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跳出固有经济理论框架,从实际出发阐释中国经济本质。百余个真实法律案件,剖析规模正逐步扩大的非正规经济及其影响。

内容简介

“非正规经济”是指没有或少有法律保护和社会福利的城镇就业。本书的研究取向坚持从实践到概念再回到实践的程序,从中国社会经济的基本实际出发,并通过经济史、社会史和法律史的视野,比较各种西方理论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提出:我们不能将中西建构为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而要从现当代的中国和西方、传统和现代在中国必然并存的基本事实概括——两者的并存是现当代中国的给定实际。

今天中国城镇就业人员的大多数来自“半工半耕”家庭的农村户籍人员,他们不符合左右经典理论预期,而是更贴近中国革命传统中把“工农大众”视作单一“劳动人民”的思想潮流。

本书从中国历史的实际出发,梳理半工半耕的小农家庭与非正规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中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非正规经济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从经济发展战略考虑,提出未来应提高工人待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内需,为中国经济创造更高稳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现实意义,有助于深化相关领域的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探寻扎根于(中国)实际的社会科学
  • 一、悖论实际与理论概括: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
  • (一)《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 (二)《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和《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
  • 二、表达∕话语与实践:法律史研究
  • (一)《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
  • (二)《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
  • (三)对研究方法和理论的进一步反思
  • 三、现实关怀的学术研究
  • (一)《超越左右:从实践历史探寻农村发展出路》
  • (二)《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
  • 四、为“实践历史”加上前瞻性的道德理念
  • (一)布迪厄的“实践逻辑”
  • (二)康德的“实用理性”
  • (三)“实践理性”和“毛泽东思想”
  • 五、中国实践社会科学理论的建构
  • 导论
  • 历史实际与理论辩护
  • 非正规经济与中国的发展经验
  • 劳务派遣工的理论与实践
  • 第一章 重新认识中国劳动人民:劳动法规的历史演变与当前的非正规经济
  • 一、劳动法规的历史演变
  • (一)1949年以前
  • (二)共产党执政之后
  • (三)改革期间
  • 二、全球视野下的非正规经济
  • 三、中国的农民工
  • 四、城镇的正规与非正规就业人员
  • 五、乡村的就业人员
  • 六、中国的正规经济
  • 结论
  • 第二章 非正规经济:理论、话语与意识形态
  • 一、“二元经济”理论和美国模式
  • 二、“非正规经济”
  • 三、意识形态化的理论争执
  • 四、对经验现实的误导
  • 五、抛开意识形态
  • 第三章 “半工半耕”的小农家庭与非正规经济
  • 一、两大经典理论与中国历史经验
  • (一)明清到现代的农业:小家庭农场战胜雇工经营的大农场
  • (二)“早期工业化”小农户的农业+副业战胜城镇化手工业
  • (三)集体时期与没有城镇化的农村工业化
  • (四)“离土又离乡”的打工浪潮
  • 二、“半工半耕”小农家庭的经济行为与资本主义—个人化行为的不同
  • (一)家庭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个人和公司的不同
  • (二)家庭的“理性抉择”
  • 三、家庭经济单位的竞争力
  • 四、与现代法律的关系
  • 五、与新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
  • 六、结语
  • 第四章 中国发展经验的理论与实用含义
  • 一、现有分析与历史经历
  • (一)新制度经济学
