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针对AI伦理与治理命题进行跨学科研究的综合性学术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从现代科技伦理的隐喻“黑镜”出发,系统而深入地剖析全球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发展的理论根源、人工智能落地应用场景中的伦理问题以及全球视野下的人工智能治理问题。

书中既包括对传统西方伦理学的形而上学的研究,也包括人工智能有关实践案例和国际政策的解读。

本书的目的不仅仅是对人工智能伦理和治理问题进行学术性梳理,而更在于寻求解决真实世界中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问题的路径,是一部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非常有意义的专著。

本书不仅讨论技术伦理涉及的伦理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社会学等人文科学思想,还涉及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以及医学等自然科学框架,利用跨学科思维深入探讨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形成伦理共识和建立智能社会治理规则,以期帮助智能经济参与者、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开发领域的专业人员以及公共管理决策者获得全面和独特的科技洞察。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序一 从人工智能技术伦理到可持续发展
  • 序二 智能时代呼唤新的伦理规则
  • 推荐语
  • 前言
  • 先导篇 科技浪潮中的隐喻与人文主义未来
  • 第一部分 人工智能伦理:现代性带来的新问题
  • 第一章 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问题
  • 何以为人:人工智能与基因编辑的未来
  • 人机共生:近未来的挑战与问题
  • 数据伦理:新石油时代的政治经济学
  • 第二章 算法的正义与秩序革命
  • 算法机制中的劣币与良币
  • 代码的权威与算法规制
  • 资本创造的智能陷阱
  • 第三章 智能时代的伦理启蒙
  • 人类意识与机器意识的发展
  • 从东西方差异视角看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伦理与道德责任
  • 第四章 数智化风险社会来临
  • 数智化风险社会中的人工智能伦理
  • 风险从何而来
  • 数据隐私与社会责任
  • 第二部分 数智化时代的风险领域
  • 第五章 医疗人工智能:疫情、死亡与爱
  • 黑天鹅事件:疫情与流感
  • 医疗人工智能的突破与伦理原则
  • 重启人工智能,拓展生命的意义边界
  • 第六章 人工智能安全:图灵留下的“秘密”——隐私计算
  • 深度学习的伦理转向:道德物化理论
  • 图灵时代的幻想曲——从加密走向计算
  • 隐秘的伟大:创造隐私增强的技术
  • 第七章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达尔文与叛乱的机器
  • 认知科学的范式革命:以意识研究为例
  • 脑机接口下的人机共生
  • 自动驾驶:“适者生存”
  • 第八章 人工智能中的虚拟世界:增强现实与深度合成
  • 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增强现实下的新世界
  • 深度合成技术的新风险
  • 戴上面具的虚拟数字人
  • 第三部分 数智化风险社会的治理与趋势
  • 第九章 开启人工智能治理的“大航海时代”
  • “新航道”还是“旧船票”
  • 卓越、信任与可靠
  • 人类VS人工智能:人类中心主义的“胜利”
  • 第十章 计算社会中的人工智能立法
  • 为谁立法
  • 机器“何以为人”
  • 文明的基础来自尊严
  • 第十一章 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规则与新秩序
  • 创造人与自然的技术契约
  • 人机相处的“新规则”
  • 国际社会“新秩序”
  • 第十二章 后疫情时代,“我们”如何共同治理
  • 全球视野下的公共产品
  • 智能社会的治理与创新
  • 人工智能的真相与黑镜的倒影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未来已来,早做规范

    科技的进步,总是会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观念。以贺建奎事件为例,其实以技术方面来论,这是一种源头斩断技术。至于会引起轩然大波,这是因观念受技术冲击,来不及反应所致。从本质来看,虽然传统医疗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但是 “传统医疗仅仅支持生命的自我修复” 这一本质无法改变。“在宗教强盛而科学无力的从前,人们误将神的力量当作医疗;在科学强大而宗教弱势的今天,人们又误将医疗当成神力。” 事实上,医生们都知道但秘而不宣的 “真相” 是:真正治好病的是病人自己,所有的医疗行为都只是起到了支持的作用。换言之,生命的自我修复能力才是关键,医疗的支持就是给自我修复赢得时间、创造条件,等待自我修复最终发挥作用并战胜疾病。而如今的基因编辑技术则改变了传统医疗的行为逻辑,直接探索改进人类存在方式的手段。对试管中的人类胚胎进行基因操控,不仅可能预防遗传性疾病,还可能改变人类的身高、智力等其他特质。在这样的技术浪潮下,未来极有可能出现 “超级优生学”:人类会通过基因操控、优质基因筛选、克隆和传统方式进行交叉繁殖,彻底地改变我们对医疗的理解,也会直接改变人类社会的未来。除此之外,通过脑机接口等方式增强人类感觉敏锐度、拓展人类运动控制的范围也是一种改变人类的方式。通过这样的 “人类增强” 方式改变医疗的本质,在伦理上受到了很大的反对,原因就在于很多学者认为这样的做法使得人类就像工艺品一样缺乏 “自然性”,有损于人类的尊严。不过这个理由似乎越来越受到挑战,尤其是当人类面临无法预知的灾难而现代医疗手段又束手无策时,大家往往会想到求助于这样的技术解决方案。这里的矛盾之处在于,面对各类事件,我们有选择地主张人类尊严。然而医疗缺陷、疾病和提升基因能力本质上是一回事,只是人类在伦理和情感上很难将其对等看待。换句话说,人工智能与基因编辑技术的结合挑战了 “何以为人” 的根本性伦理问题。而我们该做的不是在讨论应不应该,而是未来已来,早做规范。

      1
      4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