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本书,带你一窥我国生命伦理学发展的历程。

内容简介

生命伦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新颖交叉学科,50多年来一直发展迅速,现已扩展到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国家。生命伦理学目前不仅在学院之内活动,而且已经深入实践,走向生活。生命伦理学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解决生命科技以及医疗卫生中的伦理问题,也有助于指出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如何综合科学技术发展应用实际的进路。

本书1987年出版,是对当代生命科学技术伦理问题的讨论,这些生命科学技术包括辅助生殖、生育控制、遗传和优生、生命维持、器官移植、行为控制等。本书在对生命科学技术以及医疗卫生中的伦理问题,即应该做什么和应该如何做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对生命科技以及医疗卫生进行管理的建议,其中不少建议已经被采纳在法律、法规、条例之中。今天增订再版此书,并附有作者近年来的多篇学术论文,可帮助读者一窥我国生命伦理学发展的历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出版说明
  • 增订版序
  • 再版序
  • Ⅰ 难题和挑战
  • 1.生命伦理学的兴起
  • 2.医德、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
  • 2.1 医学伦理学的扩展
  • 2.2 义务论与价值论
  • 2.3 不可通约的论证
  • 3.作为应用规范伦理学的生命伦理学
  • 3.1 作为道德哲学研究的伦理学
  • 3.2 规范伦理学
  • 3.3 元伦理学
  • 3.4 伦理学理论
  • 4.科学技术和伦理学
  • Ⅱ 生殖技术
  • 1.“奇妙的新世界”
  • 1.1 正在成为现实的幻想
  • 1.2 什么是生殖技术?
  • 1.3 非自然生殖
  • 2.性别选择
  • 2.1 什么是性别选择?
  • 2.2 性别选择方法
  • 2.3 性别选择对社会的利弊
  • 3.人工授精
  • 3.1 非自然生殖的第一步
  • 3.2 生儿育女与婚姻的纽带
  • 3.3 什么是父亲?
  • 3.4 精子的地位
  • 3.5 精子应该成为商品吗?
  • 3.6 非婚妇女的人工授精
  • 3.7 人工授精与优生
  • 4.体外受精
  • 4.1 从love-making到baby-making
  • 4.2 制造婴儿的技术
  • 4.3 “医学分外之事”
  • 4.4 父母的身份
  • 4.5 胚胎是人吗?
  • 4.6 公正分配
  • 4.7 社会控制
  • 5.代理母亲
  • 5.1 什么是代理母亲?
  • 5.2 “白鹳”的功能
  • 5.3 可能的代价
  • 5.4 代理母亲合乎道德吗?
  • 6.无性生殖
  • 6.1 什么是无性生殖?
  • 6.2 核转移技术
  • 6.3 关于无性生殖的争论
  • Ⅲ 生育控制
  • 1.避孕
  • 1.1 避孕的历史
  • 1.2 避孕是不道德的吗?
  • 1.3 争取避孕的合法
  • 1.4 避孕的问题
  • 2.人工流产
  • 2.1 流产和人工流产
  • 2.2 胎儿的发育
  • 2.3 人工流产问题上的各派观点
  • 2.4 胎儿是人吗?
  • 2.5 胎儿不是人吗?
  • 2.6 什么是人?
  • 2.7 胎儿的生的权利
  • 2.8 人工流产问题上的价值冲突
  • 2.9 人工流产的控制
  • 3.绝育
  • 3.1 剥夺生育的能力
  • 3.2 关于绝育的争论
  • 4.胎儿研究
  • 4.1 胎儿研究的必要
  • 4.2 胎儿研究的争论
  • 4.3 胎儿研究的管制
  • Ⅳ 遗传和优生
  • 1.产前诊断
  • 1.1 产前诊断技术
  • 1.2 产前诊断的适应症和风险
  • 1.3 选择性流产
  • 2.遗传咨询
  • 2.1 遗传咨询的概念
  • 2.2 自由和操纵
  • 3.遗传普查
  • 3.1 遗传普查的概念
  • 3.2 代价和受益
  • 3.3 权利和义务
  • 3.4 应对工人进行易感性普查吗?
  • 4.基因疗法
  • 4.1 体细胞基因治疗
  • 4.2 生殖系基因治疗
  • 4.3 增强基因工程和优生基因工程
  • 5.重组DNA
  • 5.1 拼接生命
  • 5.2 停止研究的原则
  • 6.优生
  • 6.1 概念和历史
