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一本写给每个人的社会学通识书,用社会转型的大潮中故事,切入生活场景,以通识理论带你思考社会,用考察经验感受社会冷暖。
内容简介
社会学厉害,还是物理学厉害?劳动带来的喜悦和满足为什么消失了?为什么我们永远在“剁手”?婚姻里真的是谁收入高,谁就更有话语权吗?面包和理想,“社畜”的我们选哪一个?人类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成为自己的“造物主”吗?抖音、滤镜、后浪重新定义了这个世界吗?……
社会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社会运作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摆脱“理所应当”的思考方式。
清华大学社会学家严飞,以沉淀百年的经典社会学理论作地基,从构成社会的秩序与人性出发,探讨和理解当下中国。从社会学家的专业视角,视察最普遍、热门的社会现象,剖析社会问题,重新审视我们熟悉的世界。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揭示背后的社会问题。
以七位社会学奠基人的经典社会学理论,结合30多个案例现象与分析。让你了解社会现象的核心本质,同时理解其中的社会学规律。带领你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穿透生活日常,观察人性的幽暗与良善,理解社会秩序的构成与意义,培养独立思辨的品质与勇气,从理解社会最终走向理解我们自己。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那天下班,他才发现自己的家没了 ——社会学的想象力
- 前言 让我们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 第一章 社会学的诞生与进化
- 社会学的起源: 社会学厉害,还是物理学厉害?
- 社会进化论: 为什么达尔文的进化论可以解释社会?
- 第二章 金钱是我们时代的上帝
- 劳动的异化: 劳动带来的喜悦和满足为什么消失了?
- 商品拜物教: 为什么我们永远在“剁手”?
- 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知识是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吗?
- 经济决定论: 婚姻里真的是谁收入高,谁就更有话语权吗?
- 阶级与分层: 底层的人生,距离我们有多远?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诞生在中国?
- 金钱与现代生活: 当我们在谈论消费主义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 第三章 社会秩序的基础是道德
- 有机团结: 为什么人们不再愿意伸出助人之手?
- 社会整合: 为什么我们更加留恋家庭?
- 自杀论: 我们该如何和世界相处?
- 失范论: 为什么道德秩序正在失效?
- 陌生人概念: 选择信任别人,到底有多难?
- 共同体与社会: 社区生活可以打破身份区隔吗?
- 秩序是自然的法: 未来该是一种怎么样的秩序?
- 第四章 每个人都成了机器上的一个齿轮
- 人性两重论: 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 道德教育: 人性如何被教育?
- 社会分工: 家庭主妇是否是世界上最容易又最困难的工作?
- 理想类型: 经济学家说我们是理性人,我们就是理性人吗?
- 工具理性vs价值理性: 面包和理想,“社畜”的我们选哪一个?
- 科层制: 我们理解的“官僚制”为什么是错的?
- 人性的铁笼: 我们是否已经进入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 第五章 鼓荡心灵的诗歌和宗教化为虚空
- 世界的祛魅: 人类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成为自己的“造物主”吗?
- 克里斯玛型权威: 我们喜欢的“小鲜肉”,是一种克里斯玛权型威表现吗?
- 社会是一件艺术品: 混杂是否也是一种秩序的美?
- 时尚的哲学: 抖音、滤镜、后浪重新定义了这个世界吗?
- 大城市与精神生活: 在每个人的心里,是不是都有一座回不去的故乡?
- 结语 社会学的想象力:批判理解世界的钥匙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