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的基础课“互联网+”立体化教材,亦可供化学相关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共17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稀溶液的依数性、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化学分析法(一)、化学热力学基本定律与函数、化学平衡与相平衡、化学反应速率、胶体化学、电化学基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共价键与分子结构、配位化学基础、晶体结构基础、化学分析法(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仪器分析简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基础化学(第二版)》编写组
  • 前言
  • 第一版前言
  • 彩插
  • 第1章 绪论
  • 1.1 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
  • 1.1.1 化学及其主要特征
  • 1.1.2 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 1.2 基础化学课程简介
  • 1.2.1 基础化学课程的内容和作用
  • 1.2.2 如何学好基础化学
  • 1.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 1.3.1 有效数字的概念
  • 1.3.2 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
  • 1.3.3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 1.4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 1.5 溶液及其组成的量度
  • 1.5.1 物质的量
  • 1.5.2 物质的量浓度
  • 1.5.3 质量摩尔浓度
  • 1.5.4 物质的量分数
  • 1.5.5 质量分数
  • 1.5.6 体积分数
  • 1.5.7 质量浓度
  • 复习指导
  • 英汉词汇对照
  • 化学史话 屠呦呦与青蒿素的发现
  • 习题
  • 第2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
  • 2.1 物质的状态与气体的变化
  • 2.1.1 物质的存在形式
  • 2.1.2 道尔顿气体分压定律
  • 2.1.3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亨利定律
  • 2.2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 2.2.1 纯物质的蒸气压
  • 2.2.2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拉乌尔定律
  • 2.3 溶液的沸点升高
  • 2.3.1 纯液体的沸点
  • 2.3.2 溶液的沸点升高
  • 2.4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 2.4.1 纯液体的凝固点
  • 2.4.2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 2.5 溶液的渗透压
  • 2.5.1 渗透现象与渗透压
  • 2.5.2 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 2.5.3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 复习指导
  • 英汉词汇对照
  • 化学史话 张孝骞与血容量研究
  • 习题
  • 第3章 电解质溶液
  • 3.1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 3.1.1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与解离度
  • 3.1.2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离子互吸学说
  • 3.1.3 活度与活度系数
  • 3.1.4 活度系数与离子强度的关系
  • 3.2 酸碱理论
  • 3.2.1 酸碱理论的发展
  • 3.2.2 酸碱的质子理论
  • 3.2.3 酸碱的电子理论与软硬酸碱规则
  • 3.3 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
  • 3.3.1 水的解离平衡
  • 3.3.2 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
  • 3.4 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 3.4.1 强酸或强碱溶液
  • 3.4.2 一元弱酸或弱碱溶液
  • 3.4.3 多元酸碱溶液
  • 3.4.4 两性物质溶液
  • 3.5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与溶解平衡
  • 3.5.1 溶解度与溶度积
  • 3.5.2 沉淀溶解平衡
  • 3.5.3 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 复习指导
  • 英汉词汇对照
  • 化学史话 阿伦尼乌斯与电离学说
  • 习题
  • 第4章 缓冲溶液
  • 4.1 缓冲溶液与缓冲原理
  • 4.1.1 缓冲溶液及其组成
  • 4.1.2 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 4.2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 4.2.1 缓冲溶液pH值的近似计算
  • 4.2.2 缓冲溶液pH值计算公式的校正
  • 4.2.3 影响缓冲溶液pH值的因素
  • 4.3 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 4.3.1 缓冲容量
  • 4.3.2 缓冲容量的影响因素
  • 4.3.3 缓冲范围
  • 4.4 缓冲溶液的配制
  • 4.4.1 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 4.4.2 标准缓冲溶液
  • 4.5 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 复习指导
  • 英汉词汇对照
  • 化学史话 侯德榜与制碱技术
  • 习题
  • 第5章 化学分析法(一)
  • 5.1 定量分析概述