  • 6.2 优生的伦理学
  • Ⅴ 有缺陷新生儿
  • 1.有缺陷新生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 1.1 有缺陷新生儿
  • 1.2 低出生体重儿
  • 2.难题和困境——若干案例
  • 2.1 Baby Houle
  • 2.2 Baby Girl Vataj
  • 2.3 Baby Doe
  • 2.4 Baby Jane Doe
  • 2.5 心脏先天畸形
  • 2.6 小头症
  • 2.7 染色体异常
  • 3.应该或必须治疗有严重缺陷的新生儿吗?
  • 4.新生儿是人吗?
  • 4.1 “婴儿是人,有绝对的生的权利”
  • 4.2 “婴儿是人,但并无绝对的生的权利”
  • 4.3 “婴儿不是人,杀婴是容许的”
  • 4.4 “婴儿并无生的权利,但有高度价值”
  • 4.5 “后果合意就可结束婴儿的生命”
  • 5.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质量
  • 5.1 生命的价值
  • 5.2 生命的质量
  • 6.有缺陷新生儿的安乐死
  • 7.杀婴
  • 7.1 杀婴与文化
  • 7.2 对杀婴的道德态度
  • 8.由谁作出决定?
  • Ⅵ 死亡和安乐死
  • 1.从若干案例谈起
  • 1.1 Karen Ann Quinlan
  • 1.2 Joseph Saikewicz
  • 1.3 Clarence Herbert
  • 1.4 Claive Convoy
  • 1.5 Mary Hier
  • 2.死亡的定义和标准
  • 2.1 死亡的心脏呼吸概念
  • 2.2 死亡的脑死定义
  • 2.3 “范式”的转换
  • 2.4 死亡的宣布
  • 3.安乐死能否在伦理学上得到辩护?
  • 3.1 安乐死的概念和历史
  • 3.2 安乐死的伦理学根据
  • 3.3 主动与被动
  • 3.4 通常与非常
  • 3.5 有意与无意
  • 3.6 自愿与非自愿
  • 4.头脑与心灵的争斗
  • 5.安乐死的政策和立法
  • 5.1 由谁决定?
  • 5.2 “预嘱”
  • 5.3 立法
  • 6.拒绝治疗
  • Ⅶ 器官移植
  • 1.历史和现状
  • 2.移植器官的来源
  • 2.1 供不应求
  • 2.2 活体器官和尸体器官
  • 2.3 自愿捐献
  • 2.4 商业化
  • 2.5 推定同意
  • 3.病人的选择
  • 4.分配的公正
  • 5.异种器官移植
  • 5.1 Baby Fae
  • 5.2 异种器官移植的效益
  • 5.3 知情同意和严格审查
  • 5.4 研究准则
  • 5.5 资源分配和动物权利
  • 6.人工心脏
  • 6.1 心脏代用品
  • 6.2 暂时性人工心脏
  • 6.3 永久性人工心脏
  • Ⅷ 行为控制
  • 1.行为控制技术
  • 2.脑的电刺激
  • 3.精神外科
  • 3.1 什么是精神外科?
  • 3.2 精神外科的治疗价值
  • 3.3 精神外科的社会使用
  • 4.行为的药物控制
  • 4.1 控制行为的药物
  • 4.2 使用控制行为药物的问题
  • 5.行为和遗传
  • 5.1 人类行为的遗传学基础
  • 5.2 决定与责任
  • 6.精神病人的行为控制
  • 7.控制与自主
  • Ⅸ 政策和伦理学
  • 1.卫生政策、伦理学和人类价值
  • 1.1 伦理学是卫生政策与人类价值之间的桥梁
  • 1.2 价值在决策中的作用
  • 1.3 舆论的建立
  • 2.健康权利
  • 2.1 卫生保健概念
  • 2.2 社会公正
  • 3.政府、集体和个人的责任
  • 3.1 政府的责任
  • 3.2 个人的责任
  • 4.卫生保健资源的宏观分配
  • 5.卫生保健资源的微观分配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改变世界的哲学:实践伦理学
  • 附录二 生命伦理学的使命
  • 附录三 生命伦理学基本原则
  • 附录四 可遗传基因组编辑引起的伦理和治理挑战
  • 附录五 对优生学和优生实践的批判性分析
  • 附录六 人类头颅移植不可克服障碍:科学的、伦理学的和法律的层面
  • 附录七 杂合体和嵌合体研究:应该允许 还是应该禁止?——生命科学中的伦理问题
  • 附录八 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
  • 附录九 医疗卫生改革和卫生政策在认识和伦理学上的失误
  • 附录十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的公平问题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