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第一财经》YiMagazine杂志5月刊将以设计特刊的形式集中讨论后疫情时代的设计。

内容简介

新冠肺炎出现以来,疫情虽致使生活停摆,但也赋予了一些领域加速度。从产品、医院到城市,甚至全球化,设计思维渗透到社会的更多层面,设计正在以更大的“野心”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责。

我们可以把这场危机作为反思和改变的契机,来看设计可以对社会医疗体系、制造业、高新技术领域做出何种改变,最终它是否会重塑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这种改变不仅仅是应急的,同时也可望在未来数年内成为新的商业发展动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件
  • 设计的“野心”
  • 负油价意味着什么
  • 因石油而动的世界
  • 2019年全球月活用户数最多的社交媒体
  • 新冠肺炎大流行下,旅游业最易受重创国家
  • 算法vs新冠的进化
  • 阿尔温德·克里希纳
  • “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我们的新世界
  • 商界抗疫声音
  • 如何妥善应对全球大流行的疫情
  • 疫情给金融技术带来难得机遇
  • 苹果是不是涉足了过多的领域?
  • 如何搭建灵活发展的管理团队
  • 孙正义专访
  • 用游戏体验旅行之乐
  • 京东应对疫情“大考”
  • 由一桩冻卵案所引发
  • 山东如意称得上“中国版LVMH”吗?
  • 雪上加霜,汽车公司如何求变?
  • 夜色中的西行慢车
  • 疫情之下Airbnb房东经历了什么?
  • 后疫情时代的设计
  • 2020设计趋势报告
  • 反思五大设计潮流
  • Rem Koolhaas:地球表面98%的地区是建筑的未来
  • Tim Peck:分布式医疗是医疗的未来
  • Kjetil Thorsen:建筑师应该更加野心勃勃
  • 我们离“更安全的医院”有多远?
  • 城市堵不堵,也是个设计问题
  • 2020年,推荐十个好设计
  • 春天的告别
  • 一本我们能读懂的《防灾手册》
  • 智能家居?或许还不是时候
  • 品牌的独特性比创新更重要
  • 最有趣的对手在中国
  • 王德峰:重构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伦理共识
  • 何帆:照顾好自己的花园
  • 有温度的品牌才能深入人心
  • 关于全球化的循环和宿命
  • 疫情之后,那些变得更糟的行业
  • 分析具体的公司,比猜测市场更有价值
  • 监控新冠病毒,还是监控你?
  • 别指望我来管理你
  • 从金智英到“n号房”:韩国女性的权利抗争有效吗?
  • 多少市场部正在学鬼畜
  • 人类与野生动物的距离有多远?
  • 经历疫情,我们如何重启生活
  • 现代世界如何诞生于“政治碎片化”
  • 波斯湾“经行记”
  • 友邻
  • 吃龙虾的人
  • 潘粤明:更懂得尊重时间
  • 随时在线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啊哈时刻摘抄:生命太可贵了,看了那么多感人的故事,人会变得更敏感脆弱一些,但这时候我们反而应该更坚强,珍惜亲人好友,珍惜工作。我一直觉得人类在地球的寿命中太渺小了,一瞬间就过去了,还是要更珍惜这些情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设计的“野心”

      4 月 21 日,按既定计划,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Mary Meeker)发布了她每年一度的互联网趋势报告。往年,这一报告必然会引发广泛的讨论,关于互联网如何改变了生活及商业规则,我们乐此不疲,并以此保持对互联网高昂的热忱。而今年,即便是我们这种(消息较灵通的)媒体从业者,也没有特别留意这份报告 —— 一切关注点似乎都在自觉地围绕着疫情,其实就连玛丽・米克的报告主题也改成了 “新冠疫情之后,世界将会怎样”。她认为新冠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糟糕的是我们对这种变化的理解才刚刚开始。《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看法也差不多,他把新冠疫情称作 “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危机”。为了更好地理解它,人们可谓费尽心思:新冠疫情的影响起先被拿来与 1906 年旧金山地震、1930 年代大萧条、2003 年 “非典” 比较,但事实上,“二战” 之后,人类社会还未曾经历过一个波及范围如此大、影响生活如此深远的大规模流行病。它摧毁的不仅仅是生命和健康,更包括我们习以为常的现代生活秩序,以及由此而来的信心。还有什么没有被改变?更为关键的是,它什么时候会结束?来自哈佛大学 T. H. Chan 公共卫生学院的最新研究并不乐观:疫苗普及之前,一次性隔离并不足以让这场全球疫情大流行得到完全控制,间歇性保持社交距离政策很可能会持续到 2022 年 —— 比尔・盖茨称其为 “半正常” 世界。我们每年都会制作的设计特刊何尝不是这样?这段时间,它的主题和角度,一直随着疫情不可预测的蔓延节奏在调整。不过,也正是经过这种调整,我们才意识到设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以及这个领域真正的价值所在。疫情使人们得以重新审视生活需求、人与自然的关系,2020 年设计领域的变化也因此更为剧烈。疫情期间,设计界炙手可热的设计师组合 Formafantasma 仍在伦敦蛇形画廊举办了一场名为 Cambio 的展览,内容是关于木材产业的研究。Formafantasma 还在开展设计如何接入社会各个范畴的广泛研究。2019 年,他们在荷兰的大学开设了一门新的研究生课程 “地理设计”。这门课程被看作一个探索社会、经济、地域以及地缘政治力量如何塑造设计的平台。可以说,设计师们的野心更大了,他们正在搭建一套新的教育体系,以无限的可能性拓展设计的边界。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今年看到设计向其他领域的渗透更为有力,在制造业,3D 打印的发展会加速,并将成为制造业中最具创造力的一环。没有什么行业比医疗更受关注了,现在,更多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正在从医疗器械的开发以及病情前期诊断等不同方面参与进来。也是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发现,设计的作用远比想象中要大,如何更高效地疏散人流,更有效地控制交叉感染,医院的整体设计需要重新审视。同时,疫情也使我们更关注生活其中的城市。怎样让城市变得更安全、更人性化、更灵活?这要求整体设计思路做出根本的改变。在 2019 年 3 月 6 日,这一切没有发生的时候,《第一财经》杂志受邀参加 “设计上海” 主题论坛。来自 30 多个国家的 400 多个设计品牌将展览规模推向新高,观众数量也被刷新。我和 3 位嘉宾探讨的话题是 “设计如何成为商业世界的驱动力”。而今,2020 年的 “设计上海” 已宣布延期到 11 月举行。好在,我们发现这个驱动力还在,且变得更为有力。疫情致使生活停摆,但也赋予了一些领域加速度。从产品、医院到城市,甚至全球化,设计思维渗透到社会的更多层面,设计正在以更大的 “野心” 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责。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第一财经杂志

      《第一财经杂志》致力于关注公司现象和商业新闻,为公司人读者群提供各行各业商业创新的信息与观点。 内容上倡导创新的观念,语言上追求轻松易懂的风格,自2008年2月创刊以来,开创与建立了一种属于第一财经周刊的商业新闻理念:为读者提供崭新而富有价值的商业新闻服务。内容上既有专业的公司现象分析,也有轻松使用的行业信息和公司人关心的各方面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