”时家庭结构与人口规模的关系
  • 六、家庭规模与家庭人口构成
  • (一)土改前不同规模家庭人口在村庄人口中的构成
  • (二)1966年冀南农村不同规模家庭人口在村庄人口中的构成
  • 七、结语
  • 第七章 分家行为
  • 一、私有制下的分家方式
  • (一)家长地位
  • (二)分家特征
  • (三)私有经济下分家的方式
  • (四)父母存亡状态与分家
  • (五)财产类型与分家
  • (六)分家原因分析
  • (七)土地私有制下分家的影响
  • 二、社会变革对分家的推动
  • (一)冀南地区土地改革对分家的推动
  • (二)土改后至高级社前的分家形势
  • (三)兴办食堂运动与分家
  • (四)“四清”前后的分家
  • 三、集体经济下的分家
  • (一)集体经济时代的分家节奏
  • (二)集体经济不同时期农民结婚与分家的间隔
  • (三)分家后居住方式
  • (四)分家后父母财产安排
  • (五)父母与儿子分家
  • (六)从家庭数量增长速度看分家行为
  • (七)集体经济时代分家原因的考察
  • 四、讨论
  • 五、结语
  • 第八章 家庭同居代际
  • 一、不同时期家庭代际构成
  • (一)土改前家庭代际状态
  • (二)集体经济时期的家庭代际水平
  • (三)20世纪90年代家庭代际构成
  • 二、家庭代际与家庭结构
  • 三、家庭传承的中断
  • 四、代际关系与老年照料
  • (一)老年人所生活家庭的结构类型
  • (二)老年人的生活方式
  • 五、结语
  • 第九章 家庭人口生存条件
  • 一、土改前家庭人口生存状况
  • (一)不同阶级成分家庭占有土地状况
  • (二)私有制下冀南农村人口的谋生方式
  • (三)物价水平和家庭消费
  • (四)不同身份者抚养家庭人口的能力
  • (五)冀南农村民众的居住状况
  • 二、土改后集体化之前农民生存条件
  • (一)土改中的土地分配方式
  • (二)土改后农民的生活
  • 三、集体经济时代农民家庭生存方式
  • (一)从食物构成和占有数量变化看农民生存水平
  • (二)集体经济时代农业劳动力的投入与农业生产特征
  • (三)农业自然经济特征的强化与农村社会的封闭
  • (四)人口增长、土地产权与农民居住条件
  • (五)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民集体保障
  • 四、集体经济组织解体之后的农民生活
  • 五、结语
  • 第十章 总体认识和结论
  • 一、不同时期农民的婚育和家庭环境特征
  • 二、社会变革对农民婚育和家庭的影响
  • 三、社会变革环境下的人口
  • (一)改善农民生存条件,推动家庭人口数量增长
  • (二)集体经济后期政府控制人口增长的能力提高
  • 四、农民婚育和家庭行为的“不变”
  • 主要参考文献
  • 一、资料书(以文献名拼音为序)
  • 二、中文论著
  • 三、译著(以在我国出版时间先后为序)
  • 四、英文论著
  • 后记
  •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农村从土地改革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生产力水平同样没有发生令人耳目一新的明显变化。但在政治力量作用下,生产关系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农村社会和生产管理方式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人们的观念和意识发生了重要变化。考察农村婚姻和家庭状况时,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或者说,正是上述变化的发生,当代农民婚姻和家庭行为才表现出与传统时代的差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依据妇女生育数量调查资料观察家庭子女数量水平,应该是比较便捷的方式。然而,我们若用冀南农村问卷调查中的妇女生育信息分析土改前农民家庭的子女数量状况,则有一定缺陷。原因在于,要了解土改前妇女的生育数量,必须选择土改前结婚并在此前完成生育过程的妇女。1999 年笔者所访问的土改前结婚夫妇的年龄大多在 70 岁以上,但其生育行为多数并非在土改前终止,而是跨时段的,即从土改前一直延续到土改后各个不同时期。139 个土改前结婚并且有明确生育起止信息的妇女中,1946 年前结束生育者只有 3 个,占 2.2%;1947—1949 年结束生育者 10 个,占 7.2%;1950—1959 年结束生育者 33 个,占 23.7%;1960—1969 年结束生育者 71 个,占 51.1%;1970—1974 年结束生育者 22 个,占 15.8%。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三联·生活书店

      2013年7月,由三联书店主管主办的全资独立出版社生活书店正式恢复运营。作为中国出版界的“老字号”,1932年7月,生活书店在上海诞生。1948年10月,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生活书店和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在香港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尽管经历了六十五年之久的“停顿”,但在众多读者和作者心中,生活书店仍然是极具号召力的品牌。七年来,生活书店推出了众多高品质图书,如《孩子:挑战》《恰如其分的自尊》《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谢觉哉家书》《西行三万里》《直面大转型时代》《行走的人生》等,丛书有“知心书”“知育书”“知味书”“作家与故乡”“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独立日”等。拥有包括谢觉哉、吴敬琏、马识途、费孝通、王蒙、冯骥才、邵燕祥、毕淑敏、铁凝、刘梦溪等实力强劲的作者群。 目前公司出版范围为人文社科著作、文学艺术作品、大众文化读物、实用生活类图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