  • 5.1.1 定量分析过程
  • 5.1.2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 5.2 分析结果的误差
  • 5.2.1 误差产生的原因与分类
  • 5.2.2 误差的表示方法
  • 5.2.3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 5.2.4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 5.3 滴定分析概述
  • 5.3.1 滴定分析术语与特点
  • 5.3.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 5.3.3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基准物质
  • 5.3.4 滴定分析的计量关系式
  • 5.4 酸碱滴定法
  • 5.4.1 酸碱指示剂
  • 5.4.2 酸碱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 5.4.3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 5.4.4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 复习指导
  • 英汉词汇对照
  • 化学史话 贝采里乌斯与分析化学
  • 习题
  • 第6章 化学热力学基本定律与函数
  • 6.1 化学热力学简介
  • 6.2 热力学常用术语
  • 6.2.1 体系与环境
  • 6.2.2 状态与状态函数
  • 6.2.3 过程与途径
  • 6.2.4 热力学能
  • 6.2.5 热和功
  • 6.3 能量守恒和化学反应热效应
  • 6.3.1 热力学第一定律
  • 6.3.2 热化学
  • 6.4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
  • 6.4.1 自发过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 6.4.2 熵和熵变
  • 6.5 吉布斯自由能判据与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
  • 6.5.1 吉布斯自由能与吉布斯自由能判据
  • 6.5.2 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与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Δr
  • 复习指导
  • 英汉词汇对照
  • 化学史话 吉布斯与化学热力学的创立
  • 习题
  • 第7章 化学平衡与相平衡
  • 7.1 化学平衡与标准平衡常数
  • 7.1.1 化学平衡的基本特征
  • 7.1.2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 7.1.3 标准平衡常数
  • 7.1.4 标准平衡常数的实验测定
  • 7.2 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 7.2.1 预测非标准态下的化学反应方向
  • 7.2.2 确定反应限度与平衡组成
  • 7.3 多重平衡与偶合反应
  • 7.4 化学平衡的移动
  • 7.4.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7.4.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7.4.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7.4.4 勒沙特列原理
  • 7.5 相平衡
  • 7.5.1 相律
  • 7.5.2 单组分体系的相平衡
  • 7.5.3 双组分体系相图及其应用
  • 复习指导
  • 英汉词汇对照
  • 化学史话 普里高津与耗散结构论
  • 习题
  • 第8章 化学反应速率
  • 8.1 化学动力学简介
  • 8.2 化学动力学基本术语
  • 8.2.1 总包反应、元反应与态-态反应
  • 8.2.2 反应机理
  • 8.2.3 均相反应与多相反应
  • 8.2.4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
  • 8.3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
  • 8.3.1 元反应的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
  • 8.3.2 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
  • 8.3.3 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
  • 8.3.4 确定速率方程的实验方法——初始速率法
  • 8.4 几种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及其特征
  • 8.4.1 一级反应
  • 8.4.2 二级反应
  • 8.4.3 零级反应
  • 8.5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8.5.1 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类型
  • 8.5.2 范特霍夫规则与阿伦尼乌斯方程
  • 8.5.3 阿伦尼乌斯方程的应用
  • 8.6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 8.6.1 碰撞理论
  • 8.6.2 过渡态理论
  • 8.7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8.7.1 催化概念及其特征
  • 8.7.2 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
  • 8.7.3 酶催化
  • 复习指导
  • 英汉词汇对照
  • 化学史话 李远哲与交叉分子束方法的发明
  • 习题
  • 第9章 胶体化学
  • 9.1 分散系的分类
  • 9.1.1 按照分散系的相数分类
  • 9.1.2 按分散度分类
  • 9.2 溶胶及其基本性质
  • 9.2.1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 9.2.2 溶胶的光学性质
  • 9.2.3 溶胶的电学性质
  • 9.2.4 胶团结构
  • 9.2.5 溶胶的相对稳定性与聚沉
  • 9.3 大分子化合物溶液
  • 9.3.1 大分子化合物溶液的形成与性质
  • 9.3.2 大分子电解质溶液
  • 9.3.3 膜平衡
  • 9.4 表面活性剂与乳状液
  • 9.4.1 表面活性剂
  • 9.4.2 乳状液与微乳状液
  • 9.5 凝胶
