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5千字
字数
2015-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探讨了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截止到抗战之前崛起于诗坛的一个青年群体现代派诗人群。
内容简介
作者认为,临水自鉴的纳蕤思形象历史性地构成了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群的一个象征性原型。这一年轻诗人群体呈现出了与纳蕤思母题原型惊人的相似:自恋的心态,沉凝的思索,深刻的孤独感,对外部世界的拒斥与疏离,对完美的诗歌形式的执迷与探索,对"辽远的国土"的渴念与追寻……都使他们寻找到了与纳蕤思原型的镜像般的认同。
现代派诗人的笔下由此也集中出现了临水与对镜的姿态,甚至直接把自我拟想为纳蕤思的形象,进而在诗歌文本中结构了一种镜像化的拟喻形式,创建了一个以镜子为核心的完美的意象体系,最终生成了一种精神分析学意义上的幻美主体与镜像自我。
本书选择了一系列母题意象作为研究现代派诗歌的微观化视角,通过对现代派诗歌派的文本细读,深入探讨了现代派诗人的主体心灵世界和审美化的艺术形式。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 导论 心灵与艺术的双重母题
- 纳蕤思的神话:诗的自传
- 临水的沉思者
- 母题:一种观察形式
- 一 辽远的国土
- 远景的形象
- 在异乡
- “失乐园”
- 二 扇
- 中介的意义
- “只有青团扇子知”
- 扇上的“烟云”
- 齐谐志怪的境界
- 三 楼
- “泛滥”的“古意”
- 记忆的法则
- 规定的情境
- “楼乃如船”
- 四 居室与窗
- 室内生活
- 落寞的古宅
- 临窗的怅望者
- 五 姿态:独语与问询
- 心灵的形式
- 自我指涉的语境
- 个体生命的境遇
- “写不完的问号”
- 六 乡土与都市
- 荒废的园子
- 古城
- 老人
- 陌生的都市
- 两种时间
- 七 有意味的形式
- 梦
- 幻象的逻辑
- 表象的世界
- 拟喻性的语言
- 八 镜
- “付一枝镜花,收一轮水月”
- “我”与“你”
- 主体的真理
- 结语 关于生命的艺术
- 附录一 尺八的故事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附录二 西部边疆史地想象中的“异托邦”世界
- 一
- 二
- 三
- 四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