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类型
8.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3千字
字数
2018-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城堡》,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现代派小说之一。
内容简介
《城堡》不但是卡夫卡最重要的作品,而且也具有卡夫卡风格,被誉为“卡夫卡的《浮士德》”。小说写的是主人公K为进入城堡而徒然努力的故事。作品寓意深刻,内容荒诞离奇,展现了一个独特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现实与非现实、合理与悖谬、常人与非人并列在一起,因此有人称它是一部“迷宫似的令人晕头转向的小说”。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彩插
-
文前辅文
-
出版说明
-
前言 城堡——一个迷宫似的故事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阿玛丽亚的秘密
-
阿玛丽亚受到的惩罚
-
求情告饶
-
奥尔加的计划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附录
-
一 开篇的异文
-
二 残章断篇
-
三 作者删除的文句和段落
-
四 第一版后记
-
五 第二版后记
-
六 第三版后记
展开全部
一只灰色的寒鸦在雪镜留下一个脚印后
我读过卡夫卡的《城堡》之后,萦绕着一个意象:一只灰色的寒鸦在雪境留下了一只脚印后。它和《城堡》的内容没有什么联系,我也不知所起,它就是我读过后的一种感觉,一种通感。我读的是上海译文张荣昌的版本,得到没有此版,遂留在人民文学版。对文学作品而言,译本的体验是有差的,但不管是上海译文还是人民文学都是上佳译本。《城堡》讲述的是自称是土地丈量员的 K,想要进入城堡履职,却无法自证身份,甚至无法居留在城外的酒店。而城堡方面先是否认了这个任命,后又对这个否认含糊其辞。为了进入城堡,K 接近送信员先生,因为这是他和城堡唯一的联系;而送信员先生不过是不受城堡和村人待见的自罚做劳动 “赎罪” 的人。K 勾引女服务弗丽达,因为她是城堡里某位官员的情人,即使弗丽达要求 K 带她离开,他也借口要留下来。K 千方百计,各种手段,仍然在为进城堡努力,城堡仍暧昧不明,最终故事悬而未决似已决中结束。对于《城堡》的解读,我听过很多。卡夫卡的遗嘱执行人布洛德说,这是一本犹太史诗,象征着犹太人对寻找家园的热望。精神分析学说解读为渴望父爱,K 与城堡的关系象征的父与子。存在主义说,这体现了现代科学和理性主义精神,你看,土地丈量就是一种理性计算,K 构建的社会关系也是经过理性考量的,而城堡象征着一种绝对价值。理性的个体追求绝对价值终将失败。我也可以说,这是爱情。城堡之于 k 就像黛西之于盖茨比、费尔明娜之于阿里萨(K、盖茨比、阿里萨的爱情集合里对方就是全集,而黛西、费尔明娜的爱情集合里对方只是一个子集)。K 之与城堡就是可有可无的追求者,哪怕一句含糊其辞的话,对方就风不顾身。还有解释就形而下一些了,说这是批判官僚体制。波伏娃说,其他作家给我们讲的都是遥远的故事,卡夫卡给我们讲的却是我们自己的故事。我喜欢美洲西语文学的瑰丽色彩,却也爱在卡夫卡蔓延在 “万径人终灭” 的荒诞不经神神叨叨,那些神神叨叨不正是我在未觉时的低语么。编辑黄昱宁在《城堡》的听书解读中说,它会不停地打断你,忤逆你的愿望,在你想要继续的地方戛然而止,让你不断思考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小说从来没有义务成为客观世界的影子,而《城堡》让世界成了自己的影子。我想到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城堡》,一直在靠近,不知道在靠近什么,也不知道谁在靠近,只是在我心中雪镜留下了一只寒鸦的脚印。
其次,在卡夫卡生活的年代,人们享受着技术发展带来的福利,却也滋生出对理性的怀疑和对技术的恐惧,哲学家们开始重新思考哲学的出发点,重新估定价值、定义自我。随着一战爆发,这一思潮渐入高潮,并且催生出全新的现代主义艺术。卡夫卡的作品虽然独具一格,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性,但他与时代的关系仍然不容忽视。最后,对于《城堡》的主流解读包括政治的、宗教的、精神分析学的、哲学的等很多种,每种解读都有其合理之处,也有它们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了解这些分析和阐释只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文本本身,文学只有在阅读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真正的绝望不是无尽的痛苦,而是无奈