  • 9.5.1 凝胶与胶凝
  • 9.5.2 凝胶的分类
  • 9.5.3 凝胶的性质
  • 复习指导
  • 英汉词汇对照
  • 化学史话 朗格缪尔与表面化学
  • 习题
  • 第10章 电化学基础
  • 10.1 氧化还原反应
  • 10.1.1 氧化值
  • 10.1.2 氧化还原的概念
  • 10.1.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 10.2 原电池与电池电动势
  • 10.2.1 原电池
  • 10.2.2 原电池的最大电功和吉布斯自由能
  • 10.3 电极电势
  • 10.3.1 电极电势的产生——双电层理论
  • 10.3.2 标准氢电极
  • 10.3.3 电极电势的测定
  • 10.3.4 标准电极电势
  • 10.3.5 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及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 10.3.6 生物化学标准电极电势
  • 10.4 电动势与电极电势的应用
  • 10.4.1 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 10.4.2 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 10.4.3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 10.4.4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 10.4.5 相关常数的求算
  • 10.4.6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 10.5 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值
  • 10.5.1 常用参比电极
  • 10.5.2 指示电极
  • 10.5.3 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值
  • 10.6 电解
  • 复习指导
  • 英汉词汇对照
  • 化学史话 能斯特与电化学的发展
  • 习题
  • 第1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11.1 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 11.1.1 原子的组成
  • 11.1.2 微观粒子的量子化特征
  • 11.1.3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 11.1.4 不确定关系
  • 11.2 单电子原子的结构
  • 11.2.1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 11.2.2 量子数及其物理意义
  • 11.2.3 波函数与电子云的图形
  • 11.3 多电子原子的结构
  • 11.3.1 多电子原子的轨道能级
  • 11.3.2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 11.4 元素周期律
  • 11.4.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 11.4.2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
  • 11.4.3 电离能的周期性
  • 11.4.4 电子亲和能的周期性
  • 11.4.5 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
  • 11.5 元素和人体健康
  • 复习指导
  • 英汉词汇对照
  • 化学史话 德布罗意与波粒二象性
  • 习题
  • 第12章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
  • 12.1 共价键理论
  • 12.1.1 路易斯理论与H2分子
  • 12.1.2 现代价键理论
  • 12.1.3 共价键的特点
  • 12.1.4 共价键的类型
  • 12.1.5 键参数
  • 12.2 杂化轨道理论
  • 12.2.1 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 12.2.2 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
  • 12.3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 12.3.1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要点
  • 12.3.2 价层电子对数的确定
  • 12.3.3 稳定结构的确定
  • 12.4 分子轨道理论
  • 12.4.1 分子轨道的形成
  • 12.4.2 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示例
  • 12.5 分子间作用力
  • 12.5.1 分子的偶极矩与极化率
  • 12.5.2 范德华力
  • 12.5.3 氢键
  • 复习指导
  • 英汉词汇对照
  • 化学史话 发现DNA分子结构的科学家
  • 习题
  • 第13章 配位化学基础
  • 13.1 配合物的基础知识
  • 13.1.1 配合物的组成
  • 13.1.2 配合物的分类
  • 13.1.3 配合物的命名
  • 13.2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异构现象
  • 13.2.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 13.2.2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 13.3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 13.3.1 配合物价键理论的要点
  • 13.3.2 配离子的空间构型与杂化方式的关系
  • 13.3.3 配合物的磁性
  • 13.4 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 13.4.1 中心离子d轨道的能级分裂
  • 13.4.2 影响分裂能大小的因素
  • 13.4.3 八面体场中中心离子d电子的分布
  • 13.4.4 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
  • 13.4.5 配离子的电子吸收光谱
  • 13.5 配位平衡
  • 13.5.1 配位平衡的表示方法
  • 13.5.2 配合物平衡浓度的计算
  • 13.5.3 配位平衡的移动