  • (二) Andrew Walder—钱颖一的批评
  • (三)改革后期的经验
  • (四)现有分析的盲点
  • 二、非正规实践与非正规经济
  • (一)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实际运作中的关系
  • (二)体制性成本与收益
  • (三)非正规经济
  • (四)中国发展经验的理论与方法含义
  • 三、中国的未来发展
  • 第五章 中国经济是怎样如此快速发展的?
  • 一、五种巧合
  • (一)土地:土地使用与政党—国家体制
  • (二)资本“招商引资”与中国的政党—国家体系
  • (三)劳动力:劳动力使用与中国的政党—国家体系
  • (四)创业人才和中国的政党—国家体系
  • (五)科技与全球化
  • 二、五种巧合的并存与交汇
  • (一)已有理论
  • 第六章 中国的非正规经济再思考:一个来自社会经济史与法律史视角的导论
  • 一、中国的非正规经济:定义和规模
  • 二、全球化之下的反向逆流
  • 三、劳务派遣工的兴起
  • 四、新生代农民工
  • 五、本专辑的论文
  • 六、两个点评意见
  • 第七章 中国的劳务派遣:从诉讼档案出发的研究(之一)
  • 一、国有企业、劳务派遣公司以及其工人
  • (一)东方航空公司与三名水电维修工人
  • (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其采油工人
  • (三)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与四名罐车驾驶员
  • (四)中国银行与两名驾驶员
  • (五)陕西汽车集团与四名工人
  • (六)烟台市公交集团与其大客车驾驶员
  • (七)劳务派遣和派遣公司的含义
  • 二、劳务派遣公司的合同义务
  • (一)派遣公司不可随意违反合同规则
  • (二)派遣公司不可任意解除工人合同
  • (三)派遣公司对工人工伤有义务
  • 三、工人从派遣公司获得补偿的多重障碍
  • (一)社保不属于法院审理范围
  • (二)与国家劳动合同法相悖的地方法规
  • (三)仲裁的时限
  • (四)建筑业中的非正式协议法院不予认定
  • (五)要求“同工同酬”的困难
  • (六)加班费很难争得
  • 四、不同的工作关系及其含义
  • (一)劳动关系
  • (二)租赁关系
  • (三)代理关系
  • 五、法律中的黑洞
  • 六、2013年的劳动合同法修正与2014年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
  • 七、劳工社会—法律历史视野中的劳务派遣
  • 附录:引用的案件
  • 第八章 中国的劳务派遣:从诉讼档案出发的研究(之二)
  • 一、研究的问题、进路与资料
  • 二、国企、事业单位与其员工
  • (一)新疆的大型国企
  • (二)新疆的事业单位
  • (三)上海的事业单位:双拥活动中心
  • 三、私企
  • (一)新疆的一家私企
  • (二)上海的私企
  • 四、劳务派遣公司
  • (一)新疆:劳务派遣公司应履行的义务
  • (二)新疆:劳务派遣公司采用的对策
  • (三)上海:劳务派遣公司应对劳动者的方法
  • 五、二审案件中上海与新疆的差异
  • (一)考虑到老工人的处境
  • (二)在当事三方中寻求妥协
  • (三)超越僵硬的时限以及关乎加班和未休年休假工资的实质主义措施
  • 六、纵览2013年以来的法律变迁
  • 七、结语
  • 附录A: 2013—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另附: 沙湾天山水泥公司与两名汉族工人的案件
  • 附录B: 2013—2016年上海市涉及劳务派遣的劳动争议抽样案件
  • 结语 几点思考
  • 一、从贫穷的公平到不公平推动的发展,再到公平推动的发展
  • 二、从非正规化和去正规化到再正规化的劳动法律
  • 三、“半工半耕”和农村问题
  • 代后记 探寻中国长远的发展道路
  • 一、合同vs.承包
  • (一)历史起源的不同
  • (二)概念基础
  • (三)劳动法律中合同逻辑的不同使用
  • (四)国家行政体系内的发包
  • (五)中国法律中的承包法与合同法
  • (六)“集权的简约治理”传统
  • (七)分块的集权体系
  • 二、二元对立与二元互补
  • (一)二元对立
  • (二)互补的二元
  • (三)农地承包与乡村发展
  • (四)结合国家与市场
  • (五)中西结合的反面现象
  • 三、儒家化的法家法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一)法家法律的儒家化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三)问题
  • 四、一个新型的第三领域?
  • (一)历史背景
  • (二)今天的第三领域
  • (三)项目制
  •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