卡夫卡的文字很可怕,荒诞不经的表面下是汹涌的黑色暗流。我想这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卡夫卡的童年一直被自己的父亲压制,一直有着压抑的性格在长大以后,对于来自社会的压抑异常敏感。所以在卡夫卡的作品里,你很容易就能读到那种字里行间的无奈。卡夫卡是开创了西方现代文学的人物,百世年以来没有读过《城堡》《审判》《变形记》的人是不能自称文学爱好者的。但是卡夫卡生前并不为人所知,甚至在死的时候还要求销毁自己的遗作。庆幸的是哪位遗嘱执行人是他文字的狂热崇拜者,保留和重构了卡夫卡的遗作,这也是至今我们还能读到《城堡》的重要原因。我说过,直击一个人的内心,最好的途径就是文字。此前我还读过卡夫卡《致敬父亲的信》,不难看出在生活里,他就是个完美亲自关系失败的案例。他喜欢写作,但是干的是保险业务员,在父亲的逼迫下放弃文学去读了法学,为了上一辈人所谓的体面,去做自己一点也不喜欢的办公室工作 —— 这种深深的怨恨和对社会结构的无奈痛恨,在《城堡》和《审判》里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不过,卡夫卡也不完全是一个痛斥黑暗的嘲讽者,现在工地上用的安全帽就是卡夫卡发明的。像不像《城堡》里那位在校园里努力扫雪和专心打扫教室的土地测量员?他想证明自己,和所有人一样,所以他只能把自己的天分用在不相干的地方。卡夫卡很帅,但是 36 岁仍然没有结婚,他把自己看得很低,一直认为自己没有资格拥有爱情 —— 在家庭和社会被长期打压的后遗症。直到他提起笔给父亲写信的时候,才对这一切做了总结:我的人生,就是毁在你失败的教育里。大概也就是这种失败的教育早就了他的性格,才会让这位文坛巨匠得以一展自己的才华,否则我们可能就只能在某个安全作业的培训文稿里才能知道:卡夫卡是安全帽的发明者。仅此而已。《城堡》算是卡夫卡未尽的遗作,我们已经很难去推敲他最终想要展现出来的城堡是一个怎样的城堡,但是我们至少知道,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心中都有一座遥不可及的城堡。在别人看来,这座城堡破旧、衰老,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只要一想到自己有一天还能到城堡去、能够为城堡工作,我们就有活下去的动力。为此我们不敢犯一点小错误,我们小心翼翼生怕得罪城堡里来的各种老爷和老爷的秘书和秘书的秘书…… 我们放低自己的身价去适应城堡为我们安排的每一个工作和未来,我们一切的情感都和城堡绑定:友情、亲情、爱情,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这些都是可以被牺牲掉的。当我们做到了一切以后,还是仍然找不到那条被白雪覆盖的通往城堡的路,我们只能从别人嘴里听说那些进进出出城堡的人,甚至我们想去拜访某一位城堡里来的老爷,要么只能通过锁孔看到他在打哈欠,要么只能在寒冷的冰雪中错过他离开的马车。就连你拐跑了他的情妇也无所谓,城堡就在那儿,城堡绑住你的一生,城堡是你永远也走不到的地方。但是没有城堡你就活不了,不是吗,小说里那个漂亮的女人对 K 说我们不去城堡了,我们去西班牙、去法国。K 说有什么区别吗?是啊,换一个地方,也不过是换一个城堡追逐而已。城堡其实已经腐朽了,老迈昏聩,机构冗杂,效率低下,作为一个必须要被打破的累赘而存在。就像艾雷德尔的绘画世界,修女和神父拼死守护着那个破败的世界,任由苍蝇和蛆虫腐蚀肆虐,那么,一把火将这个旧世界烧掉,去迎接未来未知的可怕,会是更好的选择吗?宫崎老贼没有交代绘画世界的未来,卡夫卡也没有交代城堡的未来,其实他们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也许会有一个新的世界诞生,充满希望和生机,最后也一样变得腐朽、破败。既然如此,追逐城堡的意义何在?我们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就是卡夫卡活着的无奈,人生最痛苦的并不是撕心裂肺,而是对于未来的无奈。我想或许城堡就像西西弗斯手里的大石头,算是聊以缓解这种无奈的小小目标吧。有西西弗斯的幸福,总比想没头苍蝇一样活着舒服,不是吗?我不知道。《城堡》戛然而止,卡夫卡永远也不会给我们答案。或许根本就没有答案把?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