  • 13.6 配合物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
  • 13.6.1 配合物在生物方面的应用
  • 13.6.2 配合物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 复习指导
  • 英汉词汇对照
  • 化学史话 维尔纳与配位学说
  • 习题
  • 第14章 晶体结构基础
  • 14.1 晶体结构概述
  • 14.1.1 晶体结构特征
  • 14.1.2 晶体结构的表示方法
  • 14.2 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
  • 14.2.1 原子晶体
  • 14.2.2 分子晶体
  • 14.3 金属键理论与金属晶体
  • 14.3.1 金属键理论
  • 14.3.2 等径圆球的密置层与非密置层
  • 14.3.3 金属晶体的密堆积结构
  • 14.4 离子键理论与离子晶体
  • 14.4.1 离子键理论
  • 14.4.2 离子晶体的结构型式
  • 14.4.3 离子晶体的半径比规则
  • 14.4.4 离子键强度与离子晶体的晶格能
  • 14.4.5 离子极化及其对键型、晶型与物质性质的影响
  • 14.5 过渡型晶体与晶体缺陷
  • 14.5.1 过渡型晶体
  • 14.5.2 晶体的缺陷
  • 14.6 晶体结构测定理论基础和方法
  • 14.6.1 晶体的X射线衍射效应
  • 14.6.2 单晶结构测定简介
  • 复习指导
  • 英汉词汇对照
  • 化学史话 霍奇金与维生素B12
  • 习题
  • 第15章 化学分析法(二)
  • 15.1 氧化还原滴定法
  • 15.1.1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 15.1.2 高锰酸钾法
  • 15.1.3 碘量法
  • 15.2 配位滴定法
  • 15.2.1 EDTA与金属离子螯合反应的特点
  • 15.2.2 配位滴定反应的副反应系数与条件稳定常数
  • 15.2.3 金属指示剂
  • 15.2.4 配位滴定原理
  • 15.2.5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 15.2.6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实例——混合离子测定
  • 15.3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 15.3.1 沉淀反应的影响因素
  • 15.3.2 沉淀滴定法
  • 15.3.3 重量分析法
  • 复习指导
  • 英汉词汇对照
  • 化学史话 盖·吕萨克与容量分析
  • 习题
  • 第16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16.1 物质的吸收光谱
  • 16.1.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 16.1.2 物质的吸收光谱
  • 16.2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 16.2.1 透光率与吸光度
  • 16.2.2 朗伯-比耳定律
  • 16.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16.3.1 分光光度计
  • 16.3.2 定量分析方法
  • 16.4 提高测量灵敏度与准确度的方法
  • 16.4.1 分光光度法的误差
  • 16.4.2 提高测量灵敏度与准确度的方法
  • 16.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简介
  • 16.5.1 定性鉴别
  • 16.5.2 定量测定
  • 16.5.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 复习指导
  • 英汉词汇对照
  • 化学史话 本生与光谱分析法
  • 习题
  • 第17章 仪器分析简介
  • 17.1 概论
  • 17.1.1 化学中的仪器分析方法
  • 17.1.2 仪器分析的特点
  • 17.1.3 分析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 17.1.4 分析仪器和方法校正
  • 17.1.5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 17.2 光学分析法
  • 17.2.1 电磁辐射和电磁波
  • 17.2.2 光学分析方法
  • 17.3 电化学分析方法
  • 17.3.1 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分类
  • 17.3.2 电位分析方法
  • 17.3.3 极谱分析方法
  • 17.3.4 电化学分析法的特点
  • 17.4 色谱分析法
  • 17.4.1 气相色谱分析法
  • 17.4.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 复习指导
  • 英汉词汇对照
  • 化学史话 马丁与分配色谱法
  • 习题
  • 附录
  • 附录一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 附录二 一些物质的基本热力学数据
  • 附录三 弱酸、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98.15K)
  • 附录四 一些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98.15K)
  • 附录五 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 附录六 某些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298.15K)
  • 附录七 化学相关网址
  •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学化学》教学视频的二维码索引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化工社)成立于1953年1月,是一家具有突出特色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型专业出版社。化工社坚持“服务读者、面向市场、立足化工、传播科技”的出版宗旨,秉持“严谨、创新、合作、诚信”的核心价值观,实施“出精品、树品牌、创高效”的经营理念,始终把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出版领域涉及专业图书、科技教材、大众读物以及科技期刊、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等几大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